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州鎮的結果 展開

青州鎮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轄鎮

青州鎮,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下轄鎮,位於和平縣西南部,地處粵東北的九連山腹地,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面積101.0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青州鎮常住人口為7901人。青州鎮是革命老區。

2017年,青州鎮農業生產總值764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050元。

歷史沿革


明朝中期,青州鎮西南部屬河源縣轄地,西北部為和平縣惠化圖轄地,後來惠化和忠信一部分地方劃歸連平縣管轄。
民國中期,青州一度由河源、和平、連平三縣共管。
1949年起,劃歸和平縣,稱青州鄉。
1958年,與熱水、俐源合稱九連公社。
1961年,分設青州公社,以後改稱鄉。
1994年,改為青州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州鎮概述圖 2張
青州鎮概述圖
青州鎮位於和平縣西南部,地處粵東北的九連山腹地,距和平縣城36公里。東鄰合水鎮,南依連平縣綉緞鎮,西接連平縣九連鎮,北靠熱水鎮。面積101.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青州鎮地勢較高,平均海拔475米,大部分高山達600米以上,素有和平“西藏”之稱。

氣候

青州鎮境內常年雲霧繚繞,氣候濕潤,山高林密,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擁有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山地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

礦產資源

境內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具有較高開採價值的礦種有鉛鋅礦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青州鎮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鎮政府駐大坪街56號。
星和星興星塘星聯
先鋒永豐新建片田
船埠山塘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5日,和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州鎮常住人口為7901人。

經濟


青州鎮經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面積1.19萬畝,主要種植水稻。隨著農業的發展,除種植茶葉、獼猴桃、奈李澳洲堅果、八角等特色農業外,還種植了荷蘭豆、辣椒、小白菜、玉角等蔬菜品種。
2017年,青州鎮農業生產總值764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2050元。全鎮耕地面積1.21萬畝,人均0.68畝,大部分為水澆地,主要種植水稻。生產糧食4553噸,人均247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水果、油茶、蔬菜為主。茶葉種植面積10500畝,年產茶葉28000公斤,產值850萬元。水果種植面積5230畝,年產量4930噸。蔬菜種植面積3292畝,年產量4885噸。花生種植面積1945畝,年產量365噸。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生豬出欄量3350頭,生豬年末存欄量1408頭。家禽出欄量43988隻,家禽年末存欄量20268隻。轄區內現有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單位1家。
青州鎮一直都有種茶的傳統,但是以前的種茶戶幾乎都是自發和零星種植,青州的茶葉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2010年後,青州鎮委、鎮政府提出“生態青州,綠色寶庫”的口號,號召當地群眾上山種茶,將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鎮政府的帶動下,青州600多戶茶葉種植戶,少的種有幾十畝,多的種茶麵積達到3000多畝,形成了以茶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化格局。

文化


革命歷史

青州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民國十五年(1926年),賴書祥秘密參加了“新和平青年團”開始接觸革命運動,賴樹德、丘亞香、劉章甫等十餘人參加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中,劉章甫、劉德洋兩位戰士壯烈犧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成立“青州農民協會”,同年成立抗日自衛大隊,支持抗日戰爭。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二日,東江縱隊第三支隊在政委曾源、支隊長彭沃的率領下,從惠陽縣鎮隆出發,歷經多次戰鬥,於當年十一月一日勝利到達九連山,成立中共九連山區工作委員會,部隊番號對外改稱“九連山區人民自衛總隊”。東江縱隊東三支挺進九連山,粵贛古驛道成為紅色通道,當年中共“七大”代表方華(原名羅響)同志,正是從這條古驛道奔向革命聖地——延安。黨史部門認定的青州革命舊址有:九連工委舊址、九連工委軍政幹部培訓班舊址、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等。
九連山的紅色村莊——青州永豐村
永豐村位於和平縣青州鎮的西南部,距青州街鎮約2.3公里,該村分為河洞圍、朝科、齋公背、灣仔4個自然村,總戶數為466戶、人口2178人。在解放戰爭時期,永豐村曾經是東江縱隊第三支隊的重要據點,又是中共九連工委、粵贛邊支隊及九連地委、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司令部駐地,是一個富有紅色歷史文化底蘊的革命老區村莊。

特產美食

青州鎮特色餐飲包括:青州狗肉煲、青州紅燜肉、青州釀豆腐、青州有機蔬菜等。

交通


青州鎮境內公路方面,有良(排)青(州)線、青(州)(大)湖線(縣道X182線)與358國道(原省道忠信—定南線)相接,還有青州至九連、熱水、俐源各線可與105國道相連。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青州鎮有市級規範化幼兒園1所,市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村級教學點10個,原青州中學和中心小學合併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全鎮中小學生1400多人,中小學教師122人。
2017年,青州鎮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100%。青州鎮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448人,教師35人,2017年中考,青州中學102人參加考試,被重點高中錄取87人,升重點高中率高達87%,錄取率僅次於縣實驗初級中學,穩居全縣第二名。全鎮小學有39個教學班,學生894人,教師76人;其中鎮中心小學有教學班15個,在校學生648人,教師44人。青州鎮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50人,幼師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青州鎮有和平縣青州中學、和平縣青州鎮中心小學、和平縣青州鎮船埠小學、和平縣青州鎮星和小學、和平縣青州鎮星聯小學、和平縣青州鎮先鋒小學、和平縣青州鎮星興小學。

醫療衛生

2017年,青州鎮有衛生院1所,有職工總數2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7人。編製床位15張,內設:內兒科、中醫科、全科、婦產科、化驗室、心電圖室、B超室、X光室、預防接種科、口腔科等科室。2017年門診接診15013人次;住院185人次,平均住院天數6天。

社會保障

2017年,青州鎮全年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農民13634人,參保率98.19%,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共2901人,完成上級下達工作任務的119.83%。是年,全鎮共有80周歲以上老人345人,全年發放高領補貼50萬元。

旅遊


綜述

青州鎮主要旅遊景點有: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中共九連工委舊址、中共九連工委軍政幹部培訓班舊址等革命歷史遺址,具有500年歷史的青州“蟹形圍屋”和“永興圍”客家古建築,粵贛古道、萬畝櫻花茶園、稱猴桃和百香果觀光採摘園等,其中粵贛古道(青州段)長約33.4公里,保存較好的近10公里,主幹線橫穿片田、星和、星聯等3個行政村。
蟹形圍屋
蟹形圍屋位於九連山山脈的河源市和平縣青州鎮星和村,有一座深藏山中、佔地面積1980平方米、與傳統的客家圍龍屋外形有所不同的“蟹形屋”。河源各地歷史遺留建造的客家圍龍屋,多數為四角樓、六角樓、半月形或圓形土樓造型。這是河源市已發現的唯一的一座有別於四角樓、六角樓等客家圍龍屋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蟹形屋前面有5口小池塘,門前池塘呈刀形,兩側各築一口圓形水井,中間主體建築為宗祠,三進三間中夾兩間天井結構,青磚砌牆,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祠堂內保存下來的梁雕、木雕、石雕等,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據當地《賴氏族譜》記載,明朝正德年間,潁川賴氏入粵始祖良桓公從江西省龍南地區遷往廣東河源市和平縣青州鎮落居,風水師依據當地老蟹形狀的山形地貌,建議賴氏先人建成“蟹形屋”。賴氏祖輩從落居蟹形屋派下綿延逾31世,人口增至1萬餘人,分佈於粵、贛、閩三省各地。
和平縣青州鎮金穩有機茶場
和平縣青州鎮金穩有機茶場種植了近6000棵不同品種的櫻花,均是從台灣馴化以後再移植而來。櫻花的花期一般長達兩個月左右。

獲得榮譽


2005年6月,在由廣東省文聯牽頭的廣東“十大茶鄉”評選活動中,獲廣東“十大茶鄉”榮譽稱號。
2012年,青州鎮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驗收,成為和平縣第一個省級“教育強鎮”。
2012年7月,青州鎮被河源市委市政府評為“河源市文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