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征服中亞
俄國征服中亞
指徠19世紀下半期,俄國通過在乾草原地帶修建堡壘線,控制了哈薩克草原,接著依靠先進的火器和制度上的優越性,利用不大的邊防軍不斷蠶食,順利征服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希瓦3個獨立汗國。最後渡過阿姆河,控制了土庫曼,和英國私分了帕米爾高原,完成了對中亞390萬平方公里的征服。
1800 年的中亞
瓦·亞·彼羅夫斯基
與此同時,沙俄軍隊從塞米巴拉金斯克向南進,1847 年,沿愛古斯河南侵,偷偷在巴爾喀什湖東南中國境內勒布希河和庫克烏蘇河之間建立科帕爾城堡。1851年起俄國乘清政府內外交困,阿勒坦山(阿爾泰山)地區秩序混亂之機,侵入鄂布河(鄂畢河)上游察那斯河(恰雷什河)、哈屯河(卡通河)、比亞河一帶,並逐步向阿爾泰腹地、額爾齊斯河上游推進,想把中國的內湖齋桑泊據為己 有,由於清政府採取了有力的防範措施,才使俄國侵吞齋桑湖的計劃沒有實現。但在1852年沙俄在中國圖古勒池(今哈薩克阿拉湖)以北的雅爾地區建立了烏爾扎爾移民村,1854年夏佔領了天山北麓吹河(楚河)與伊犁河之間的古爾班阿里瑪圖(長期作為哈薩克首都的阿拉木圖),在古爾班阿里瑪圖附近建立了維爾內(維爾諾)城堡。同年10月,將科帕爾堡和維爾內堡划入新建的隸屬於西西伯利亞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省,擅自將中國巴爾喀什湖(當時為中國第一大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劃入俄國的版圖,並繼續向東將其勢力擴張到特穆爾圖淖爾(今伊塞克湖當時為中國第二大湖)一帶。1856年把維爾內堡作為新成立的阿拉塔夫州首府,形成另一條包抄哈薩克草原,進攻中亞諸汗國的碉堡線,即當時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的西伯利亞線。
克里米亞戰爭后,雙頭鷹俄國為了挽回在歐洲一頭的慘敗,加緊侵略東方。1858~1859年,沙皇政府派遣 3個使團分赴中國喀什噶爾、呼羅珊、希瓦和布哈拉,收集情報,標誌它在中亞的擴張政策進入新的階段。3個使團中領導希瓦和布哈拉使團的是狂熱的侵略分子、27歲的少壯派軍人伊格納切夫(尼古拉·帕夫洛維奇·伊格那季耶夫),回國后被派往北京任駐華公使后簽定了為俄國在中亞東部邊界的確定埋下伏筆的《中俄北京條約》。
1859~1863年間,俄國侵略軍在錫爾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一帶進行頻繁的軍事“偵察”,攻佔和破壞浩罕邊境的堡壘,不斷縮短錫爾河碉堡線和西伯利亞碉堡線之間500多公里的缺口。1860年齊麥爾曼上校率領2000人從維爾內堡出發,於8月26日攻佔了托克馬克(附近就是著名的碎葉),9月4日攻佔了皮什佩克(比什凱克今吉爾吉斯共和國首都蘇聯時期的伏龍芝)。
戈爾恰科夫
切爾尼亞耶夫
考夫曼
俄國征服中亞
然後是希瓦汗國。1869年,沙皇政府在裏海東南岸的紅水灣建立克拉斯諾沃斯克(克拉斯諾沃茨克),作 為從裏海東南岸進攻希瓦和土庫曼的基地。而且並不放鬆對中國新疆的繼續入侵, 1870年,俄國派使者前往喀什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洪福汗國”。但是當時阿古柏傾向於英國的支持,由於對阿古柏政權的控制不夠,為防止英國在中亞的勢力不斷增強,沙皇政府捍然決定派兵入侵中國新疆的伊犁地區。借口就是把不堪受沙俄壓迫奴役遷徙到中國境內的哈薩克人的一支阿勒班部落稱為“逃犯”追剿。1871年5月根據亞歷山大二世御前會議做出的決定,考夫曼下令七河省省長科爾帕科夫斯基率2000俄軍和13門大炮去奪取中國的伊犁。科爾帕科夫斯基公開叫囂要佔領塔爾巴哈台、伊犁和喀什噶爾,並在此移民。新疆各族人民在武器落後,補養不足的情況下拚死抵抗,給侵略者以深重打擊,沙俄侵略軍猛攻50天才在7月4日攻佔了伊犁。
俄徠國油畫1873希瓦汗國之遠征
1875~ 1876 年,浩罕爆發了民族大起義,浩罕、納曼干、安集延和馬爾吉蘭等地人民對沙俄侵略者發動了“聖戰”。沙俄軍隊在斯科別列夫率領下對這次起義進行了血腥鎮壓,俄軍血襲了整個費爾干納盆地,僅在安集延一地,斯科別列夫指揮俄軍用大炮猛轟,安集延城基本被轟平,2萬多起義者被埋葬在廢墟下。1876年2月7日斯科別列夫指揮俄軍佔領了浩罕城,3月2日沙皇俄國正式宣布吞併浩罕汗國,改為由斯科別列夫為省長的費爾干納省(浩罕末代納斯爾丁汗被送到俄國弗拉基米爾斯克省軟禁,他每年領取俄國政府發給的5000盧布的養老金),從而完成了對中亞三大汗國的征服。其中布哈拉和希瓦兩個汗國名義上還被保留(到十月革命后的1920年才正式取消稱號),實際上完全成了任沙俄擺布的奴僕。就在這一年斯科別列夫還組織了阿賴遠征軍,越過了阿賴嶺,佔領了吉爾吉斯(柯爾克孜)額德克納的領地阿賴谷,為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帕米爾高原打開了通道。
斯科別列夫
從1877年起,俄國對土庫曼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同時俄國對與中亞國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大規模戰爭。(中亞一些汗國的統治者被當時最強大的伊斯蘭國家奧斯曼帝國哈里發封為埃米爾)在土庫曼1879年 9月,俄軍在攻打阿哈爾·捷金綠洲的重鎮格奧克·帖佩時,遭到英勇的土庫曼人的沉重打擊狼狽竄回。1880年2月,亞歷山大二世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必須征服土庫曼全境,並指出:“不得後退一步,因為這對於歐洲和亞洲都會成為我們軟弱的表示,而且可能使俄國所受損失比全部遠征都大得無法估量。”沙俄搶修了從裏海東岸到阿哈爾·捷金綠洲的軍用鐵路,並徵用了20000頭駱駝,使俄軍能得到大批裝備和給養。1880年底,鎮壓浩罕起義的劊子手斯科別列夫率領11000人的大軍帶著97門大炮再度大舉入侵土庫曼,土庫曼人在武器落後,工事簡陋的情況下殊死抵抗,在俄軍重炮連續轟擊下,堅持了3個星期。俄軍死傷1200多人才在1881年1月12日攻佔了格奧克·帖佩。俄軍不分男女老幼,又瘋狂殘殺了沒有來得及撤離的8000名土庫曼帖克人(格奧克捷佩堡戰役)。接著俄軍繼續進攻佔領了阿什哈巴德(今土庫曼首都)。俄軍掠走了大批阿哈爾·捷金純種馬(中國稱為汗血寶馬)作為俄國軍馬。1884年初,俄軍攻佔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樞紐,土庫曼人的最後一座重要城鎮梅爾夫城(謀夫城)。俄軍從梅爾夫城沿著穆爾加布河和庫什卡河繼續向南推進到阿富汗邊境的庫什卡河谷。由於庫什卡離被稱為裏海、阿姆河、印度河之間的戰略要地英國控制的赫拉特僅70英里,英俄矛盾極度緊張,戰爭一觸即發。兩國經過激烈談判,1885年9月10日在聖彼得堡簽定協議,俄國完全佔有土庫曼,彭狄綠洲直至庫什卡河谷屬英國勢力範圍的一些地區劃歸俄國,庫什卡成為俄羅斯帝國和後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領土的最南端。
在最後完成對中亞諸國的征服時俄國加緊了對中國新疆的侵略,1881年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雖然收回了伊犁,但割去伊犁西部霍爾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國領土。以後又陸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伊犁界約》(1882年)、《喀什噶爾界約》(1882年)、《科塔界約》(1883年)、《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1883年)、《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等5個勘界議定書,又強行割佔了中國齋桑泊東南、霍爾果斯河以西、特穆爾圖淖爾東南、阿克賽河源、阿賴山區等共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892年強佔帕米爾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95年和英國在倫敦舉行會議,私自瓜分了帕米爾高原,塔吉克全歸了俄國。從而實現了對中亞地區390萬平方公里的征服。
俄國征服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