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尚書的結果 展開

尚書

漢語辭彙

尚書,漢語辭彙,拼音是shàng shū,意思是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書經》的別名。出自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的《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

基本解釋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彙編。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傳本有些篇是後人追述補充進去的,如《堯典》《皋陶謨》《禹貢》等。西漢初存28篇,用當時通行文字隸書寫成,即《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已佚。東晉梅賾(一作梅頤、枚頤)又偽造《古文尚書》。後來《十三經》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的合編,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至清漸成定論。今文各篇內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盤庚》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禹貢》記述戰國時黃河、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尚即執掌之義。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掌管文書奏章,地位逐漸重要。漢成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辦事。東漢時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從此三公權力大大削弱。魏、晉以後,尚書事務益繁。隋代始分六部,唐代更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從隋、唐開始,中央首要機關分為三省,尚書省即其中之一,職權益重。宋以後三省分立之制漸成空名,行政全歸尚書省。元代存中書省之名,而以尚書省各官隸屬其中。明初猶沿此制,其後廢去中書省,徑以六部尚書分掌政務,六部尚書遂等於國務大臣,清代相沿不改。

引證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后各朝均有設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