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國務院三峽辦、重慶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2011年3月開始籌建,2012年7月,正式獲得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複。2014年10月,通過三方驗收。

重慶研究院以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需求為牽引在先進位造、電子信息、環境工程三個領域進行科技布局,以智能化、綠色化、產品化為方向,重點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前沿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截至2017年6月,重慶研究院下屬各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3家,下設3個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33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歷史沿革


院景
院景
2011年3月,中國科學院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共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協議》。11月,國務院三峽辦加入,簽署三方共建協議。
2012年7月,研究院獲得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複正式成立。11月,研究院與重慶市知識產權局正式簽約,成為“知識產權支撐重慶雲計算產業”專利分析項目首批成果應用試點單位。
2013年4月,研究院當選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5月,研究院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2014年4月,研究院通過公共事務管理、黨建與創新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專項通過驗收;5月,通過基建工程、資產財務、技術平台三個專項的驗收。10月,重慶研究院通過由中國科學院、國務院三峽辦、重慶市人民政府籌建三方組成的驗收委員會的驗收。
2015年1月,研究院被授予科技部第六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3月,研究院與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重慶中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2016年4月,“中國科學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組驗收。
2020年3月2日,科技部公布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名單。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共同建設。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7年6月,重慶研究院共有在職職工33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3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2名、國家傑青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863專家1人,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2人、中科院“西部之光”入選者39人,重慶市百人計劃等各類優秀人才20餘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張景中
國家:崔洪亮
國家青年:陸仕榮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杜春雷、王國胤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鴻
973首席科學家:段宣明

研究部門

食堂及文體用房
食堂及文體用房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重慶研究院下設電子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三峽生態環境3個研究所。擁有3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務院三峽辦監測中心、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建有2個野外基站。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智能視頻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3D列印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水質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務院三峽辦監測中心:國務院三峽辦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在線監測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大數據與智能計算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智能增材製造技術與系統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自動推理與認知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人臉識別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野外基站:三峽次生濕地生態研究站、永川垃圾滲濾液達標排放技術示範基地
研究所研究中心
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推理與認知研究中心
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
大數據挖掘及應用中心
北斗導航工程中心
三峽生態環境研究所水質生物轉化研究中心
環境微生物與生態研究中心
水污染過程與治理研究中心
生態過程與重建研究中心
膜技術及應用工程中心
環境友好化學過程研究中心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大氣環境研究中心
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太赫茲技術研究中心
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
表面功能材料及工程研發中心
機器人與3D列印技術創新中心
智能神經機械電子研究中心
智能工業設計中心
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
精準醫療單分子診斷技術研究中心 
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圖

設備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環境/生化分析測試服務設備67項、表面功能材料測試服務設備16項、智能裝備/信息服務設備14項、智能工業設計服務設備5項、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服務設備27項、高性能計算服務設備3項。
環境/生化分析測試服務設備
厭氧培養箱鼓風乾燥箱空氣發生器(3台)氣相色譜儀
冷凍乾燥機人工氣候箱落地式高低溫搖床離子色譜儀
微生物多態性檢測系統恆溫搖床洗瓶機液相色譜儀
微生物電解呼吸儀生物安全櫃電子天平(2台)超高壓液相色譜儀
定量PCR儀高壓滅菌鍋(3台)超聲波清洗儀超低溫冰箱
梯度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熒光顯微鏡冰箱(2台)
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台式高速離心機生物顯微鏡超純水系統
全自動電位滴定儀小型離心機原子熒光光度計高速落地離心機
pH計恆溫金屬浴全自動固相萃取儀旋轉蒸發儀(2台)
均質器圓周振蕩搖床紫外分光光度計粘度計
發酵罐(5L和30L)渦旋混合器磁力攪拌器(2台)氣相-質譜聯用儀
凝膠成像系統多重PCR儀(2台)元素分析儀液相-質譜聯用儀
水平電泳系統酶標儀電子天平紅外光譜儀
垂直電泳系統電化學工作站總有機碳分析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凈化工作台旋轉圓盤圓環電極裝置流動注射分析儀元素碳有機碳分析儀
恆溫培養箱(2台)微波消解儀(4台)凱氏定氮儀空氣質量檢測系統
生化培養箱恆溫水浴鍋氫氣發生器(3台)----------- 
表面功能材料測試服務設備
玄武3號重載高溫摩擦磨損試驗機動態接觸角測量儀換氣老化試驗箱紫外老化試驗箱
高溫摩擦磨損試驗儀塗料研磨集成系統恆溫恆濕試驗箱鹽霧腐蝕試驗箱
多功能材料表面試驗儀氙燈老化試驗箱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粉末噴霧乾燥器
靜電摩擦磨損試驗儀淋雨試驗箱交變黴菌試驗箱有機溶劑回收裝置 
智能裝備/信息服務設備
嵌入式代碼測試軟體邏輯分析儀(2台)邏輯分析儀
直流電源分析儀(2台)PXI模塊化測試系統(2台)模塊化儀器
函數信號發生器ArcGIS軟體北斗衛星數據服務系統
矢量信號發生器阻抗特性分析儀多相機圖像採集檢測系統
混合信號示波器(3台)頻譜分析儀----------- 
智能工業設計服務設備
智能製造科研公共支撐平台設計軟體系統可視化數字樣機系統集成
PERA ANSYS超聲波空間定位器
3D虛擬模擬成像系統----------- 
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服務設備
激光共聚拉曼光譜儀聚焦離子束直寫系統激光功率能量計台階儀
紅外成像光譜儀激光直寫機狹縫掃描式激光光束能量計移動掩膜曝光系統
電動倒置熒光顯微鏡非球面測量系統光束質量離子測量儀快速電鑄系統
金剛刀車削機濺射鍍膜機連續可調諧激光器PECVD高溫管式爐
二元曝光機激光快速三維成型實驗系統光學平台CVD開啟式管式爐
白光干涉儀近場光強度分佈測量系統刻蝕機單區管式爐
模壓設備高精度連續激光波長計勻膠機------------ 
高性能計算服務設備
曙光高性能計算機雲存儲系統雲計算服務平台 
• 館藏資源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依託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文獻平台,藉助中科院成都分院文獻情報中心提供面向學科發展和科研需求的情報服務。
期刊資源
維普VIP中國知網CNKI地球科學世界出版社GSW英國Maney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開放獲取資源庫OpenDOAR開發獲取DOAJ
美國Mary Ann Liebert生物醫藥中心BioMed CentralFrontiers in China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SpringerLink期刊Taylor&Francis科技期刊資料庫加拿大NRC Online JounarlsAllen Press期刊
多科學出版電子期刊英國白馬出版WHPJ美國生態學會ESA澳大利亞科學院CSIRO期刊
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所網路版期刊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期刊美國伯克利電子出版社期刊多倫多大學出版網路期刊
IOP合作出版14種期刊IOS Press JournalsINFORMS Online JournalsCSA(56個子庫)文摘資料庫
Cambridge Journals回溯期刊Emerald回溯Nature回溯(1987-1996)牛津過刊回溯OUP
IOP回溯期刊(1874-2002)Turpion回溯(1958-2002)Nature回溯(1869-1986)RSC回溯期刊庫(1841-2004)
美國計算機學會ACM美國化學學會ACS美國物理聯合會AIP美國氣象學會AMS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生物BioOneElsevier SDEmerald
IEEE Xplore英國物理學會IOP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Nature現刊
美國光學學會OSA牛津大學出版Oxford Press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Science Online
工業和應用數學學會SIAM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Wiley-Blacwell現刊美國物理學會APS 
圖書資源
方正Apabi中文電子圖書Springer電子圖書
RSC電子圖書EB Online大英百科全書
Knovel Library工具書Wiley eMRW工具書
MyiLibrary電子圖書NetLibrary電子圖書
SpringerLink-LB工具書Knovel Library工具書 
學位論文資源
CNKI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中科院學位論文資料庫
ProQuest D&T B文摘資料庫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會議集
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ISI Proceedings(ISTP) 
專利
中國專利資料庫中科院專利在線分析系統ISI Derwent Innovation IndexUSPTO Patent Databases 
標準
國科圖標準文獻信息服務系統 
其他資源
全球產品樣本資料庫中國資訊行搜數網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孵化樓
孵化樓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重慶研究院圍繞“綠色三峽”、“3D列印技術”、“石墨烯材料與應用”三個重大突破,以及“零誤差計算理論及應用”、“大規模自適應智能視覺分析系統”、“精準醫療關鍵技術與裝備”、“基於機器工人與工業大數據的綠色智能製造系統”四個重點培育方向,組織實施了系列科研項目,突破了石墨烯規模化製備、智能人臉識別系統、3D列印技術、超濾膜材料工業化生產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出大面積單層石墨烯薄膜,建成了全球首條大規模石墨烯薄膜生產線實現量產,與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共同研製完成國內首台空間3D印表機。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重慶研究院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共承擔科研和人才項目共150餘項,簽訂合同經費逾1.8億元,其中,國家級26項,省部級68項。發表論文共計280餘篇,其中,SCI檢索72篇,EI檢索122篇。申請專利共計119項,其中,已獲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登記14項。相關研究成果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創新獎二等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計算機學會2014年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2015年,重慶研究院在研項目459項(新增138項)。其中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項、參加1項(新增1項);主持973計劃課題1項(新增1項);主持863計劃課題1項、參加2項(新增2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新增1項);參加國家科技基礎性工316中國科學院年鑒(2016)作專項1項;參加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國家基金面上項目18項(新增8項);主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新增1項);參加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1項;主持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參加2項(新增1項)。全年共發表論文110篇,其中被EI收錄19篇、SCI收錄70篇;共申請專利177項,其中發明專利112項。全年授權專利101項,軟體著作權12項。
第五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基於石墨烯觸摸屏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由重慶研究院和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學術交流

截至2017年8月,研究院先後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美國密蘇里林肯大學、英國赫瑞瓦特大學、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德國科隆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浙江大學、荷蘭奈梅亨大學、美國堪薩斯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牙買加西印度大學、美國孟菲斯大學墨爾本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密歇根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山東大學、東華大學、四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或科研機構的教授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舉辦了城市水環境前沿領域戰略研討會、中科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與三峽所學術報告、第三屆健康河流與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江水環境學術研討暨長江水環境高校協作組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研究院風貌
研究院風貌
據2017年研究院博士生、碩士生招生目錄顯示,研究院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光學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應用技術、環境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光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17年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研究所可參加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院長獎、朱李月華獎等評選。
截至2015年底,研究院共有在學研究生101人,其中碩士生70人、博士生31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6月,重慶研究院下屬各級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3家。成功創建科技部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與重慶市大足區、江北區、高新區等合作,建設大足環保產業園、石墨烯產業園、應用技術研究所等。在石墨烯、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點產業化成果,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驗證系統,在銀行、安保系統開展推廣應用。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標識
標識
研究院標識中間是個綠色的圓形圖案,邊緣是兩個藍色的圖案將其環抱其中。

精神文化

核心價值理念:創新為魂、市場為本

文化活動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現顯示,研究院舉辦或參加了全民健康日·環院跑、急救醫療培訓、水土高新城5公里長跑、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研究生迎新會等文化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袁家虎
黨委書記、副院長韋方強
副院長趙曉明
張長城
紀委書記陳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