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黃曉峰的結果 展開
黃曉峰
網路寫手
在網路上,提起黃曉峰,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可一說起王外馬甲,許多人知道,王外馬甲是黃曉峰的網名。
黃曉峰因為都梁的《亮劍》開始寫的。當時,《亮劍》在全國火得不得了,黃曉峰因寫了《亮劍》中有些戰爭情節不真實的看法后,立即招來了《亮劍》粉絲們的一片炮轟和抨擊。黃曉峰對要寫戰爭題材的書如此有信心,也是緣於自己的生活環境。“我五、六歲時就隨父母在貴州一個電站工地生活,工地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當兵的特別多,很多兵還參加過抗日和抗美援朝的戰爭,我從小就喜歡聽他們講打仗的故事。大學畢業后,我被抽去參加清理文革檔案的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我都在看各種人的檔案,也看了很多被平反的軍人的各種材料,這讓我更加了解了軍人,了解了戰爭。”正是這些從小聽到的真實故事,以及大量查閱相關史料,於是有了《中國騎兵》的問世。《中國騎兵》問世后,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都梁看了后也很喜歡,沒想到當初因想‘罵’他讓我成為了寫手,也讓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在黃曉峰看來,之所以有這麼多讀者喜愛自己寫的書,是因為真實。“我書里的主人公用的全是真名,連戰場、時間、口號都是真實的。”黃曉峰認為,現在喜歡和關注軍事題材的人很多,自己追求真實的寫法很冒險,“講故事時記憶有失誤,或者說不知真實的人是否還活著,在哪裡等等,這些都容易讓你犯一些小錯誤。”黃曉峰說,《中國騎兵》里自己寫的杜連達是用馬刀劈死了一個有名的日本兵小隊長,“想著騎兵團殺鬼子肯定是用馬刀,就這樣寫了,可書出版不到一年,我接到了一個電話,竟是杜連達本人打來的,杜連達告訴我,因為他曾受過傷,不能用刀,是用手槍打死的。”
“在我小的時候,雖然很喜歡聽那些老兵講故事,但在內心深處,總覺得他們文化低,粗魯,常常會為一點小事打架。記得有一次兩個老兵為了3塊5毛錢打得很厲害,我很不理解,這些當年的戰爭英雄打起仗來命都捨得,怎麼現在會這麼在乎幾塊錢呢?當時母親很嚴肅地告訴我,他們是認真的人,過去打仗英勇無畏是認真履行當兵的職責,現在在乎幾塊錢也是因為認真,因為他們要養家,只要是認真生活的人,都是英雄。母親的話影響了我一生,讓我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黃曉峰出版過講述八路軍129騎兵團的故事的《中國騎兵》(原名《冀魯豫戰場的哥薩克騎兵》)、講述一個保長的故事的《好人王三官》以及《戰場上的蒲公英》、《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另類民兵葛二蛋》等書籍。其中《戰場上的蒲公英》已有北廣傳媒公司籌備拍攝,此劇視角獨特,是從一個國民黨軍官的眼光看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