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馬河

山西省河流

烏馬河,俗稱回馬河,黃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晉中市境的一級支流。《水經注》稱蔣溪,蔣谷水。亦稱回馬谷水,烏馬河發源於太谷與祁縣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溝一帶,在祁縣境內與昌源河匯流後於祁縣苗家堡流入汾河。烏馬河全長93千米,流域總面積1730.1平方千米。中上游龐庄村東建中型水庫一座。

簡介


烏馬河,俗稱回馬河,黃河支流汾河在山西晉中市境的支流。《水經注》稱蔣溪,蔣谷水。亦稱回馬谷水,烏馬河,是太谷縣境內第一大河。上游分東、西兩源,以西源為正源,出太谷與祁縣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溝一帶。民間有“烏馬河的上掌,在通天溝炕上”之說。東源出榆社境內黃花嶺(古稱軒車嶺),即白壁溝支流。西源由西南向東北流,東源由東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匯。合流向西偏北至大河底村折向東北,流至念溝、官寨南,又以90度角折向西北,后經回馬口出山。其間,相繼有左岸的黑梢溝、新五科溝、南峪溝和右岸的長畛溝、小店溝、鰲腦河等支流匯入。
出山後流向漸轉正西,經回馬、王村間,陽邑、大白間、申奉、朝陽間,縣城、韓村間、南六門、北六門間,於兩六門村西入清徐境。其間,又相繼納入發源於境內南山的四卦、石河、咸陽等河,再向西至清徐縣東羅村西北與象峪河匯流,復向西偏南入祁縣境內匯昌源河,后注入汾河。烏馬河全長93千米,太谷縣境內長72千米,平均縱坡4.6‰。

基本情況


烏馬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發源地分東、西兩源,西源在在太谷與祁縣交界處上下黒峰通天溝一帶,,東源在榆社縣境內的黃花領,以西源為正源,兩源在太谷水磨坡村南相匯,流經太谷縣窯子鄉槐樹底、楊庄、窯子頭、念溝、官寨、旁庄、經陽邑鄉的回馬與小白鄉的王村間,出山口后經縣城與胡村鎮韓村間、賈堡與水秀間、於南、北六門村的西進祁縣、清徐境內。期間。除上游左、右岸等支溝匯入外,出山口后又先後納入發源於太谷境內南山一帶的死卦河(東郭里和西郭納入),石河(申奉與,孟家莊間納入),咸陽河(祁縣境內張家堡納入),朱峪河(已成無尾河)等眾小支流。在清徐縣東羅村西北由納入太谷縣另一小河象峪河,復向西南入祁縣境內,與昌源河匯流後於祁縣苗家堡流入汾河。河道泄水能力從上至下平均為500~350m3/s。烏馬河全長109.9km,流域面積500km2,平均縱坡18%,平均河床糙率0.025.

流域自然地理


烏馬河流域呈高原丘陵地貌,基岩山區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1400m,回馬口以上屬砂頁岩石山區和黃土區,坡陡流急,何故深切,基岩裸露,主河谷多呈“U”形,支流多呈“V”形。回馬口至南同蒲鐵路橋一帶為傾斜平原區,海拔高程870m左右,河流低於兩岸地面呈寬淺箱型,寬100~300m不等,最寬處陽邑至大白間近千米,河道縱坡逐漸變緩。鐵路橋以西進入沖積平原區,海拔高程770m左右,河槽淺而狹窄。一般寬30~50m,河床高於兩岸地面2~4m,形成懸河,歷史上河道南北搖擺不定。

氣候


烏馬河流域屬季節風影響下的大陸性半乾旱氣候。流域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為474.5mm,但年際變化大,,最豐富年份降水量686mm(1988年),最枯年份降水量203.2mm(2000年)。降水量年內變化極不平均,大部分集中在汛期6月下旬至9月中旬,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40mm。年平均氣溫9.77攝氏度。無霜期175天,凍結深度65~70cm。流域內基本以旱年為主,冬春寒冷少雨雪,夏秋炎熱多雨,近幾年邊閃一帶常出現短時突發性暴雨。

水文


1956~2000年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1545萬立方米,但年際變化大,系列最豐富年份徑流量4909萬立方米(1988年),最枯年份徑流量223萬立方米(2000年),極值比達22。徑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洪水,平均清水流量600萬立方米,平均輸沙量56萬t/a。

河流水質


烏馬河水質基本沒有污染,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社會經濟情況


烏馬河流域在太谷縣境內包含窯子頭鄉、小白鄉、陽邑鄉、胡村鎮、候城鄉、城關鄉、水秀鄉7個鄉鎮42個村莊。其中除了窯子頭鄉為山區外,其餘6個鄉鎮30個村(旁庄水庫以下),共有人口4.20萬人,沿河村莊耕地面積7.63萬畝,旁庄水庫有效灌溉面積9.43萬畝。
流域主要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瓜菜、穀子、棉花,建成了亞洲第一流的瑪鋼生產基地,流域內交通、通訊條件優越,南同蒲鐵路、國道108線、太刑線穿越而過,縣鄉公路南北循環,並實現了平川村村通油路,通程式控制電話。

開發治理

烏馬河中上游旁庄村建中型水庫一座(旁庄水庫),水庫為半重力式對食壩,壩高42m,庫容1520萬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78平方千米,其中砂頁岩石山區面積為208.5平方千米,砂頁岩土石山區面積為69.5平方千米,河道水庫以下平均縱坡6%。水庫壩后建有水電站,形式為壩后式,設計流量1.14m2/s,設計水頭34m,裝機容量2台700kW。由於各種原因多年來只能結合灌溉斷續發電,非灌溉期發無功電能,提高電網供電質量。年平均可發電84萬KW.h,水庫設計為年調節運用,但庫容較小,由於防洪標準低,一直被列為險庫,每年空庫防洪,限制蓄水。下游各支流建有中小型水庫4座(四卦水庫、石河水庫、咸陽河水庫、象峪河的郭堡水庫)。除了郭堡水庫外,其餘小水庫控制能力較弱,防洪標準低,利用水量少。另有攔河引水工程80處,機電灌站70處,機電井1000餘眼,沿河村民積極進行河道治理改良鹽鹼地,淤灘造地等多項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流域內經濟建設特別是農業建設的發展氣了重要作用。
2013年,太谷縣對烏馬河實施了綜合改造工程,城區河道實施硬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