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是清朝末年濟南的一處曲藝場,原址位於大明湖的南岸、鵲華橋以西一帶。相傳為梨花大鼓藝人郭大妮所建。

歷史背景


明湖居
明湖居
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曾詳細描寫了他到明湖居聽曲的情況:“走到明湖居,才不過十點鐘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台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裡坐下。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並無一個人在台上。偌大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裡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饑的。清代的明湖居已沓無痕迹,但《老殘遊記》對王小玉的演唱精彩絕妙的描寫使明湖居聞名遐邇。2010年濟南市在鐘樓寺鐘樓遺址北側,建成了新明湖居。人們可以在這裡觀賞山東大鼓、快書、相聲等多種曲藝的演出,享受品茗聽曲的樂趣。

發展


濟南素有“曲山藝海”的美譽,市曲藝團繼承優秀傳統,不斷開拓創新,湧現出大量有較高水平的作品和曲藝表演人才,先後獲得了中國人口文化獎、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等獎項,獲得國家和省級獎項近百項,劇團也被文化廳授予為“山東省優秀劇團”榮譽稱號。
10月29日,台灣中視電視台節目組專程到濟南市曲藝團的演出場所——明湖居,現場採訪了曲藝團北路琴書傳人姚忠賢、楊珀,山東快書高派傳人趙福海,山東大鼓第四代傳人閆雯,山東琴書南路傳人李湘雲、魏務良、劉紅梅,圍繞藝術傳承和表演創新進行了交流,並現場錄製了由這些曲藝名家表演的精彩節目。
台灣中視電視台《 大陸尋奇——盛世絕藝》節目組到濟南市採訪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文景觀等,通過鏡頭紀錄中華文化,反映傳承發展,體現了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傳統及深厚的血脈淵源,對今後加強濟台文化交流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是清末以來濟南知名度最高的曲藝演出場所,1890年由山東梨花大鼓的創始人郭大妮建造。清末小說家劉鶚所著的《老殘遊記》讓明湖居聞名遐邇,也讓人們對在此唱山東大鼓的黑妞白妞充滿了遐想。多年來,明湖居經歷了多次翻建,2009年大明湖景區擴建,重修了明湖居,使她在經歷了百年歷史風霜的洗禮之後,重新屹立在這風光秀美的大明湖畔
2009年4月,濟南市政府決定將新建明湖居交濟南市曲藝團使用管理。2010年4月28日,明湖居正式開業,9月成立濟南明湖居演藝有限公司。這預示著文化藝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與市場接軌,在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大潮中率先試水,為藝術院團探索改革發展新的途徑。
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
明湖居
如今的明湖居是一座擁有老濟南特色的二層仿古建築,周圍碧水蕩漾,綠柳婀娜。明湖居內設300餘個座位,面積達1920餘平方米,明湖居不但沿襲了她曲藝說唱的歷史傳統,更是集文藝演出、休閑娛樂、旅遊觀光、展示濟南傳統文化特色的園林文化演藝場所。
明湖居開業之後,專程前來“聽書”的觀眾絡繹不絕。據市曲藝團團長慈建國介紹,自開業之後,市曲藝團每天晚上7點半至9點舉行曲藝專場演出。“演出的節目為具有山東地方特色的曲藝表演,包括山東大鼓、山東快書、山東民歌、山東琴書等。中間穿插相聲、單弦、快板書等表演,每天演出的節目一般是9到10個。”據了解,明湖居的演出主要面向來濟南旅遊的遊客,大部分是旅遊團包團演出,也有少量的散客。與其他地方的曲藝演唱相比,明湖居的票價十分合理。
在做好日常演出的同時,明湖居充分利用演出平台,精心策劃、認真籌備了各類有影響的演藝活動,其中包括邀請全國知名曲藝名家到場演出、承辦省市級曲藝大賽、承接政府組織大型演出活動、舉辦商業性專題演出、接待來自國內國外的旅行團隊、根據客戶需要安排全日包場演出等,影響力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