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鹽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文字
- 一類化合物
- 孫頻所著中篇作品集
- 作者易闌所著小說
- (美)馬克・科爾蘭斯基所著書籍
- 電影
鹽
作者易闌所著小說
《鹽》 是一部首發於掌閱 的清末民初時期的歷史小說,是作者易闌耗時8年時光打磨的首部長篇小說,現已完結。
本書主要講述了兩位橫跨了70年歲月的哈佛留學生,因共同的鹽晶結緣,揭開了清末民初的中國往事。
一塊鹽晶,經億萬年於地下,一朝出世,便是故事。
兩位主人公,偶遇於赴美的飛機上,雖是差著七十幾歲的年齡,卻有著共同的目的地,共同的哈佛母校,共同的鹽晶機緣。老先生開始給年輕人講述往事,王朝更迭、民國肇始、西風東漸和負笈遊學,跨越光明和黑暗的異國戀情與骨肉永隔。老先生的故事由凄婉轉入悲壯,在抗日洪流、南渡北歸、建國偉業中又一代人登場謝幕、聚而復散
易闌,少年出國留學,研習數理。2018年7月首發於掌閱的清末民初時期的歷史小說,是作者易闌耗時8年時光打磨的首部長篇小說,現已完結。
李友然:民國部分故事的講述者,名李友然,字慰慈。是三代單傳的鹽商大家的獨子和家業傳人。李先生幼年跟隨美國傳教士白樂仁牧師學習西學,后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在東西二重文化中長成,既有中國傳統的內斂與對家國的忠孝,也嚮往西方文化中的浪漫與熱情。命運多舛,李先生父親離世、家中有變,終是和伊莎白天涯兩隔。經歷過抗日戰爭。九十高齡的李先生赴美國故地重訪,在飛機上巧遇也是去哈佛留學的一位年輕人。李先生在生命的最後時日里給年輕人講述了一生的故事。
易闌:現代部分故事中的講述者,名易闌。在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就讀本科。他在赴美的飛機上邂逅了李先生。易闌在幾經猶豫后終於進入了李先生的生活。在聆聽李先生的故事中,易闌也意識到自己面臨著同樣的東西文化之間的誤解和衝突,面臨著家庭傳承和自我意志之間的矛盾,以及自己未來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的抉擇。
白牧師:中文名白樂仁,出身波士頓名門,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清末民初時在中國傳教和教學。他對李先生傾注了多年的心血,把他看做自己的親人,也從旁呵護了自己失明的女兒伊莎白和李先生的異國之戀。然而李先生最終沒有皈依並和伊莎白分手,讓白牧師抱憾終生。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不顧身體病痛回到中國,並去到被日寇佔領的北平堅持和他所愛的中國人民在一起,最終在那裡離世
伊莎白:民國故事中美國牧師白樂仁的獨生女。1898年生於中國上海,在四歲時不幸因為高燒損壞了視神經而永遠失明。她和李先生雖有文化和種族的隔絕,雖然隔著黑暗與光明,她卻勇敢地接受李先生的愛慕,可她心中堅持必須要有共同的信仰才能和李先生成家。李先生離開美國后,伊莎白留下他們以前的通信和一縷秀髮,自此終身未嫁。
白莎:民國故事中伊莎白收養的一對中國孿生姐妹中的姐姐。白莎生在美國,父母是中國移民。后被被白家收養。后回到中國,在抗日大潮中,白莎被周圍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和抗日軍民的英勇所感召,由一名虔誠的美國基督徒轉變為一名投身中國革命的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