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位於湖州西郊,地處浙江湖州經濟開發區,屬半山區地帶。2001年6月22日湖州市撤銷弁南鄉、龍溪鄉,合併設立楊家埠鎮,轄27個村,駐楊家埠村。

鄉鎮概況


楊家埠鎮位於湖州經濟開發區,具有地處湖州市區的“軟環境”優勢與上海、杭州、寧波、南京、蘇州等長三角大中城市的距離都在“200公里合理交通半徑”之內,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環境優勢。318國道104國道、長湖申航道、宣杭鐵路、杭寧高速公路、申蘇浙皖、申嘉湖高速公路都在區內通過。經過杭寧高速,至杭州只需45分鐘,至南京只需1.5個小時;申嘉湖、申蘇浙皖高速公路貫通后,至上海僅70分鐘即可到達。隨著寧杭、湖蘇滬城際軌道的建設,交通將更加便捷,優勢將更加明顯,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的“同城”效應將真正實現。

下轄村莊


盛灣村蘆山村黃芝山村施家門村塘口村
康山村趙灣村茅柴園村烏陵山村和子兜村
嚴家墳村楊家埠村鈕店橋村戚家村樊漾湖村
楊家莊村三天門村潘店村南潘村瓜山村
雯水橋村羅家濱村后東村楊庄村

發展目標


楊家埠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開發區提出的目標要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發展為主題,以開發建設為總抓手,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維護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度工作任務,實現了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水果種植


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原弁南鄉)水果種植歷史悠久,其中以桃子聞名。原楊庄、凡洋湖、黃芝山等村,南、中、北片均有大面積種植。果木園自1985年起,引進“崗山沙子”、“雪雨露”等早、中熟水蜜桃當家品種,連片栽種面積達230多畝。由於水蜜桃具有個大、汁多、鮮甜、早市等優點,產品遠銷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地,成為城鄉居民一飽口福的搶手貨。1996、1997年兩年連獲豐收,平均畝產3000斤,總產量達350噸,經濟收入近100萬元,戶均收入近3萬元。1998年果木園被確定為城區水果種植基地。楊家埠鎮從事種植葡萄的農民200多戶,其中大戶(10畝以上)近50家,葡萄種植從去年悄然興起,大有發展趨勢,已成為楊家埠效益農業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楊家埠鎮政府十分重視培訓工作,經常邀請專家進行培訓,深受農民歡迎。塘口村金手指葡萄”種植大戶黃應德深有體會地說,他承包的近10畝葡萄,效益高出其它水果栽培,靠的是科學管理,說心裡話都是在成校舉辦的培訓班上學的。羅家浜村種植大戶蔣江林還主動邀請專家進行上門指導。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是進一步加快發展、調整結構、做大總量、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抓手。針對開發區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楊家埠鎮高度重視,突出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多次進行專題研究,成立招商四局,配備招商人員4名,同時拓寬招商渠道,建立招商網路,與市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簽訂委託招商,堅決實施走出去招商戰略,多次參加各類經貿洽談會。

文物保護


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
一座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區的木槨漢墓慘遭施工人員的盜挖,據考古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為止浙江省發現的最大規模西漢木槨墓。劉小林、錢躍、王軒、王學洪以涉嫌盜掘古墓葬罪被逮捕。
如此蓄意破壞文物的行為簡直讓人震驚!在湖州開發區楊家埠鎮工業園區內,面對滿目瘡痍的盜挖現場,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員胡繼根痛心不已。他介紹說,湖州市楊家埠地區一直保存著浙北地區最豐富的先秦至六朝古墓葬群。從2006年2月開始,為了配合楊家埠工業園區的施工,浙江省考古所會同湖州市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園區內的土墩遺存進行搶救性發掘。至今考古仍未結束。
2007年4月下旬,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撤走後,湖州市開發區管委會對此處進行施工。6月27日,挖掘機老闆劉小林和駕駛員王學洪在工地挖土方。所挖地段露出了一塊木板。劉小林曾聽說過此處有古墓,便讓駕駛員王學洪繼續挖掘,果真又挖出了許多碎的棺材板,還有半個棺材。確定是古墓后,由於下雨,劉小林和駕駛員便換了一處繼續挖土方。下午雨停之後,劉小林覺得古墓里可能有值錢的文物,遂讓王學洪返回原處挖掘。
此時,在同一工地上的挖掘機老闆錢躍和駕駛員王軒看到后,便也過來用挖掘機深挖古墓,並古將墓的底板都掀了起來,整個古墓慘遭破壞。四人在泥土中尋找挖掘文物,劉小林挖出14件麟趾金文物、1件釉陶勺文物,錢躍挖出18件麟趾金文物、1件釉陶釜文物、1件釉陶壺器蓋文物,王軒挖出2件麟趾金文物。
楊家埠鎮
楊家埠鎮
經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現場所挖掘古墓木槨側板長達6.2米、寬0.8米、厚0.3米,為浙江省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西漢木槨墓,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胡繼根分析,此漢墓屬於漢武帝時期,如此高規格的漢墓,顯示墓主人身份相當顯赫。
考古專家介紹,劉小林等人所盜挖的麟趾金,是麒麟趾形狀的黃金,始鑄於西漢太始二年(前95年)。這年春天漢武帝出門轉遊了一圈,回長安后頒布了一道詔書,稱自己登西隴高原曾經喜獲白麟,又在渥窪水邊見到了天馬,在泰山見到了黃金。所以,當時人們根據這三件事,欲表祥瑞,就鑄造了一批麟趾形狀的金幣。從此,漢代便有了以麟趾為名的金幣。麟趾金主要用來賞賜那些效忠於皇室、有軍功的大臣。因為不是鑄幣,根據交易的需要,在使用時可以任意切割,故麟趾金仍處在比較原始的稱量貨幣階段。據考古人員稱,在浙江省發掘的幾千座漢墓中,發現有麟趾金的還不到30座,可見這一古墓的珍貴。
郎部公墓
郎部公墓坐落在楊家埠鎮潘店村南金斗山北麓。郎部是鄉民對郎玉麟部隊的簡稱。抗日戰爭初期、上海淪陷前夕,中共上海市委派青浦中心縣委書記王文林和長征幹部彭林,輾轉來到吳興潘店,與郎玉麟共同組建抗日游擊部隊,番號為吳興縣抗日游擊大隊,成立於民國27年(1938)元旦。抗戰8年,始終堅持在天目山以北廣大地區,歷經艱險,英勇殺敵,給日寇及漢奸汪偽組織以沉重打擊。民國30年(1941)冬,該部將當時先後為國捐軀的黨支部書記王文林等15位烈士的忠骸遷集營葬於此,命名為郎部公墓。民國32年(1943)重修,1963年再次修葺,“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5年,對被破壞的郎部公墓按原樣加以重建,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之題詞,同時,將該部抗戰後期為國犧牲的烈士及曾在該部任職而後於解放戰爭和革命鬥爭中殉難的烈士一併移葬於此。同年10月,郎部公墓被列為湖州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