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條詞條名為二郎廟的結果 展開
二郎廟
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二郎廟
夾徠江二郞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甘江鎮九盤山,地處川西平原南緣的夾江,廟內供俸有李二郎(李冰父子)、楊二郎(楊戩)、趙二郎(趙昱)的塑像。“三位二郎功高威赫長享人間煙火,一篇亭銘文採風流妙筆傳神百代”。
二郎廟
整座廟宇坐西朝東,共三進院落,由正殿(二郎殿)、玉皇殿、列宿殿、元辰殿、東嶽殿等十餘座殿堂組成,在中國祠廟建築中堪稱珍品。該廟現存正殿和兩側廂房,均為木質穿斗結構。正殿寬12米,深7米,高6米,6柱5間,單檐歇山式;廂房寬11米,深4.1米,4柱3間,無翅鰲。殿宇上下裝飾,早被損毀。1982年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摘自《夾江縣誌》(1989年版)第606頁
二郞廟始建年代久遠,已不可細考。《夾江縣誌》(民國版)載:“九盤坂距縣城三十里,原有鄧艾廟。”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陝西平涼人董繼舒任夾江縣令,此人精通形家之術,認為祀祭鄧艾不妥,於是撤鄧艾廟,改祀諸葛武侯。董繼舒著有《諸葛祠記》。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后,將武侯祠又移祀至夾江城南水口祠,璧山廟舊址(今夾江雲吟職中地址)。據二郞廟中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川主祠碑記云:“川主祠重建於康熙九年(1670年)。”后又以為“廟貌不巍峨”、“棟宇不宏闊”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重建,現二郞廟所存二郞正殿即此。大殿為木質穿斗結構,正殿長17米,深8米,高7米,6柱5間,單檐歇山式,無翹鰲。光緒四年由鄉紳杜秉誠倡捐重建碧雲亭后,光緒十三年至十七年,廟前又增修戲台及鐘鼓二樓,後有殿閣五幢。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殿宇搬鰲扎脊,巍峨壯麗。現存二郞廟清代邑庠江錫璜(字楷廷,光緒丁酉科拔貢)撰寫碑記詳細記敘了修建事宜。隨著時代的變遷,二郎廟在“文革”十年動亂期間,曾遭受到嚴重破壞,二郞廟僅存正殿。門窗及上下雕刻裝飾早被損毀。1991年以二郞廟為中心闢為碧雲山野森林公園,1993年6月,拆遷木城鎮小學內文物建築崇聖寺的文昌宮大殿到二郎廟修復,改名“玉皇殿”。1994年3月,樂山名醫江爾遜專為二郎廟題寫了廟匾。
經過近。幾.年的整修和建設,夾江二郎廟已基本形成了一座巍峨壯麗,富有民族傳統建築的廟宇。有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當今發展旅遊事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的政策更加有利於旅遊事業的發展,漹南名勝二郞廟將更富有特色和魅力,大放異彩。二郎廟內的二郞大殿、玉皇殿及附近的丈人峰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期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川主會、九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廟會,遠近來者絡繹不絕,香火極日旺。
據《夾江縣誌》(民國版),《縣情三百問》詳載記載,二郞廟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為香會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俗呼為“川主會”、九月十九至二十一日為廟會,俗呼為“香燈會”,萬眾聚首,熱鬧非凡。每逢節祭遠近來者絡繹不絕,香火極盛,熱鬧非凡。
• 殿前
殿前
• 天井
主殿前狹長的天井
• 主殿
主殿
• 鐘鼓
鐘鼓
• 玉皇殿
玉皇殿
• 王母殿
王母殿
• 明目泉
二郎廟[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二郎廟]
• 碧雲亭
二郎廟[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二郎廟]
• 丈人峰
二徠郎廟[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二郎廟]
二郞廟所處之地,古稱九盤山。“九盤羊腸”為夾江縣風景名勝十景之六。二郞廟距夾江縣城和樂山市區均十餘公里,位於甘江鎮九盤山,與新民村、盤渡村、艾中村毗鄰。二郞廟與碧雲亭實為一體。《辭海》載:“二王廟,俗稱‘二郞廟’。”以前樂山民間有將此稱謂為“樂山縣綿竹鋪二王廟”。還有始建於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的碧雲亭,在二郎廟外的一處懸崖旁,還聳立著一座酷似老人的孤峰,俗稱丈人峰,崖壁之下還有上百窟的漢代崖墓。“驅車成樂高速路,登臨碧雲望峨眉”“一殿三二郎、廟會引萬眾”“青衣江畔丈人峰,獨立川南一絕境”這是對夾江碧雲山(二郎廟)景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區域優勢、人文景觀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形象直觀描述與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