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新華字典的結果 展開

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但未能編纂完成。自1953年,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覆修訂,但是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一版。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併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十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

《新華字典》第11版已於2011年7月出版發行。在最新版本的《新華字典》中,新增了800多個正字頭。另外,還增加了1500多個繁體字和500多個異體字。據中國版本圖書館消息,《新華字典》第12版已於2019年出版。

2020年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首發:①增添新詞達100多個,如“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點贊”等;②增補了50個字詞新義新用法,包括“賣萌”、“拼車”等;③應用程序APP同步發布,通過新華字典APP掃描紙質書每一頁的二維碼,可查看當頁所有字。

2020年8月11日。《新華字典》(第12版)首發暨“新華綻放——商務印書館文教讀書月”啟動儀式10日在京舉行。

修訂歷史


新華字典第十版2008年重印本
新華字典第十版2008年重印本
《新華字典》走過了50年的歷程,它的十個版本不僅體現了不同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徵。翻開第一版,書的裝幀設計還是線裝書的樣式,裡邊的字體都是繁體字和數量繁多的生僻字。最為特殊的是,它的檢字手段還是民國時期創立的音標,因為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還沒有公布現代的漢語拼音,而且這本字典幾乎每一頁都有圖畫,動物、植物,建築、各種當時的農業和工業機械都繪製得栩栩如生。詞典專家說,在書籍和紙張珍貴的年代,那就是當時的一本小百科全書。
“文革”時的修訂本,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特殊環境中的特殊痕迹。如“呼”的例句被要求增加“高呼毛主席萬歲”。1971年修訂本共改動1100餘處,引用《毛主席語錄》46條,打開字典,扉頁上的“毛主席語錄”等三行紅色彩大字被印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文革”後期,在人口多達10億的中國,《新華字典》成為碩果僅存的一部字典。即使是1979年那次修訂,雖已處在撥亂反正的年代,但受歷史條件和觀念制約,一些新的政治套話又不知不覺被增加進去。一些收入的註釋和例句與當時形勢已經不相適應,如“人民公社”、“總路線”等。
《新華字典》第十一版
《新華字典》第十一版
後來的幾個版本,都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語言和社會互動發展的軌跡,比如印刷和包裝逐漸精良,字體的樣式逐漸豐富,而詞義和解釋的修改也日漸豐富。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種“主義”和“思想”的辭彙特別多,社會變遷新出現的辭彙也多起來;七十年代的版本,出現了簡化字;八九十年代則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的辭彙。
到2009年《新華字典》已經出了10版,單單商務印書館就印製了204個印次。1998年商務印書館有了專有出版權的意識,把全國印刷權收回。每次《新華字典》開印都是50萬冊、100萬冊。然而,在1966年文革期間,《新華字典》的版被毀了。周總理指示,一定要有字典。於是,1971年商務印書館從咸寧幹校抽調了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回京,做了《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從1971年到1992年中間的20年,《新華字典》的組織修訂和維護完全由商務印書館自己負責。
第十版進一步體現了規範性、科學性和時代性。100多個新詞和環保意識的體現成為修訂版的閃亮點。其中增補的部分新詞、新義、新例和少量字頭,使字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代社會面貌和群眾語文生活。增補的新詞、新義、新例涉及通訊、計算機、醫藥、食品、生物技術、法律、經濟、管理等當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光纖、光碟、網際網路、黑客、軟體、硬體、手機、艾滋病、木糖醇、克隆、基因、公訴、公證、聽證、投訴、期貨交易、盜版、審計、公示、互動、白領、藍領、綠卡、社區、超市、理念等。
同時,修訂版根據教育部、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對字典所涉及的異形詞作了相應處理;還增補了插圖;為方便讀者查檢,增加了按字母順序編排的梯標;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第10版還同時推出了三個不同版式,即普通版、雙色版、大字本。此外,新版還增加了《地質年代簡表》。
第11次修訂增收正字800餘個,主要以姓氏、科技術語等為主,刪除了一些字的異讀音,對於一些已經使用穩定的新字設立字頭,刪改其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子。在修訂稿過程中數次召開論證會,到中小學里聽取意見。有時為了一個地名的漢字使用準確,翻閱大量古書,還跑去邊遠地區向當地人求證。
此外還增補了一些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從公安部得到人口普查資料,從民政部得到地名用字資料,並吸收部分讀者意見,新增字頭2800多個。另外,還增加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在具體的修訂中,主要涉及六個方面。如增補字音,增補新義,增刪詞語,增補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更新附錄及改動體例。比如字音的變動,像“的”字,就增加了“di”(一聲)標音,加入“的士”的釋義;在增加釋義部分,比如給“曬”字增加了“展示,多指在網路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這樣的解釋;此外還有增加例證;增刪辭彙;人名、姓氏、地名較大增補以及體例的改動幾個方面。
第11版增加了許多漢字在網際網路時代出現的義項。比如“曬”增加了新的釋義“展示”,多指在網路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如“曬工資”、“曬隱私”;“奴”字新增了“為了支付貸款等而不得不拚命工作的人”之意;“門”字新增了“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之意。“曬工資”、“房奴”、“學歷門”等這幾年的網路“熱詞”也出現其中。
同時,新版增加了部分與國計民生相關的詞語,如在“民”字的解釋中添加“民生”,組詞為“關注民生”;“願”字中添加“願景”一詞;“和”字中新增“和諧”一詞;“工”字的例證中新增“農民工”。刪去部分使用頻率較低的詞語,比如“煤油、馬達、馬力、合作社”等。
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使用得起《新華字典》,此次修訂還特意出版了平裝本,價格只是雙色本地一半。雖然是一本小小的字典,但是裡面卻有許多歷史和諸多文化界人士的心血。《新華字典》第一版是1953年出版,參與過字典編撰的人包括魏建功、葉聖陶陳原呂叔湘、金克木、丁聲樹等一大批學者,迄今已經發行了4.5億冊。
同時,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表示,《新華字典》第11版發行之日,就是12版修訂之時。
此外,本次修訂對字典內容和體例的改進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收字進一步落實國家規範,滿足教學需求
本次修訂在收字方面的重點之一是進一步落實國家文字規範。除了全面收錄2013年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8105個規範漢字以外,還增收了2013年以後獲批的幾個新規範字——“(鉨)nǐ”“(鈇)fū”“(鉝)l씓tián”“ào”等幾個新的元素用字,並在正文字條和附錄《元素周期表》里同時體現,方便查檢。同時從教學需要出發,增補了教育部最新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里涉及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未收漢字,如“qū”“籰yu蔓(緌)ruí”等字。從而實現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和教育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用字的全覆蓋。
從《新華字典》1953年版本收單字6840個(含異體字),到12版收13000字,收字數增加了將近一倍,其中規範字頭9460個。
(二)引導讀音規範和用字規範
通過增補字頭當代讀音引導讀音規範。例如“匱乏”的“匱”字增補了東漢張仲景的中醫名著《金匱要略》里的“匱”guì一讀,另外,為香港特區常見地名“鰂zé魚涌”的“鰂”增補了“鰂”的字頭讀音。對這個字我們進行專項研究,最後確定這個粵語的字“鰂zé”是比較合適的讀音。
通過完善釋文用語引導用字規範。比如說瀋陽的“沈”它在古書裡面當作沉沒的“chén”,以前就說“沈”還有一個“chén”的讀音,“沈chén同‘沉’給人一個誤解,“沈”現在還能當作沉沒的“沉”來用,我們寫作“舊同‘沉’”就加了一個字。整個這批處理以後更加明確規範,就是這個字以前是可以作為沉沒的“沉”來用,今天我們寫沉沒的“沉”不應該寫瀋陽的“沈”,既照顧了查閱的需求,又突出了規範。
(三)增補新詞新義,反映當代語言生活
在小型字典容量範圍內,跟進時代,分析現實語料,適量增補近年來已經穩定下來的新詞新義。按照音序,例如新增“爆表、爆紅、博眼球、眾籌、初心、打卡、代購、代駕、代言、到付、點贊、頂層設計、二維碼、反腐倡廉、粉絲、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匠精神、官網、海歸、黃牛黨、截屏、酒駕、垃圾分類、力挺、流量、裸婚、秒殺、買單、賣萌、逆襲、捧殺、青蒿素、刷卡、刷臉、刷屏、資料庫、網購、薪火相傳、預警、智庫、追尾、自媒體”等新詞。有些以複音詞的形式在單字底下用方括弧引出並給予簡要釋義,如“初”下新增:[初心]最初的心愿、信念:~不改|不忘~;有些以單字的例詞形式出現,如“非”的“前綴”義項下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購”的“買”義項下增加:網購。增加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氣息。
新增一些字、詞貼近當代社會生活的義項和用法,如“巴、被、超、炒、黨、卦、垃、萌、派、拼、澀、毒”等字下增補的相關新義項。具體如“萌”增加義項:稚嫩而惹人喜愛的:賣~(故作萌態以討人喜歡);這個是現代的常用詞。[充電]增加比喻義:喻補充知識,提高技能等:只有不斷~,才能跟上時代。
根據語言事實和實際使用情況,適當改進和完善了某些釋義,如:[媒體]指傳播信息的工具,如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網路~。原來第11版就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網路媒體這個舉例。
把學術研究和田野調查結合起來,全面修訂了涉及地名的條目。有的字增加了地名義項,如:“嘴”:俗作“咀”(現多用於地名):尖沙~(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氹dàng”:同“凼”(多用於地名),因為澳門用了這個字:~仔(zǎi)島(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有的根據行政區劃的變化修改了釋義,如“堼hèng”:用於地名:大~上(在天津市薊州)(11版作“薊縣”),現在12版就寫成了在天津市薊州。
其他改進還包括:插圖注重綜合性和系統性;改進和完善《部首檢字表》,更加方便讀者檢字;從當代實際需要出發,重新編製了《新舊字形對照表》、依據《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更新了《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依據新資料更新了《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覽表》《地質年代簡表》《元素周期表》等。
此外,在商務印書館的努力下,第12版首次實現了同步融合出版,其市場版本在正文各頁都設二維碼,可通過手機掃碼直接進入“新華字典APP”的界面,享受多媒體的知識服務。
2021年3月31日,《新華字典》漢英雙語版31日亮相第34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它以漢英雙解的形式全新面世,擔當起國際語言文化交流新使命。

出版背景


新華字典,顧名思義,就是新中國出版的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1950年5月23日,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馳函北京大學校長,商調在該校中文系當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來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著手早有計議的《新華字典》編寫工作。此項工作,不僅是魏建功、葉聖陶等人計議中要乾的事,也是“新形勢”的急需。——“新政權”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讓“新社會”的讀者廣泛使用。
不出一個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學的職務得以解除,來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組建“新華辭書社”。起初,所謂“新華辭書社”只有魏建功和蕭家霖兩個人,不久蕭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後來杜子勁又加入了。似乎早期“新華辭書社”就只這麼幾個成員,葉聖陶代表國家出版機構“領導”著這個“新華辭書社”。
“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10日正式展開了之後,同年10月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召開“成立會”,葉聖陶兼任社長,實際也成為《新華字典》的終審。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華辭書社”開社務會議,議定《新華字典》與1951年9月底完稿。這個時間要求倒是達到了,該年8月29日下午3點“新華辭書社”舉行社務會議時,《新華字典》初稿早已結稿,但修訂進度甚緩。為了趕速度,社內同仁的工作有所調整。調整之後,仍處於緊張狀態,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務會議,再次鼓勁,力爭1952年6月修訂完工,年底出版。然而這一次的規劃落空了。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后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結果都發現問題多多;讀者對象不明確、體例有點亂等等。更要命的是雖說“新華辭書社”已“發展”至十多個人,但能動筆寫稿的人極少,魏建功、蕭家霖又都不寫稿,只做“審訂”工作,連葉聖陶也只好嘆氣:“欲求成稿之完善,實甚難。”
改、改,不斷地修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終審的葉聖陶仍在搖頭:“字典總覺拿不出去,尚須修改。”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一次求助葉聖陶,讓他為“編輯同仁”講今後如何修改,力爭6月完稿、7月復排。
實際上,最後均由葉聖陶逐字改定,於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一周后,由葉聖陶改定了魏建功、蕭家霖寫的《新華字典》宣傳稿。《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是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一次,10天後又商量一次才定下來的。之後便是讀校樣。但在葉聖陶這裡卻是“流水作業”,他於7月29日才把《新華字典》全稿審改完畢。8月22日,葉聖陶審讀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也覺不完善,28日與二位商量后才定。
魏建功寫的《新華字典》的《凡例》,也被葉聖陶判為“瑣瑣”、“達意不甚明暢”,又得改。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1953年12月4日《新華字典》終於完工,即將出版。總結《新華字典》初稿乃至修訂過程,葉聖陶覺得“計劃未前定,隨時變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權頁上說是一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1954年7月初,“十萬冊”音序排列的《新華字典》已經賣完,葉聖陶雖然認為“此字典實不能令人滿意”,但又無法另編,只好同意“酌量修訂”,決定改音序排列為部首排列。因為忙,也確實因為初版的這本《新華字典》讓近60歲的葉聖陶飽嘗辛苦,他不再過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版修訂的《新華字典》,而是交由魏建功、惲逸群負責。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1954年11月才付印,發行20萬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華字典》由魏建功寫書名。之後,《新華字典》就轉到商務印書館去了。

創新精神


這本字典頗具創新精神,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書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檢字表》。書中採用的部首與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動,共有189部。如舊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齊部、龜部等都並省,而有些舊日字典根據《說文解字》、篆書的寫法不分的,這本字典里都按楷書的寫法分為兩部,如“刀”與“刂”,“火”與“灬”,“心”與“忄“,“水”與“氵”,便於查檢。這種辦法在中國字典中是前所未有的。
2、所收單字有8500個左右,在單字訓解之下連帶加出的複音詞和片語有3200多個。複音詞和片語都加有標誌,這樣就兼有簡單詞典之用。
3、在釋義中分別標出引申義、比喻義和轉義,使讀者能進一步理解多義詞不同語義轉變之間的關係,對研究詞義的發展頗為有用。這是編者用心之所在,也是其他字典所不曾有的。
4、這本字典第一版有不少名物的插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所解釋的內容(後來重排刪去)。

歷史作用


第一版《新華字典》編纂於1953年,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新世界的建立者們將這部“小字典”的編纂,視為新的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肩負規範現代漢語的職責,也要擔當掃除文盲的任務。“今天我們還應當提倡這種大學者編小字典的‘新華風格’,提倡名家大家面向大眾、力於普及的學術風氣。”總結《新華字典》走過的50年曆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這樣說。“《新華字典》一問世就為人民群眾學習文化、普及基礎教育服務,這種貼近民眾的主動追求,成就了這本小字典可貴的人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教育部副部長王湛這樣解析小字典創造的奇迹。新華字典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辭書”,同時,也是中國辭書史上修訂頻率最高的辭書。50年來,伴隨社會的進步和時代變化,這本詞典整整修訂了10次。“字典雖小乾坤大,甘苦幾多心自知”。每一次修訂都要在字詞上“咬文嚼字”,都要在內容上“與時俱進”,都要在形式上“革故鼎新”。
《新華字典》是第一部完全用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它鞏固了旨在推廣漢民族共同語口語的國語運動和旨在提倡書面上用表達口語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並以字典的形式使之得以確立、推廣和發揚光大。《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部以辭彙規範和運用為旨歸的字典。“編寫的目的主要是想讓讀者利用這本字典,對祖國語文的辭彙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並且知道辭彙現代化和規範化的用法,在書面上和口頭上都能正確地運用。”

獲獎記錄


2016年4月12日下午,在倫敦總部舉行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發布儀式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高級副總裁馬克·弗里加迪正式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
截至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在全球發行量高達5.67億本。它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也是全球各國和地區漢語學習者的必備工具書。
2018年10月19日,獲得“2018年中國版權金獎”。

時代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編撰人員說,第十版在原先第九版的基礎上作了較大修改,進一步體現了規範性、科學性和時代性。其實,《新華字典》出版50多年來,平均每5年進行一次修訂,每一次修訂都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徵。“如同一台影像機,《新華字典》記錄、反映了新中國這55年的風雨變遷。”劉慶隆老先生說,《新華字典》編撰之初,不可避免地留下特殊時期的特殊痕迹。比如收了一些政治性的名詞術語,“生產隊”、“互助組”、“人民公社”、“高呼毛主席萬歲”等。在某些時期,《新華字典》成了後人眼中的“政治教科書”。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該字典進行修訂,刪除一些不太常用的,如“租借地”、“愚民政策”、“鍛鐵”等,增加了網際網路、黑客、克隆、期貨交易、盜版、白領、社區等上百個新詞新義。環保意識也滲入了字典的修訂中,對於已經被國家定為保護動物和保護植物的,一般都將釋文中“……可食”等語句刪除,增加了“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等語句。
2016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紀錄有關負責人正式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截至兩項紀錄統計的計算時間(2015年7月28日),其全球發行量達5.67億本!

定價策略


《新華字典》的定價一直是一斤肉的價格。1957年是1元,後來是7角,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5元。這裡有個典故,周總理曾經提議降低成本,所以,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謂絞盡腦汁,要好紙又要便宜,讓農村的孩子能買得起。當然,這種低價政策也符合商務的作風,商務的辭典定價普遍很低。

歷次版本


《新華字典》第11版
《新華字典》第1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3年10月初版
1954年第2版
商務印書館
1957年6月商務新1版
1959年5月第2版
1962年7月第3版
1965年第4版
1971年6月修訂第1版(版權頁即這樣標註,這一版沒有按版次順序稱為第5版,而是單獨稱為修訂第一版,通稱1971年修訂重排本)
歷次版本版權頁
歷次版本版權頁
1979年12月第5版
1987年12月第6版
1990年2月第7版
1993年7月第8版
1998年5月第9版
2004年1月第10版
2011年6月第11版(最新版)

第10版目錄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
第10版修訂說明第9版修訂說明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表
部首檢字表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表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
我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我國少數民族筒表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省會(或首府)各稱表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覽表
計量單位簡表
地質年代筒表
節氣表
元素周期表

盜版事件


央視報道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
湖北省教育廳政府採購320萬冊的《學生新華字典》,並非政府要求的正版字典,居然是該省一家出版機構臨時拼湊起來的無主編、高差錯率、中標價高於零售價的不合格工具書。據了解,該字典存在著萬分之二十的錯誤,是國家規定的20倍,超過國家規定銷毀規定的4倍。這些錯是非專業的系統性差錯。

騰衝事件

雲南騰衝52所學校現7萬多本盜版字典
實地調查顯示,騰衝縣52所農村中小學發放的7萬多冊字典都是盜版。據悉,騰衝縣已將所有盜版字典“召回”並封存。無獨有偶,距離騰衝縣400多公里的臨滄市臨翔區通過招投標採購的2.7萬餘冊《新華字典》也是盜版,這批字典大多還囤積在臨翔區各中心學校,大部分還未發放到學生手中。

糾紛案件

2018年2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結原告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訴被告華語教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法院判決被告華語出版社立即停止涉案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相關媒體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商務印書館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支出27萬餘元。

品牌維護


數十年來,商務印書館始終悉心培育和經營“新華字典”品牌。通過大量投入和各種形式的品牌推廣和維護,“新華字典”已被打造為辭書領域乃至圖書出版領域的精品品牌,積累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成為公眾熟知的字典品牌,獲得了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公眾的認可。《新華字典》曾獲得第三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等諸多獎項,並以其高度的權威性贏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2016年榮獲“最暢銷的工具書(定期修訂)”“最受歡迎的字典”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商務印書館對仿冒、跟風現象嘗試過以侵犯專有出版權、著作權為由進行交涉,或以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進行維權,但影響比較有限。考慮到大多仿冒、跟風產品均冠有“新華字典”字樣作為書名,商務印書館決定以“新華字典”這一辭書品牌的商標權作為打擊仿冒、跟風現象的主要手段。“比如,對於跟風仿冒‘新華字典’品牌,有‘搭便車’行為的出版社,我們會一一去函、逐個交涉,使‘新華字典’商標在辭書出版領域內被廣泛知曉和尊重。我們與之交涉過的出版社,基本都會把涉嫌侵權‘新華字典’品牌的圖書產品下架、毀版,這使得‘新華字典’品牌和商務印書館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護。”
2018年,“新華字典”這一著名出版品牌在商務印書館的維權訴訟中被法院認定為未註冊馳名商標,從而使“新華字典”品牌獲得更大的保護範圍和保護力度。商務印書館創造性地利用商標手段解決了“新華字典”品牌保護面臨的相關問題,引起了行業管理部門、出版業同行及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通過訴訟,“新華字典”成為了出版行業圖書品牌中鳳毛麟角的馳名商標。該案同時也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2017年度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例”之一,為出版行業提供了版權保護新思路。據法律界人士分析,“新華字典”商標案是圖書出版行業第一例未註冊馳名商標案件,對辭書市場及整個出版行業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有利於促進圖書市場的規範發展。張仲彬介紹,“新華字典”現在已被正式核准成為註冊商標了。

世界紀錄

最受歡迎的字典/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2016年4月13日,世界權威的紀錄認證機構吉尼斯世界紀錄在頒發儀式上正式宣布,由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是“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 。截至兩項紀錄統計的截止時間(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