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中康
夏朝第四任君主
姒中康(生卒年不詳)一作仲康或仲盧,姒姓,姒啟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廢黜太康之後,臨朝八年,因諸侯不服,不得已立仲康為王。中康繼位后,仍建都於斟鄩。在位7年駕崩。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后羿讓位后在有窮國另立朝廷,與仲康分庭抗禮)。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征伐后羿的黨羽羲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擊敗,退守西河地區,仲康無力恢復夏的天下,因此憂悶成病而死。
人物關係
太康四年,有窮國國君羿聽說夏王姒太康前往洛水以南打獵,認為這是襲擊夏王朝最好的時機,便親率軍隊以閃電戰的方式攻破夏都斟鄩,自立為王。但不久迫於諸侯的壓力,他只好把帝位讓給夏王族的後人。當時姒啟的六個兒子都還健在,該讓誰來出任新一任夏王呢?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都不學無術,而且頭腦愚笨,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什麼都不會,根本不堪為王。只有老四仲康身體健壯,而且野心勃勃,一直就覬覦著王位。於是仲康便暗中活動,由幾位老臣出面,推舉他為新王。有窮國君妘后羿同意讓位,但他的條件是: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窮國的賦稅,而且每年還要向有窮國提供雙倍的賦稅。姒仲康是個沒有政治遠見的庸人,為了坐上帝位,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樣,有窮國君妘后羿便讓出王位,率領有窮軍隊攜帶著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財物返回窮石。
姒仲康正式即位稱王,號仲康。姒仲康即位以後,立刻派人前往陽夏(今河南太康縣)迎請帝太康回國,並聲稱願意將王位還給太康。太康認為這是弟弟仲康對他的羞辱,堅決不肯回國。仲康很高興,因為他內心並不希望太康回來,太康不歸正好滿足他的心愿,於是便派軍隊護送太康的妃子和兒女往陽夏與他團聚。
仲康元年,姒仲康任命胤侯為大司馬,掌管六師。有窮國的入侵給姒仲康上了很好的一課,使他認識到一個國家若想保住政權,就必須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因此他命胤侯主管軍隊,在國中征青壯年入伍,有計劃地進行軍事訓練,提高作戰能力。
仲康五年,夏朝國都發生日全食,白日如同黑夜,人們十分恐慌。於是有人上奏姒仲康,說主管天文的羲氏與主管曆法的和氏終日沉湎於酒,玩忽職守,致使酒後誤事,廢時亂日,使時間造成混亂,給人類社會帶來災難。因此必須依法懲治他們。姒仲康聞奏大怒,立刻命令胤侯領兵去逮捕他們,胤侯一向對羲氏與和氏看法很好,認為他們都是對工作盡職盡責的人,怎麼會突然糊塗起來犯下如此重罪呢,這其間恐怕是另有隱情,但是天子之命不可違抗,只好率軍前往。等見到羲氏與和氏,才知道兩人並不曾喝酒誤事,他們告訴他日食是一種正常的天象,不是人類所能改變的。胤侯便帶他們去見帝仲康,讓他們解釋清楚,但是愚昧的姒仲康根本不相信科學,反而認為他們是在狡辯,仍然將他們治了罪。
仲康六年,姒仲康任命顓頊之後已樊為諸侯,封於昆吾,稱夏伯。昆吾氏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族,是夏王朝的重要同盟軍。
仲康七年,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建設,夏王朝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姒仲康認為如今已經有能力與有窮國相抗衡,便宣布不再向有窮國納貢,並且命令有窮國繼續向夏王朝交納稅賦。姒仲康單方撕毀和約的行為激怒有窮國國君,后羿再次率領本國軍隊入侵夏后氏領地。有窮軍如狼似虎,作戰十分驍勇。夏后氏軍隊根本不堪一擊,聞風喪膽,節節敗退,有窮軍隊眼看就打到夏都斟鄩。仲康七年駕崩。
姒仲康四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十八年(《路史后紀》),卒於仲康十八年,終年五十九歲。(而據《路史》記載,仲康18歲就死了。)
“帝仲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史記·夏本紀》這也是一句普通的議論時事的句子,沒有天文現象的成分在裡面。其大意為:“帝仲康之時,羲和(管理天文曆法的官員)沉湎於酒色,貽誤農時,玩忽職守”。夏代,已經很重視天象的觀察,“觀象授時”成為一種國政。據《尚書·夏書》記載,夏代仲康時期,負責觀測天象的官員羲和失職,沒能及時預告日食,以至當這次日食現象出現時,人們不知發生了什麼怪異的事變,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夏代仲康時期距今約四千多年,這次日食的記錄,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
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設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進行天象的觀測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運行規律,制定儘可能精密的曆法以滿足農業社會從事農耕的需要;第二個原因比較複雜,中國古代佔主導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觀念,這種觀念認為,“天”是一個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支配著人間,在支配過程中,天帝經常通過星象上的變化給人間以預兆和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龐大的司天機構日夜監視這些天象的變化。天文官作為人間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由於天文官舉足輕重的位置,朝廷對於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時刻不敢懈怠。
夏朝之時,第四位君王仲康時代,國勢剛從前朝太康時代的動亂中恢復過來,朝廷內外很有些“中興”的氣象。這年的金秋季節,麥浪滾滾,晴空萬里,農民們正在田裡收穫一年的勞動果實,中午時分,人們突然發現,原本高懸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陽,光線在一點點減弱,彷彿有個黑黑的怪物在一點點地把太陽吞吃掉——這是“天狗吃太陽”了!百姓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兇險天象,個個驚恐萬狀,急忙聚集起來敲盆打鑼,按過去的經驗,這樣就可以把天狗嚇走。
對這一天象最為恐懼的還是朝廷和天子,因為“天狗吃太陽”預示著國家將有災難發生,可能會危及帝王的地位或生命。那時,朝廷已經形成一套“救日”儀式,每當發生“天狗吃太陽”時,監視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時間觀測到,然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報朝廷,隨後中康馬上率領眾臣到殿前設壇,焚香祈禱,向上天貢獻錢幣以把太陽重新召回。可這次,時間過去了好久,大家眼看著太陽一點點消失,無盡的黑夜就要籠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宮殿前了,卻獨不見羲和的身影。已經錯過了最佳救護時間,仲康大帝顧不得多想,連忙主持開始了救護之禮。
殿內殿外一片忙亂,宮中樂官急急忙忙敲響了救日的鼓聲,主管錢幣的官匆匆地趕往錢庫去取錢,其他官員也慌慌張張跑來跑去安排儀式,這時天色越來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幾步之內難辨人影,太陽被天狗徹底吞吃了。仲康大帝率眾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寬恕,這一瞬間,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懼,心想因為沒有及時救護,太陽可能永遠不出來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到了。
不知過了多久,就在人們感到徹底絕望時,太陽的西邊緣露出了一點亮光,大地也逐漸明亮起來,日盤露出得越來越多,天狗終於把太陽吐出來了!仲康大帝和文武百官這才舒了一口氣。
“天狗吃太陽”終於結束,仲康大帝這時才發現,天文官羲和到如今也沒露面,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身負重任的羲和居然不見人影,仲康大帝十分惱火,立刻派人去尋找。
幾個差役趕到清台(當時的天文觀測台),好不容易在清台旁守夜的小屋裡找到了羲和。這位重任在肩的天文官居然在呼呼大睡,一問羲和的下屬,才知道羲和喝了一夜的酒,此刻仍然爛醉如泥,差役們不敢耽擱,架起羲和塞進車子,把他送進宮中。
到了殿上,跪倒在天子面前,羲和還是混混沌沌,不知幾分人事。仲康大帝問明情況,才知原來是羲和酗酒誤事,頓時大怒,立刻下令將羲和推出斬了首。
《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
祖父:夏禹
父親:夏啟
長兄太康
次兄元康
三哥伯康
五弟武觀
兒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