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戰場上的蒲公英的結果 展開
- 2009年王外馬甲所著書籍
- 蒲巴甲主演電視劇
戰場上的蒲公英
2009年王外馬甲所著書籍
本書的體裁不屬於小說,作者嚴格尊重史實,從過程到細節,全部來自戰場的回憶和記述,無一杜撰。作者的筆法幾乎是超自然主義,其真切實感,如挾讀者親臨其境,戰火硝煙,廝殺呻吟,耳濡目染著你。但也不能算是傳記,為讓讀者更廣泛地體驗戰爭,作者將數個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時空剪接,兼采小說和傳記之長,超真實地還原一個戰爭全過程,這是作者的創舉,也是該書的特色所在。
戰場上的蒲公英[王外馬甲的小說]
古今中外的軍事著作浩如煙海,優劣各異,但在敵我之分上面,沒有含糊的,皆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無論實寫或虛構,重點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頑強和敵方的兇狠殘忍,撩撥讀者熱血沸騰或感慨流涕。然而此書在這一點卻給顛覆了!共產黨人反手寫國民黨,主視角出自戰爭中的敵軍官,敵人眼中的敵人才是神聖的我方。一個人物位置的調換,讀者敵我難辨,愛恨擰巴,情感無從代入,戰場上的持槍者全是龍的傳人了,每一粒奪命的子彈都讓人戰慄,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讓人痛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並不是所有的陣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稱號,是否為信仰而戰,這是烈士與炮灰的區別。能夠安慰死者的不是勳章,不是墓碑,而是他們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衛,是他們的理想是否成為了現實!《戰場上的蒲公英》以視角獨特的戰爭記錄,嚴謹深入的細節考證,為您展現一個國民黨傘兵的1944-1949!
王外馬甲,本名黃曉峰,福建人。從小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因為在貴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對那裡的人情世故多了幾分興趣和了解。平素喜好上網,時常在新浪博客ID:huangxiaofeng以及“西西河中文論壇”上與朋友們談兵論史,現已出版紀實性作品《中國騎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並有部分作品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
序
引子
第一章 不想上學了
第二章 去雲南投軍
第三章 國民黨的新兵營
第四章 大戰前夕
第五章 戰場初體驗
第六章 拿下竹影山陣地
第七章 松山大捷
第八章 休整
第九章 青年軍207師
第十章 鴻翔部隊
第十一章 空降敵後
第十二章 洪羅廟
第十三章 傘兵游擊隊
第十四章 台源寺之戰
第十五章 進駐長沙
第十六章 南京受降
第十七章 接收大員們
第十八章 抗戰後的昆明
第十九章 混亂的和平(上)
第二十章 混亂的和平(下)
第二十一章 雙十節閱兵
第二十二章 空軍罷工事件
第二十三章 第三快速縱隊
第二十四章 魯南合圍
第二十五章 馳援滕縣
第二十六章 雨中遭遇戰
第二十七章 移防商丘
第二十八章 普陀軍演
第二十九章 在徐州的清閑日子
第三十章 形勢急轉
第三十一章 豫東戰役
第三十二章 被解放軍突襲
第三十三章 華野6縱
第三十四章 向帝丘店撤退
第三十五章 帝丘店的激烈攻防
第三十六章 巷戰
第三十七章 在上海養傷
第三十八章 空降淮海戰場
第三十九章 楊圍子
第四十章 激戰
第四十一章 被俘
第四十二章 在解放區
第四十三章 重歸國統區
第四十四章 離開軍隊
第四十五章 1949年初
第四十六章 海上起義
第四十七章 連雲港
第四十八章 尾聲
小時候就知道蔡智誠先生當過國民黨軍官,因為我曾經看見他被捆起來遊街,頭上戴著高帽,胸前掛著大牌子。
後來又聽說他平反了,得了“起義證書”,還補發了好多工資,忽然變得特別有錢。那時候電影院里正在演《野火春風斗古城》,大人們在看完金環和銀環的故事之後回來就說:“老蔡原來是和‘關團長’一樣的好人呵!”於是就有許多熱心的大媽大嬸給蔡先生介紹對象,動員他續弦。而我們這些小孩則屁顛屁顛地跟在他身後嚷嚷:“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蔡先生只好尷尬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