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廟

福建省泉州二郎廟

二郎廟,位於泉州府城東街二郎巷(與崇福路平行)東畔二郎後街37號,為古代勝果鋪二郎境境廟。

廟宇由來


二郎廟
二郎廟
相傳,明末泉州東街菜巷內的土地巷有吳姓者赴四川任縣令,歷三任9年,年老致仕返鄉,見晉江下游常發大水危害泉州,便將四川灌口二郎神迎來泉州,建二郎廟祀之,祈望水神庇佑泉郡不受水患之苦。泉州二郎廟位於泉州郡北,此地古臨東湖;後來巷因名二郎巷,境曰二郎境,二郎廟也成為二郎境境廟。

廟宇歷史


二郎廟廟門
二郎廟廟門
二郎廟日久廢圮。原址坍塌之後,附近居民將神像暫時供奉家中,民國初年 拆舊東門城時,見慶同庵前乃吉地,鄉賢余文烈牽頭捐款,利用城門拆卸下來的舊材料,在慶同庵前重建二郎廟,祀二郎神(或稱清源妙道真君),請慶同庵尼姑一併管理。就此,二郎廟和慶同庵“合二為一”,成為“廟庵共存”、“前廟后庵”格局,神道和佛祖並祀。“文化大革命”期間,二郎廟(含慶同庵)被綠化地佔用,又有部分用地建為化纖廠倉庫。廿世紀90年代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廟庵收回部分被佔用土地;1993年開始按原規制重建,前殿為二郎廟,後殿為慶同庵;數年後竣工。入門右側立有李伯瑜撰文的碑刻以志此事。

廟宇格局


廟坐北朝南,古建築風格,面寬約10米,深約30米,兩進,前廟后庵。廟門懸匾“二郎古地”,主祀二郎神,兩邊有千里眼、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