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湖鄉

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轄鄉

地湖鄉,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地處天柱縣東南面,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

明屬遠口鄉興文里。1970年,恢復地湖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截至2018年末,地湖鄉戶籍人口4995人。截至2020年6月,地湖鄉轄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地湖村。

2011年,地湖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125元。截至2018年末,地湖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歷史沿革


明屬遠口鄉興文里。
清屬興文里。
民國三年(1914年),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地湖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地潮聯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南寧鎮。
1950年,屬遠口鄉。
1953年,建岩鼓鄉。
1958年,為遠口公社岩鼓管理區。
1961年,成立地湖公社。
1969年,與遠口鎮、清江公社合建清江公社。
1970年,恢復地湖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湖鄉地處天柱縣東南面,東、南、北分別與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地靈鄉、廣坪鄉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大堡子鎮接壤,西連遠口鎮、竹林鄉。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56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0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14千米,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湖鄉地處黔東湘西結合部,屬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地勢略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海拔500—700米,最高點位於永光村秀嶺山,海拔650米;最低點位於岩古村埂田,海拔280米。

氣候

地湖鄉多年平均氣溫18.2℃,1月平均氣溫5.6℃,7月平均氣溫26.9℃。無霜期年平均285天,年平均降水量1279毫米。

水文

地湖鄉境內岩古河自湖南省靖州縣大木溪入境,由南而北,進入湖南大清河,境內河道長5.8千米。江口河流經湖南會同縣地靈鄉后流入江口村,境內河道長1.2千米。

自然災害

主要的自然有冰雹、旱災、洪澇、低溫、蝗災等。1996年6月19日,鄉境內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岩古村受災面積最大。其中有兩座橋樑被沖毀,17棟房屋被沖走,農田受損面積達341畝,交通要道不同程度受到破壞,總里程達3.4千米。

自然資源


地湖鄉境內地下礦藏資源有金、錳、鐵等,山溪水和地下水能蘊藏量4140千瓦,可開發593千瓦。
2011年,地湖鄉有耕地面積2806.5畝。

地方特產

地湖鄉地方特產有“蜜餞”和“大山茶”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4個村民小組。
村民委員會岩古中河水光水興江口
截至2020年6月,地湖鄉轄2個行政村:岩古村、地湖村,鄉人民政府駐地湖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地湖鄉轄區總人口46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5人。城鎮化率2.9%。另有流動人口1798人。總人口中,男性2500人,佔53.65%;女性2160人,佔46.35%;14歲以下843人,佔18.09%;15—64歲3454人,佔74.12%;65歲以上363人,佔7.79%。總人口中,以苗族為主,達4082人,佔87.6%;漢族465人,佔10%;其他少數民族113人,佔2.4%。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人口有苗1個民族,達408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7.3%。2011年,地湖鄉人口出生率14.91‰,人口死亡率5.95‰,人口自然增長率8.9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2.8人。
截至2018年末,地湖鄉戶籍人口499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地湖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125元。2011年,地湖鄉財政總收入143萬元,比上年增長18.1%。
截至2018年末,地湖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地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30噸,其中玉米57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1150畝,產量116噸。
地湖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26頭,年末存欄1612頭;家禽飼養量3.32萬羽,年末存欄1.13萬羽。
截至2011年末,地湖鄉林木覆蓋率75%,其中營造的經濟林500畝,楠竹1635畝,杉木林2.22萬畝,油茶林4921畝。

金融

2011年末,地方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各項貸款餘額774萬元,比上年增長12.8%。

電信業

2011年,地湖鄉電信業務收入9.8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因此地原有一個山坡像把壺,故稱之“地壺”。后改“壺”為“湖"。

民俗特色

地湖鄉的百姓勤勞善良、待人熱情。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群眾依靠科學積極發展種養殖業,使一部分群眾率先脫貧致富,朝小康生活邁進。
其中種植以中藥材、靈芝菌、楊梅、臍橙、荸薺、折耳根山核桃等為主,目前有一部分已產生經濟效益;養殖以飼養山羊、鴨、雞、豬、魚、黃鱔等為主,養殖業的發展既滿足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的需要,有一部分產品還銷往湖南等地,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交通


2011年,地湖鄉境內有大清至水興通鄉柏油路15千米,建成村級公路31千米,橋樑7座。

社會


教育事業

地湖鄉
2011年末,地湖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18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1所,在校生268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3人,專任教師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62萬元,比上年增長3.4%。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地湖鄉有文廣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5萬多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地湖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門診部(所)8個;病床11張,固定資產總值32.3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28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62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地湖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戶,人數12人,支出2.52萬元,比上年增長3.4%。月人均175元,比上年增長3.5%;城市醫療救助1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8人次,共支出20.94萬元,比上年增長29.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3戶,人數941人,支出56.7萬元。比上年增長79.7%.人均50.2元,比上年增長47.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9萬元,比上年增長42.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24人,參保率60.4%。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地湖鄉有郵政局1所,鄉境內建有移動通信基站3個。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門,固定電話用戶92戶,寬頻接入用戶28戶。

貴州省飛地

地湖鄉
地湖鄉
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境內,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佔地30.5平方公里。根據《天柱縣誌》記載。在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之前,現在的天柱縣地境一直都劃在湘楚範圍內。
此後,萬曆皇帝為了安撫苗人,天柱縣被置為一個獨立的縣。但仍屬於湖南。后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天柱縣才由湖廣靖州府改隸屬貴州黎平府。由於天柱縣一帶多丘陵山地,從設縣以來至民國,多次劃界。逐漸導致地湖鄉成為了一塊孑然獨立的飛地。

插花現狀

地湖鄉位於貴州省天柱縣城東南面,直距縣城54公里,距離遠口鎮政府所在地19公里,距離湖南省會同縣僅26公里,與會同縣的地靈鄉廣坪鎮靖州縣的大堡子、坳上鎮接壤,從而形成了一塊被湖南“三鎮一鄉”嚴密包圍的“插花地”,總面積30.5平方公里。轄永光、永興、江口、岩鼓、中河5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共54個村民小組①。地湖鄉的主體人群為吳姓苗族,與其雜居的湖南籍人群則主要為蔣姓侗族,亦有少數漢族朱姓居住其間。

新聞動態

2015年12月
縣長陸再義到竹林鄉、地湖鄉調研
2015年11月
地湖鄉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2015年10月
地湖鄉集鎮路燈安裝工程竣工
地湖鄉全面完成計生全員人口信息核實工作
2015年9月
地湖鄉舉行湘黔邊界八鄉鎮簽約聯誼活動
9月25日,由天柱縣組織的湘黔兩省三縣八鄉鎮(地湖鄉、遠口鎮、坌處鎮、竹林鄉—湖南靖州縣大堡子鎮、坳上鎮,會同縣廣坪鎮、地靈鄉八鄉鎮)《和諧平安邊界公約》簽約聯誼活動在地湖鄉舉行。
天柱縣何善權副縣長深入地湖鄉調研安全生產工作
副縣長何善權到地湖鄉調研安全生產工作
副縣長何善權到地湖鄉調研安全生產工作
地湖鄉“三舉措”做好精準扶貧遍訪和建檔立卡工作
地湖鄉召開新兵入伍歡送大會
地湖鄉召開新兵入伍歡送大會
地湖鄉召開新兵入伍歡送大會
地湖鄉傍山沖發現“龍蝦花”
2015年8月
地湖鄉“四嚴一化”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2015年7月
地湖鄉多措並舉抓實工作
2015年6月
天柱縣地湖鄉太陽能路燈公告
2015年5月
地湖鄉舉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地湖鄉“四個提高”全面做好學生安全工作
地湖鄉開展農村消防安全大演練活動
2015年4月
地湖鄉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勝利召開
地湖鄉“三步走”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地湖鄉“三抓三重”全面落實“文明行動”工作
2015年3月
地湖鄉多措並舉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環境
州地質六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到地湖小學開展貧困學生幫扶工作
地湖鄉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精神
地湖鄉“早、齊、保”共建綠色家園
地湖鄉實行“四抓”工作機制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地湖鄉出妙招,“六有”保平安
地湖鄉三舉措助醫療事業再登新台階
地湖鄉四“強化”築牢第一防線,營造環境
2015年2月
地湖鄉鑄牢“三道防線”迎新“廉”
2015年1月
縣委副書記王興明到地湖鄉指導湘黔邊界聯合黨總支籌建工作
2014年9月
縣政協副主席吳貴英一行到地湖鄉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2014年4月
地湖鄉醫療機構一覽表
2014年2月
地湖鄉代表團認真討論“兩會”報告
地湖鄉代表團認真討論“兩會”報告
地湖鄉代表團認真討論“兩會”報告
劉余超同志說:各鄉鎮加強並村工作及中心村建設,加強合併村的村委候選人在原各村的宣傳力度,提高原各村群眾的知曉率;加大對民生資金的投入,並希望民政資金預算能全部到位;希望相關部門能統一思想,提高服務意識,齊心協力推進我縣殯葬改革,確保殯儀館、公墓的建成投入使用。
2013年12月
縣委副書記陸顯武到地湖鄉調研並村及中心村建設工作
12月3日,縣委副書記陸顯武、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黃欣、縣政府副縣長李騰剛到地湖鄉就鄉鎮並村及中心村建設工作進行摸底調研,以及指導安全生產工作,該鄉班子成員參加座談。
2013年9月
縣政協副主席吳貴英到地湖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2013年8月
地湖鄉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四加強攜手推進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工作
2013年7月
地湖鄉五抓助推誠信計生工作
2012年9月
地湖鄉召開推進接邊地區和諧共建交流座談會
地湖鄉著力抓好民政工作
2012年7月
地湖鄉、瓮洞鎮率先完成2012年度工作目標任務
2012年6月
地湖鄉多措並舉狠抓農村養老保險工作
2010年12月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到地湖鄉慰問受災群眾
副主任楊宗豪到地湖鄉慰問受災群眾
副主任楊宗豪到地湖鄉慰問受災群眾
2010年10月
地湖鄉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期間信訪維穩工作
2010年9月
地湖鄉採取“4333”辦法進一步完善扶貧對象識別機制
天柱縣地湖鄉楠竹受災嚴重
2010年8月
人大副主任楊宗豪到地湖鄉檢查指導抗旱
人大副主任楊宗豪到地湖鄉檢查指導抗旱
縣人大副主任楊宗豪到地湖鄉檢查指導抗旱工作
2010年6月
地湖鄉舉辦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培訓班
2010年1月
地湖鄉農低保核查工作開局良好
2009年12月
地湖鄉為民修橋“搭橋”

鄉鎮發展

地湖鄉地處黔東湘西的結合部,與湖南的6個行政村雜居,基本上每一個寨子都是貴州人和湖南人雜居。在地湖街上,一側是貴州,一側是湖南。
地湖鄉
地湖鄉
地湖鄉立足於邊界群眾雜居實際,加強邊界協作,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湘黔苗侗群眾團結互助,共同發展,處處呈現著省際邊界的和諧。
和諧的地湖鄉也出現過不和諧的音符。
山林、土地、河流界線交錯,使得兩省群眾有時為爭地、爭水、爭山林鬧矛盾,甚至發展到械鬥的地步,關係曾一度惡化。
為扭轉這一局面,塑造省際邊界門戶形象,地湖鄉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大力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實現了村村通電、公路、廣播電視、程式控制電話,完成了大灣(湖南會同縣)至地湖鄉永興村通鄉公路的鑲邊改造工程。這些成績的取得,令湖南鄉鎮領導和群眾刮目相看,鄉鎮與鄉鎮間的協作、村與村的協作逐漸增多。現在,不少湖南群眾又接貴州的電,安裝貴州的電話,有些甚至安裝有兩部電話,用兩省的信號。
2004年,地湖鄉在實施大灣至永興通鄉公路的鑲邊改造工程時,沿路需要部分田土,其中湖南田土佔70%。湖南地靈鄉、廣坪鎮得知情況后,積極配合地湖鄉召開協調會,共同商議補償標準。許多被占田土的湖南村民說:“貴州搞建設,我們兩省群眾都受益,我們全力支持,你們需要多少就用多少。”據介紹,3年來,湘黔兩地群眾共架“連心橋”5座,共建“致富路”8條、“同心水壩”3座、“團結市場”1個。

友好山村

地湖鄉
地湖鄉
地湖鄉黨委書記楊紹軍告訴記者,為使邊界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安居樂業,雙方加強了邊界協作。地湖鄉與相鄰的湖南廣坪、地靈、坳上、大堡子等4鄉鎮簽訂了邊界聯防聯調協議書,並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負責對接邊地區各類糾紛的控制和處理。建立互訪制度和聯訪、聯防、聯查、聯治的“四聯”信訪工作機制,領導班子每年互訪兩次以上。
在毗鄰、雜居的接邊村寨聘請信訪聯絡員,互相向對方通報社情民意和信訪問題,做到小問題相互通氣,一般問題座談協商,重大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同時,每年舉辦一次文體聯誼活動,5個鄉鎮輪流舉辦籃球友誼賽、文藝聯歡晚會等活動。這些措施的落實,加強了與周邊鄉鎮的協作,維護了省際邊界的和諧穩定。7年來,該鄉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在永興村委會辦公室,記者看到該村與湖南團結、新開、羅家等村寨聯合制定的《湘黔兩省四村護林聯合公約》。
公約上對聯合看護職責、處理處罰等作了明確的規定。村委主任吳宜平說,《公約》簽訂執行8年來,兩省群眾都認真維護和遵守。近3年來,沒有出現一人違反《公約》的事情發生,林木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永光村甄家墓自然寨是一個典型的湘黔兩省人民友好雜居的山村,共居住著70來戶人家,其中貴州60多戶,湖南10餘戶。
村支書吳興平告訴記者,大家不分省份和睦相處,農忙時,你幫我插秧,我幫你打穀。去年兩村群眾共同投工投勞,修建了進寨水泥路,並延伸到各家各戶,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寨子里還有一支由湘黔兩省群眾共同組成的龍燈隊,每逢寨上有人建房、紅白喜事,龍燈隊都要去熱鬧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