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薪水的結果 展開

薪水

漢語詞語

薪水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xīn shuǐ,又叫薪俸、薪給、薪金。而部隊,警察里稱為薪餉。現代人稱為薪資。由於都是工人階級,所以稱為工資。

釋義


柴和水

借指生活必需品。
《魏書·盧玄傳》:“若實有此,卿可量 朐山 薪水得支幾時……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
宋葉適《提舉江州陳公墓誌銘》:“虜既解去,襄城米未食者十五萬,薪水不乏,竟完二城,皆如公策。”
袁可立《陳發兵出海之期疏》:“西則雙島可住舟,但薪水給於老岸,未便也。”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這是家兄的俸銀一兩,送與長兄先生,權為數日薪水之資。”

打柴汲水

是日常生活費用的意思。
《南史·陶潛傳》記載:陶潛送給兒子一個勞動力,並寫信說:“你每日生活開支費用,自己難以供給自己,現派一個勞動力幫你打柴汲水。”後來人們就把勞動所得的工資叫做“薪水”。
唐元稹《河陰留後元君墓誌銘》:“我諸父法尚嚴,家極貧,而事事於喪祭賓客,雖掃除薪水不免於吾兄。”
宋陸遊《示子遹》詩:“勞兼薪水奴初去,典到琴書事可知。”

工資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薪俸》:“按此知國初官員有給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猶在人口,而近 來各局委員有薪水之給,亦本此也。”
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十:“偏重按勞取值的薪水和偏重解決困難的津貼,在過渡的社會中都有它的必要性,這是一個原則。”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不是說你的薪水。從薪水裡,自然是擠不出油水來。”參見“工資”。

名稱來源


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有多種稱法,如:“月給”、“月俸”、“月錢”等。在魏晉六朝時,“薪水”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漸漸成為日常生活開支費用的意思。如《魏書.盧昶偉》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裡的“薪水”即為日常費用。而明朝時曾將俸祿稱為“月費”,但後來又改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生活費用的支出。
現今我們上班族按月領取的工作酬勞金,其實就跟古代的月俸、月費是一樣的,主要目的也是用來支付日常生活開銷。所以人們也就把工資稱為“薪水”了。

英語翻譯


薪水
薪水
1. Pay check:工資支票。公司簽發的、能夠在指定金融機構兌現的支票。
2. Pay stub:工資存根。存檔的收據。用來核算簽發的支票金額和應付的相關項目金額。
3. Pay period:工資周期。兩次發工資間隔的時間。可以是每天(極少),每周,每月,雙周,半月。
4. Pay rate:工資標準。公司按雙方商定的支付標準,以計時或計件的方式支付員工工資。
5. Gross:總額。根據一定的工資標準,員工在一定時期內的基本收入可以是:
Salary:薪水(每日/每周/每月固定的數額,根據工作日數作調整)
Wage:時薪(根據工作時數作調整的每小時工資標準)
Piece:計件工資(對每件完成的工作支付的金額)
工資總額還可以根據傭金和獎金作調整。
6. Commissions:傭金。根據以往的銷售業績,定期發的錢。
7. Bonuses:獎金。公司根據不同原因支付的錢,如完成任務,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特殊節日(如聖誕節),等等。
8. Deductions:扣除。扣除費用是公司從你的工資總額中保留的部分。通常也被稱為從源頭上扣除(直接從工資中扣除)。
一些常見的扣除費用有:
Income tax:個人所得稅
Pension:養老金
Medical:醫療保險
9. Net:凈工資。從總工資中扣除所有項目后剩餘的數額。這是你最終能放入錢包中的錢。
10. Raise:加薪。工資標準的調整,通常是根據工作表現,生活費用,和升職。
11. Direct deposit:直接存入銀行。將你的凈工資直接轉入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