九月九日
李治創作詩詞
《九月九日》是唐代的一首詩歌,作者為李治。文皇第九子,始封晉王。貞觀十七年,立為皇太子,在位三十四年,諡曰天皇大帝。集八十六卷,今失傳,存詩八首,此為其一。
【作品名稱】九月九日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治
【作品體裁】詩
九月九日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野凈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砌蘭虧半影,岩桂發全香。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虛側月張。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漢族。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將軍。十年,長孫皇后薨逝,李治與同母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太宗親自撫養。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最終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李勣(徐懋功)、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訓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訓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謚號: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