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溪鎮

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轄鎮

蒲溪鎮,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地處漢陰縣東南部,東南臨雙乳鎮,西與澗池鎮毗鄰,北與漢濱區沈壩鎮接壤。總面積79.72平方千米。

徠截至2020年6月,蒲溪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蒲溪鎮戶籍人口28507人。2011年,蒲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6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63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蒲溪鎮常住人口為18886人。

歷史沿革


鎮境溪旁盛長菖蒲,明、清時設遞鋪得蒲溪鋪,後為鎮名。
1949年,為蒲溪區的蒲溪鄉,后改為蒲溪管理區。
1961年,成立蒲溪公社。
1984年10月,改為蒲溪鎮。
1996年10月,小街鄉、龍太鄉併入蒲溪鎮。
2011年7月,田禾鄉併入蒲溪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蒲溪鎮地處漢陰縣東南部,東南臨雙乳鎮,西與澗池鎮毗鄰,北與漢濱區沈壩鎮接壤。總面積79.72平方千米。
鎮內溪水暢流,水域盛長菖蒲,因而得名蒲溪,屬漢陰縣管轄。建國后,該鎮在工、農、牧、副、漁和集市貿易得到全面發展。因此,1984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安署發(1984)64號文件通知,確定為建制鎮。1996年機構改革在原來基礎成立新蒲溪鎮,區域面積52.17平方公里。轄區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8507人(2018年)。
蒲溪鎮自然環境優美,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為各方來客提供怡人的投資旅遊環境。全鎮地形地貌特徵為兩山夾一川,呈川道和淺山丘陵地帶,地形為南北狹長,長約13.5公里,東西寬短,寬約3.5公里,南北二山呈東西走向,南面山屬於鳳凰山系,北面山屬於秦嶺淺山丘陵區,海拔800米。月河自西向東呈S形緩緩穿境而過,形成肥沃的小平原,平均海拔300米。
蒲溪鎮
蒲溪鎮
蒲溪鎮屬於亞熱帶半濕潤河谷盆地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植被覆蓋率達75%,地處川道丘陵山區,依山傍水,為農林、種養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盛產優質稻、油菜、桑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水產以境內大小30口水塘養魚。建立了以富康公司科學化規模化商品化蔬菜、生豬基地。鎮府所在地蒲溪與月河交匯處,集鎮總面積3平方公里,城鎮規劃、管理、環保機構健全,各項公共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地形地貌

蒲溪鎮地處月河川道,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境內呈現川道和淺山丘陵交織的地貌特徵,海拔295—1175米。

氣候特徵

蒲溪鎮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年平均25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7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8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10月。

水系水文

蒲溪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月河,境內長8.5千米;另有田禾溝河、茶園溝河、大堰溝河、小堰溝河、芹菜溝河等,均流入漢江或其支流。

自然災害

蒲溪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伏旱、暴雨和連陰雨。

自然資源


蒲溪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黃金、石英、花崗岩。農業耕地面積2.3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主要有黃金、石英、花崗岩,同時經國家組織普查鎮域內地質岩層、土壤及水質含硒量較明顯,呈富硒狀態利於“優質、環保、安全”的富硒食品產業發展。目前,我鎮的特產:五香豆腐乾兒、炕炕饃聲名遠播,川陝無硫富硒魔芋精粉遠銷國內外。
境內316國道旁的著名“兩河崖”景區,是古漢陰八景之一,兩合崖始建於漢代,是儒、釋、道三教合一,集觀光、休閑和傳統宗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崖下谷地平壩,溪流潺潺,芳草萋萋。四周村舍星羅棋布,田壑縱橫,矮丘撲地,山野情趣盈然而生,經營多年已成為集旅遊、休閑、佛道文化為一體的人文景觀,極具看點;其他猴子秋、牯牛嶺、獨龍潭等景點極具開發前景。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轄蒲溪1個社區,蒲溪、東升、三堰、小街、公星、先鋒、盤龍、芹菜溝、天星、田禾、勝利、響洞河、廟梁等13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13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蒲溪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蒲溪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921102001121蒲溪社區
610921102002121溪畔社區
610921102200122蒲溪村
610921102201122東升村
610921102202122三堰村
610921102203122小街村
610921102204122先鋒村
610921102205122公星村
610921102206220盤龍村
610921102207220芹菜溝村
610921102208220天星村
610921102209121田禾村
610921102210220勝利村
610921102212220響洞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蒲溪鎮轄區總人口28396人。總人口中,男性16719人,佔58.9%;女性11677人,佔41.1%;14歲以下6247人,佔22%;15—64歲19499人,佔68.7%;65歲以上2650人,佔9.3%。2011年,蒲溪鎮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2人。
截徠至2018年末,蒲溪鎮戶籍人口2850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蒲溪鎮常住人口為1888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蒲溪鎮財政總收入1190.7萬元,比上年增長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7萬元,比上年增長16%。
2011年,蒲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20元。
2018年,蒲溪鎮有工業企業158個;其中,規上企業13個。
2018年,蒲溪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蒲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2%。
蒲溪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蒲溪鎮糧食生產7182噸,其中小麥509噸,玉米300噸,水稻740噸。
蒲溪鎮主要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蒲溪鎮蔬菜種植面積8230畝,產量2.63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豇豆、四季豆、蓮藕,其中白菜1131噸,豇豆806噸,四季豆729噸,蓮藕5021噸。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累計造林1.33萬畝,其中防護林12758畝,經濟林204畝,竹林382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0萬株,林木覆蓋率45%,活立木蓄積量1.53萬立方米。2011年,蒲溪鎮水果種植面積0.23萬畝,產量5377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油桃等,其中柑橘3269噸,油桃953噸。
蒲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蒲溪鎮生豬飼養量9.98萬頭,年末存欄4.6萬頭;羊飼養量5000隻,年末存欄2554隻;家禽飼養量28.2萬羽,上市家禽15.2萬羽。2011年,蒲溪鎮生產肉類4325噸,其中豬肉3849噸,羊肉58噸;禽蛋820噸;畜牧業總產值6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3.3%。
蒲溪鎮漁業以魚塘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0.5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0.25公頃,產量702噸;水產品總產量0.078萬噸;漁業總產值0.09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61%。

第二產業

蒲溪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建材等為主。境內有中小型企業1342個,從業人員3607人。2011年,蒲溪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2011年,蒲溪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31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78億元,比上年增長36.9%。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商業網點526個,職工590人;2011年,蒲溪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63億元,比上年增長3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2億元,比上年增長30%。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郵政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8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期刊300份,業務收入15萬元。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800門,固定電話用戶1890戶,行動電話用戶18600戶,寬頻接入用戶545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00餘萬元。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6億元,比上年增長26%;人均儲蓄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1.02億元,比上年增長35%。

特色產業

該鎮以桑、畜、姜為主導產業,特產桑葚、五香豆腐乾、桃花魚乾等綠色食品。地下礦產主要有黃金、石英、花崗岩。境內著名景區“兩合崖”是古漢陰八景之一,經營多年已成為集旅遊、休閑、佛道文化為一體的人文景觀,極具看點,其他雲霧山、虎形山、盤龍洞等景點極具開發前景。

交通


蒲溪鎮境內由鐵路、公路構成了交通運輸網路。陽安鐵路,十天高速公路、316國道經過境內。有通村公路13條,總長86.5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1萬餘冊。
2011年,蒲溪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無線數字電視500戶,“村村通”600戶,入戶率9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幼兒園3所,小學10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中小在校生2929人,在校教師2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蒲溪鎮榮獲省級教育強鄉鎮稱號。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蒲溪中心醫院1個,村衛生室14個,病床30張。專業衛生人員34人。2011年,蒲溪鎮蒲溪中心衛生院完成診療1.5萬人次,住院520人次。2011年,蒲溪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5%。

社會保障

2011年,蒲溪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7戶、人數337人,支出61.9萬元;城市醫療救助2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32人次,共支出10.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1戶、人數1651人,支出419.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7人,撫恤事業費59.5萬元,敬老院3家,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7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800人,參保率68%。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生產能力600噸/日,年工業用水12萬噸、生活用水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排水管道15千米,工業廢水處理率95%。
截至2011年末,蒲溪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8%。
境內交通便利,2008年九村一居實現了同村水泥路,並建立村道養護機制,G316公路和安陽鐵路穿境而過,十天高速公路蒲溪引線路將蒲溪帶入發展的快車道!全鎮興辦的企業產品種類眾多,逐步形成以養殖、食品加工、餐飲娛樂、運輸、服裝、商貿、建材等為主的體系。
近年來,該鎮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各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集鎮”,2001年獲得了“市級文明集鎮”的榮譽;2002年又獲得市級“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的獎勵。2003年,該鎮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組織實施“三三三”經濟發展新戰略(即:實施蠶桑、畜牧、非公有制經濟三大突破;推進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園林集鎮三大建設;加快生態旅遊、綠色食品、蒲溪文化三大開發),為發展綠色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旅遊


兩合崖
兩合崖
兩合崖位於安康漢陰縣蒲溪鎮北二里處,距漢白公路二百五十米。這裡山不算太高,但險峻奇特,有聯曰:“山高水滴門兩扇,石上清泉洞中仙”。
近年恢復了觀音閣、藥王殿、三清宮等建築,山上更有“百步登雲一線天”的自然景觀。目前景區內有接待室等服務設施。每逢廟會期間,遊人香客眾多,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