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李光強的結果 展開

李光強

鋼鐵冶金及資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主任

李光強,男,1963年生,遼寧人。

主講課程


冶金實驗研究方法、冶金物理化學研究方法、鋼鐵冶金的環保與節能、微合金化鋼、高等冶金物理化學等。

培養學生


工學博士1名,工學碩士10名,工程碩士14名獲得學位。在讀工學碩士12名。工學博士7名。張峰的學位論文“高氮鋼製備過程中氮的行為”,馬江華的學位論文“碳化鐵製備過程中原料微觀結構和氧化物添加劑的影響”、董廷亮的學位論文“氮在高氮鋼熔煉過程中的行為及氮對不鏽鋼耐腐蝕性能的影響”分別獲得2006年、2007年、2008年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研究方向


純凈鋼的化學冶金;冶金資源綜合利用;高溫熔體物理化學;鋼鐵新材料;熱電材料。

科研項目


1、氧化物添加劑促進碳化鐵生成及穩定的作用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674074),2007-2009。
2、Ti微合金化的低成本高強度管線鋼,湖南華凌漣源鋼鐵有限公司,2008-2009。
3、氧化鈉氧化鉀對CaO-SiO2-FetO-P2O5脫磷渣系磷酸鹽容量的影響,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8-2010。
4、轉爐中錳礦直接合金化的效益評價與動力學模型,寶鋼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8。
5、高氮鋼重熔及凝固過程中氮的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374053),2004-2006。
6、高強度高韌性鋼鐵材料的氧化物冶金應用基礎研究(2008CDA010),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2008-2010。
7、低錳鋼冶鍊過程錳含量控制的熱力學動力學研究,寶山鋼鐵集團公司,2005-2007。

人物經歷


1963年生,1985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1988年獲同專業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94至1997年留學日本東北大學先進材料研究所(現名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2年4月在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物質系任訪問研究員;
2003年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4年博士生導師。2005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年武漢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湖北省首屆“楚天學者成就獎”獲得者;2007年湖北省優秀教師;現任武漢科技大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日本鋼鐵協會和日本金屬學會會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優秀教師,鋼鐵冶金及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8年被中國金屬學會評為“冶金先進青年科技工作者”。2010年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從事冶金與材料製備過程物理化學、鋼鐵冶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過的課程有:物理化學、冶金物理化學實驗、冶金物理化學研究方法、鋼鐵冶金的環保與節能、冶金電化學、無機材料學、冶金過程成分分析技術、複合礦綜合利用、高等冶金物理化學等。
李光強[武漢科技大學國際鋼鐵研究院副院長]
李光強[武漢科技大學國際鋼鐵研究院副院長]
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高爐渣中鈦組分選擇性析出的研究”解決了高爐渣中鈦回收的技術難題,省級鑒定結論為“在國際上具有創新性”並獲國家發明專利。獲教育部(前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共申請發明專利4項,已授權發明專利2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的分別有15、23、4篇。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及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寶鋼項目2項、武鋼項目1項。在鋼鐵精鍊、鋼鐵新材料、冶金渣資源化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共發表論文140餘篇。獲省部科技進步2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主編《鋼鐵冶金的環保與節能》專著一部。

發明專利


1、一種鐵水預處理劑及其製備方法,楊印東、李光強、畢學工、張鵬科、金焱,武漢科技大學,2005-11-02
2、一種用鐵精礦粉製備碳化鐵的方法,李光強、馬江華、秦慶偉、倪紅衛,武漢科技大學,2006-07-26

出版專著


1、《鋼鐵冶金的環保與節能》,李光強主編,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

近期代表論文


1.Guangqiang LI,Muxing GUO,Feng ZHANG et al.Patrick WOLLANTS:In-situ Observation of Nitrogen Release from High Nitrogen Steels[C].Procd.of Intern.Conf.on High Nitrogen Steels 2006,August 29-31,2006 in Jiuzhaigou,Sichuan,China,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2006:415-420.
2.Guangqiang Li,Jianghu.Ma,Hongwei.Ni et al.Influences of oxide additions on formation reaction of iron carbide at 1023K[J].ISIJ International,Vol.46(2006),No.7:981-986.
3.Guangqiang Li,Tasuku.Hamano,Fumitaka Tsukihashi.The effect of Na2O and Al2O3 on dephosphorization of molten steel by high basicity MgO saturated CaO-FeOx-SiO2 slag[J].ISIJ International,Vol.45,200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