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膏劑
藥材有效成份濃縮成的浸出製劑
浸膏劑指藥材用適宜的溶劑浸出(或煎出)有效成份,濃縮,調整濃度至規定標準而製成的粉狀或膏狀製劑。除另有規定外,浸膏劑每1g相當於原藥材2-5g,生藥用適當溶劑浸出並經調整濃度的膏狀製劑。有干浸膏和稠浸膏兩類。除特別規定外,一般浸膏劑1克相當於原生葯2~5克。主要用作調配處方的原料,如大黃浸膏、甘草浸膏、顛茄浸膏等。可用浸出法或滲漉法製得。
浸膏劑
浸膏劑系指藥材用適宜溶劑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劑,調整濃度至規定標準而製成的製劑。除另有規定外,浸膏劑的濃度每g相當於2-5g藥材。
浸膏劑不含或含少量溶劑,故有效成分較穩定。易吸濕或失水硬化。
浸膏劑按其乾燥程度可分為稠浸膏與干浸膏兩種。稠浸膏是浸出液經低溫濃縮至稠膏狀的,含水量約為15~20%的製成品。干浸膏是浸出液濃縮成稠膏后蒸干,測定含量后,用澱粉、乳糖等稀釋至規定的標準,製成乾燥粉狀的製品,其含水量約為5%。浸膏劑的優點是有效成分含量高,體積小,不含浸出溶媒,可久貯,有效成分較流浸膏穩定。但其缺點是易吸潮或失水后硬化。
浸膏劑除少數直接用於患者外,一般多作為製備其他製劑的原料,如片劑、散劑、膠囊劑、沖劑、丸劑、顆粒劑等的原料。
浸膏劑製備
滲漉時應先收集中藥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續漉液低溫濃縮城稠膏狀與初漉液合併,攪勻。若有效成分已明確者,需作含量測定及乙醇含量測定;有效成分不明確者只做含乙醇量測定,然後按測定結果將浸出濃縮液加適量溶劑稀釋,或低溫濃縮使其符合規定標準,靜置24小時以上,濾過,即得。
製備浸膏劑時使用溶劑的數量,一般為中藥量的4~8倍。若原料中含有油脂者應先脫脂,再進行浸提。
若滲漉溶劑為水,且有效成分又耐熱者,可不必收集初漉液,將全部漉液常壓或減壓濃縮后,加適量乙醇作防腐劑。
此外,某些以水為溶劑的中喲浸膏,也可用煎煮法製備,如益母草浸膏、貝母花浸膏等;也有的是用浸膏按溶解法製成的,如甘草浸膏等。
浸膏劑
①可以濾過或傾瀉除去沉澱,測定含量,適當調整后,使符合規定標準,仍可使用。
②乙醇含量應符合規定限度。如果發生沉澱的原因是由於乙醇含量降低所引起的,應先調整乙醇含量,然後再按上述處理沉澱方法處理。
一、除另有規定外,浸膏劑每1g相當於原藥材2~5g。
二、除另有規定外,浸膏劑用煎煮法或滲漉法製備。全部煎煮液或滲漉液應低溫濃縮至稠膏狀,加稀釋劑或繼續濃縮至規定的量。
三、浸膏劑應置遮光容器內密封貯藏。
浸膏劑
浸膏劑每1ml相當於原藥材2~5g.含有生物鹼或含有確定的可提取有效成分的浸膏劑、浸膏劑,皆需經過含量測定后,用溶劑、稀釋劑調整至規定的規格標準。稠浸膏可用甘油、液狀葡萄糖調整含量;干浸膏可用澱粉、乳糖、蔗糖、氧化鎂、磷酸鈣、藥渣細粉等調整含量。
浸膏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水為溶劑的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乙醇作防腐劑,以利貯存。浸膏劑不含或含極少量溶劑,有效成分較穩定,可久貯。
桔梗流浸膏
處方:桔梗(5號粉)1000g55%乙醇適量
製法:按滲漉法製備。先收集850ml初漉液,繼續滲漉至完全,收集漉液,在60℃以下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初漉液,混合,再加入適量乙醇(70%)稀釋至每ml流浸膏相當1g桔梗,靜置12h,過濾即得。
功能與主治:本品為祛痰鎮咳劑,常用於咳嗽糖漿等製劑原料。
用法與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1-2ml,一日3-6ml.
例2甘草浸膏
處方:甘草1000g蒸餾水適量
製法:取甘草,用60℃以下的溫水泡至易切為度,切成0.5cm以下的薄片,加8倍量的水,逆流循環煮沸提取8次后,將浸液自然沉降3h,取上清液濃縮至稠膏狀,測定並調節使符合標準,即得.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