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已有百年的辦學歷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居於全國高校中文院系前列。2013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高校一級學科排行榜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居全國並列第5名。2017年中國語言文學類學科被國家教育部評選為“雙一流”建設學科。文學院現有在崗職工120餘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導師28人),副教授51人,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文學院建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2019年12月,我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簡介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已有百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華文理學院(由文華書院大學部改名建立)中國文學系。1952年由多所院校合併組建成為華中高等師範學校中國語言文學系。1994年8月,以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為主幹,正式組建成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文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10個博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外語言比較、中文信息處理),12個碩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文獻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新聞學、傳播學、戲劇影視文學)和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教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經國家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准,文學院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和培養博士后。
文學院現下設系所和專業如下:三個系:中文系、語言學系和新聞傳播學系;三個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英美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五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漢語言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和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文學院現有三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由邢福義教授主持的《現代漢語》;由黃曼君教授主持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由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藝學系列課程》。
文學院主編的三種學術雜誌面向海內外發行:《外國文學研究》、《漢語學報》和《語文教學與研究》(其中教師版、學生版和綜合版各1種)。
文學院設有獨立的資料中心,藏書10萬餘冊,供師生借閱。建有新聞媒體綜合實驗室和戲劇影視藝術實驗室,為學生的專業實踐提供舞台與場所。編輯出版有《外國文學研究》、《漢語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學生版和綜合版各1種)等雜誌,面向海內外發行。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照片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照片
文學院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自1953年至今,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約2萬名專門人才(含博士、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文學院現有各類在冊學生400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800多人,全日制本專科生1800多人,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2000餘人。
學院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支(文藝學和現當代文學)、全國高校特色專業1個(漢語言文學)、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文藝學系列課程、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網路教育〕和外國文學史)、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高校品牌專業1個(漢語言文學),省級精品課程3門(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湖北省優秀教學團隊2支(文藝學和現當代文學)、教學名師2人,辦有中文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基地班和新聞與信息技術交叉試驗班。其中,中文本科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基地班創辦於1995年。已有的10屆畢業生中,大部分都被推薦免試或考取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不少人還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文學院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近5年來,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部委、省級和橫向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00多項,獲得科研經費500餘萬元。數十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育部和省級各類獎勵。近五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20餘項,總經費1100餘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2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收錄550餘篇,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文學院與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奧地利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有50餘人次赴上述國家和地區訪學、進修、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合作研究,並在校內多次成功舉辦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全國性的學術會議。
文學院設有院資料中心,學院共有藏書11萬餘冊,供師生借閱。
文學院現有文華勾沉劇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協會、南湖書畫協會、搖籃文學社、寒梅詩社、“博採”辯論社等學生社團。

學校教師


胡亞敏,女,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1977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2005-2015年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社會兼職有: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法人代表兼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藝學學會會長,湖北省比較文學學會會長。
研究方向為文學批評、馬克思主義文論、比較文學和敘事理論。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項目7項,出版論著、譯著和教材11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敘事學》為國內敘事學代表性著作之一,所譯詹姆遜《文化轉向》為中國後現代文化研究重要參考書目,《比較文學教程》已外譯出版。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和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07年獲教育部“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文藝學
● 王先霈
● 胡亞敏
● 黃念然
● 李安平
● 徐敏
● 王慶衛
● 魏天無
● 萬娜
● 韓軍
● 修倜
● 劉濤
● 王海龍、
語言學
● 吳振國
● 李向農(兼職)
● 劉雲
● 羅耀華
● 餘一驕
● 崔四行
● 張磊
古代漢語
● 范新干
● 曹海東
● 郭攀
● 陳寧
現代漢語
● 張邱林
● 曾常年
● 朱斌
● 王玉紅
文獻學
● 張三夕
● 羅昌繁
● 蘇小露
古代文學
● 戴建業
● 王齊洲
● 湯江浩
● 韓維志
● 安敏
● 王煒
● 陳燕妮
● 余祖坤
● 林岩
● 毛德勝
● 付林鵬
● 黃曼
● 李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
● 周曉明
● 許祖華
● 王澤龍
● 李遇春
● 張晉業
● 張岩泉
● 員怒華
● 魏天真
● 嚴輝
● 歲涵
● 張冀
● 楊曉帆
● 王雪松(兼職)
● 竇金龍
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
● 聶珍釗
● 蘇暉
● 黃暉
● 楊建
● 杜娟
● 劉兮穎
● 王樹福
● 張建新
民間文學
● 陳建憲
● 黃永林(兼職)
● 曉蘇
● 鄒建軍
● 孫正國
● 胥志強
● 張靜
● 熊威
大學語文
● 陳龍海
● 李曉暉
● 陳秀玲
● 張筱南
● 鄭保純
對外漢語
● 王洪涌
● 李煒
● 廖繼莉
● 陳蓓
● 陸方喆
語文教育研究中心
● 胡向東
● 黃甜甜
《語文教學與研究》雜誌社
● 盧雄飛
● 石在中
離退休教師
● 王又平
● 吳滿珍
● 黃濟華
● 溫洪隆
● 劉守華
● 劉興策
● 黃建中
● 曾祖蔭
● 鄧黔生

歷史沿革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創建的私立文華文理學院(由文華書院大學部改名建立)中國文學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公立華中大學(其前身即私立文華大學,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51年改為公立華中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私立中華大學(1912年創立)文學院中國文學系與湖北省教育學院中國語文科(解放初期由人民政府創辦)合併組成華中高等師範學校中國語言文學系。1953年,華中高等師範學校改名為華中師範學院(1985年改名為華中師範大學)。從此,中文系開始了為中等學校培養語文教師的正規化學歷教育。1994年8月,以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為主幹,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正式組建成立。

現任領導


書 記:朱慶海
崗位職責: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黨風廉政建設、財務、工會工作。協管教師隊伍建設。
院 長:劉雲
崗位職責: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院黨政辦工作。協管黨風廉政建設和財務工戀乘應作。
副書記:秦偉
崗位職責:分管黨建、教工思想政治、統戰、人事、國資、離退休、安全穩定工作。兼任院紀律監察員。協管財務與院黨政辦工作。
副書記:徐福剛
崗位職責:分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與就業、校友、宣傳工作。
副院長:王洪涌
崗位職責:分管本科教學、實習、輔修、畢業、轉專業及各類課程和特色班級建設。
副院長:李遇春
崗位職責:分管科研、國際化、信息化、圖書資料、學會期刊平台工作。
副院長:餘一驕
崗位職責:分管研究生招生、培養、畢業及留學生工作。兼任院工會主席。協管學科建設工作

機構設置


院黨政辦公室

劉旭平、徐香蓮、王宏波、劉漢驕
劉旭平:擔任院黨政辦主任,主要負責黨政辦日常工作和離退休、安全穩定工作。
徐香蓮:擔任財務幹事和國資秘書,主要負責財務預決算、各類財務報銷及國資管理工作。
王宏波:協助做好經費報銷及期刊、信件收發工作。
劉漢驕:協助做好行政秘書和財務報銷工作。

院黨建辦公室

劉曉慶、楊朝清
劉曉慶:擔任黨務幹事、組織員,主要負責黨建、教工思想政治、組織與統戰工作。
楊朝清:擔任宣傳與信息員,主要負責宣傳工作。

本科生培養辦公室

陳靜、汪青
陳 靜:擔任本科教學秘書,主要負責本科生培養的日常工作。
汪 青:協助做好本科教學的文字工作。
四、科研、人事與圖書工作辦公室:
張艷紅、高景、趙娜
張艷紅:擔任科研秘書與人事秘書,主要負責科研、人事日常工作和期刊平台工作。
高 景:主要負責圖書資料室工作。
趙 娜:協助做好人事文字與制度建設工作。

研究生與學科建設辦公室

趙瓊、羅俊容、史梅
趙 瓊:擔任研究生秘書,主要負責全日制研究生、留學生各項日常工作。
羅俊容:擔任國際化、信息化秘書,主要負責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和國際化、信息化工作。
史 梅:擔任學科建設秘書,主要負責做好學科建設的相關事務性工作。

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辦公室

汪 青、扈雅璐:負責2015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其中汪青還負責師範生訓測和勾沉劇社工作。
史 梅、孟 霞:負責2016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其中史梅兼任本科學生資助工作聯絡員。
趙 娜、王 多:負責2017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其中趙娜兼任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聯絡員,王多兼任心理工作聯絡員。
楊朝清、李夢詩、徐晨陽:負責2018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其中徐晨陽兼任院分團委書記。
劉漢驕:負責2019級本科生相關工作。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辦公室

郝琴、劉曉慶、劉旭平
郝 琴:主要負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並牽頭負責研究生會、研究生資助以及電子屏、期刊、信件領取、收發等工作。
劉曉慶:主要負責學術碩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
劉旭平:主要負責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就業及相關工作。

學科建設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已有百年的辦學歷史,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已經發展成為教學和科研實力雄厚的中文院系,它以其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居於全國高校中文院系前列。2009年初,教育部學位中心公布了第二輪高校一級學科評估結果,該院中國語言文學居全國第10名。2012年,我校中國語言文學位居全國第5名。目前,文學院現下設兩個系:中文系、語言學系;五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免費師範)專業、漢語言文學基地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漢語言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是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另有三個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英美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和1個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建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湖北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漢語言文字學),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文藝學)。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42人。截止2009年9月,文學院現有教職工120餘人,其中教授39人(博導26人),副教授43餘人。經教育部批准,建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重點學科各1個;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招收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外語言比較、中文信息處理和中國民間文學等10個專業博士研究生和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民間文學以及新聞學(含出版編輯學)等9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被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准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和培養博士后。
文學院還建有獨立的資料中心,藏書10萬餘冊,供師生借閱;並編輯出版有《外國文學研究》、《漢語學報》、《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和《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學生版和綜合版各1種)等6種雜誌,向海內外發行。

漢語言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教育觀念,適應現代社會需求,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和教學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教師職業素養,初步具備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外國文學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史、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文學文本解讀、文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近代文學、民間文學、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美學、寫作、文藝心理學、文學批評、語文教學論、自然科學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實習或畢業實習6周
主要專業實踐:中學教學實習

漢語言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在漢語及語言學、中國文學等方面有寬廣系統的知識面,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有良好的社會就業適應力,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在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相關部門從事漢語言文字的教學科研、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文字管理及應用方面實際工作的語言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及語言學、中國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狀況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具有初步的語言調查和語言研究能力。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文學學士學位主幹學科: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發展史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發展史、數理邏輯、中外語言學史、文字學、語義學、語用學、漢語方言學、中國語言學史、西方語言學史、言語交際學、應用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話語語言學、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兒童語言發展研究、中國民族語言概論、計算語言學、實驗語音學、中文信息處理、語言教學法、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實習或畢業實習
主要專業實踐:中學教學實習或語言社會調查實踐

漢語言文學試驗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而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擁有寬闊的人文視野和較強的繼續學習與自主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文本解讀、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民間文學、文獻學、馬列文論、西方文論、古代文論、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研究、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美國文學專題研究、歐洲文學專題研究、文字學、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民俗學、中國話劇研究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保送或考取國內外著名高校碩士研究生,也可以在教育科研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管理、培訓等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具有較深的中國語言文學文化底蘊,熟練掌握運用一門以上外語,具備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實踐、研究和創新能力,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及研究工作,或在文化機構從事跨文化交流及相關工作的對外漢語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第二語言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跨文化交際、中華文化技能、語言與社會文化、比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文學概論、文學文本解讀、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寫作等。
【就業前景】在國內高校的國際教育學院或中小學外籍人子弟學校、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或考取國內外漢語國際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成為漢語教學志願者或漢語教師,在海外從事國際漢語教學與推廣工作。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戲劇和影視文學基本理論及劇本創作和戲劇影視評論能力,能在劇院或電視台、電視劇製作部門、電影廠、音像出版部門、宣傳部門及報刊從事文學創作、編輯及作品評論與理論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具備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修養,熟悉國家文藝政策,系統掌握戲劇影視文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了解本專業及有關邊緣學科的發展動態,具備較深厚的中外文學修養和戲劇影視藝術修養,要有較強的觀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較強的戲劇影視文學劇本創作能力、評論能力、戲劇影視編導能力,具備基本的專業研究能力。
培養對象:四年本科學歷,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藝術概論、中外戲劇史、影視劇本寫作、影視鑒賞與評論
主要課程:藝術概論、中外影視史、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文學史、戲劇劇本寫作、電視劇創作、影視寫作、戲劇概論、電影藝術概論、戲劇劇本鑒賞與批評、影視評論、表演導演藝術基礎、舞台美術基礎以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音樂美術鑒賞等專業課,高年級還開設有文藝學系列、文學系列以及新聞傳播學系列的20餘門選修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實習或畢業實習,總時間為19周
主要專業實踐:電影電視劇製作、專業報紙、文化演出及管理部門

地標文學院


——華中師大地標
斑駁的台階旁是繁茂的杜鵑花,杜鵑的背後有桂樹、樟樹、雪松和喬木女貞,拾級而上,古色古香的文學院沒有和中國大部分單位一樣的白底宋體黑字的機構牌,只有中央拱門門楣上的一塊木匾,青綠色的“文學院”三個字凝重而不失靈氣。文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創建的私立文華文理學院(由文華書院大學部改名建立)的中國文學系,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現在的文學院,則是華師學生人數最多的學院之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走進文學院,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意繼絕學,面壁苦讀:尋找文學,便是尋找人生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