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別者
唐代詩人王維所著的詩詞
《觀別者》是唐代詩人、畫家王維的詩作。此詩描繪了詩人所看見的一個離別的場景,抒發了詩人漂泊異鄉的苦悶與無奈之情。全詩著力描寫遊子依依惜別的情景,句句傷情,感情細膩深厚。
王維有詩《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陌上新離別,蒼茫四郊晦。登高不見君,故山復雲外。遠樹蔽行人,長天隱秋塞。心悲宦遊子,何處飛征蓋。”與這首《觀別者》詩同一機杼。只是這首《觀別者》寫法上很別緻。它借陌上人的惜別,來表現自己的宦遊之悲。
青青河畔,楊柳陌上,依依別離。似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之風,又宛若“楊柳依依”之韻,離別之境,自然而現。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愛子”一游,或為生計,或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親,又怎捨得棄高堂於不顧呢。一“愛”字,一“老”字,各種情境,只有畫中人懂得。心念老親,然生計所迫,遠遊原是那般無奈;此行遠去,尚不知明天深淺,自然又有新的憂愁升起。此番遠遊,歸期難料,然心中那個“孝”字,又該如何書寫。切切轉向兄弟,滿腔的心思,託付於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對父母的牽腸掛肚,都訴諸四鄰。都門帳飲,飲畢做辭,心底仍是萬千不舍,一一惜別那熟悉的臉龐。同伴早已動身,飛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趕不上,只得揮淚闊別,邁向前方,而那轉身的瞬間,早已是兩行滾燙的淚花。轉眼間,已然望不見“車徒”,唯留下滾滾的行塵,淹沒了遠去的身影,那遠眺的雙眸,目送著遠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淚縱痕。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吾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一句拉回現實,原來詩人只是一旁觀者,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內心的觸動,亦隨著飄揚的塵土,沾濕了衣襟。
詩中畫面,在古代並不少見,詩詞之中亦不乏這樣的詩篇,然右丞筆下的畫面,卻是那般情深。至親別離,肝腸寸斷,然生活所迫,又無可奈何。歷史畫卷中,重複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變的卻都是那份難以割捨的情致,親情、友情、愛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時空的帷幕里掀起層層浪花。
作者看見一個離別的場景,有感而發之際所作。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出身河東王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