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村

戰旗村

戰旗村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西部,郫都區、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三區、市交界地,地處橫山腳下、柏條河畔,距離成都市40公里,是成都市“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核心區,也是“唐昌國家農業大公園·戰旗村景區”組團核心區。全村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5441.5畝,轄16個村民小組,1445戶4493人。村黨委下設黨支部6個,黨小組13個,有黨員163人。2019年,村集體資產達701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621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萬元。

2018年10月8日,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將戰旗村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019年3月,戰旗村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上世紀五十年代,戰旗村原名集鳳大隊。1965年在興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動中成為一面旗幟,更名戰旗大隊。新成立的黨支部,在學習大寨的活動中,成為一個先進集體,村莊民眾克服困難、鼓足幹勁,改為“戰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戰旗村與金星村、橫山村、鳴鳳村、西北村、平康村、火花村、金沙村、青春村、星羅村、竹林村、柏木村、大雲村、平樂村、建豐村相鄰。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7年,戰旗村開始進行土地綜合整治,運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通過拆院並院整理節約出208畝建設用地,實現土地收益。2009年完成集中居住。2011年完成全村承包地、宅基地的權屬調整以及確權頒證,成立戰旗資產管理公司,以確權的1704人作為公司成員,以家庭為單位頒發股權證書。土地集中1800多畝(約97%的農用地),部分用於合作社建設農業生產示範基礎,發展高端設施農業,一部分出租給種植大戶,以家庭農場形式種植蔬菜、苗木。

政治


戰旗村在黨建引領、集體經濟、土地整理、集中居住、鄉村旅遊、城鄉互動、群眾文化、村民福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展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都市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戰旗村,高度評價了戰旗村各項工作,指出“戰旗飄飄,名副其實”,並寄予鄉村振興要“走在前列,起好示範”的殷切囑託。

黨建領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自1965年戰旗村黨支部成立以來,始終緊跟黨中央的政策調整,在各級黨委的指導幫助下,從抓糧食學大寨、發展鄉鎮企業、企業改制、新農村建設、股份化改革,到“拆院並院”、土地改革、三產融合,形成了產業、生態、人才、組織和文化五大振興協調互動的模式。
戰旗村堅持村黨委“核心引領”作用,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便民服務組織、社會組織協同配合的“一核多元”基層治理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帶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同向發力,形成了友善淳樸、守望相助、開放包容的村風村貌。
秉承“組織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產業中,農民富在產業里”的理念,堅持村莊規劃先行、依法民主治村、依靠產業興村,築造基層戰鬥堡壘,創新推行“三問三亮”黨建工作機制,一問自己入黨為了什麼?二問自己作為黨員做了什麼?三問自己作為合格黨員示範帶動了什麼?要求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實績,做好“六帶頭”(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帶頭顧大局謀長遠、帶頭樹立契約精神、帶頭遵守公序良俗、帶頭做好自家環境衛生、帶頭創業增收致富),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實現村民增收致富。

發展規劃

2020年6月,按照上級政府規劃,原戰旗村、金星村合併成立新戰旗村。下一步,戰旗村將圍繞“文旅先導、三產融合、鄉村振興、智慧賦能”的工作主線,推動村莊全面發展。未來將按照農商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把戰旗村打造成為天府之國的鄉村記憶。

經濟


農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為一個純農業的村莊,戰旗村面對薄弱的集體經濟和有限的人均收入,為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兩委班子先後到全國多個先進村莊學習考察,聯繫本村實際,大膽提出經營村莊的新理念。
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耕地保護補償制度、農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制度、集體資產股份制、農村產權交易等“五項改革”,敲響全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現資本入村、人才進村、市場主體再造。
2003年起,戰旗村開始探索農業規模化種植,集中約110畝土地種植花卉苗木和蔬菜,同時解決了村裡人的就業問題。
2006年抓住成都市統籌城鄉戰略契機,戰旗村通過集中600畝土地獲取政策補助300萬元,用來完善基礎設施和農田改造,土地流轉隨之增加。集中土地以後,村集體給村民一定數量的基本收益作為保底,50%的利潤分紅。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對集中的土地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引進榕珍菌業、媽媽農莊、藍莓草莓、蔬菜、苗木花卉等企業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同時運營沒有流轉出去的土地。

商業

2015年戰旗村抓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機遇,成功地敲響全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引資7000萬元打造“香境”商業綜合體,實現了“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轉變。2020年再造集體建設用地“作價入股”“第一槌”,與天府旅遊公司合資建設“戰旗天府酒店”。
十幾年來,戰旗村以黨建為引領,緊跟國家的土地整理政策,實現整個村莊的集中,盤活了土地資源,為實現有規模的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打下堅實基礎。

現代農業

2007年,戰旗村開始認識到傳統農業是弱勢產業,抗風險能力低、效益差、無品牌,所以走出去學習參觀,請來農業專家教授、農業高級技術人才進村授課,認識到發展創意農業和品牌農業,是跳出傳統農業的優勢路徑。
優化生產體系,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的思路,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做強做優綠色產品品牌,建成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基地1800餘畝,集聚企業16家,吸納就業1300多人,全面提升現代農業附加值。先後培育出榕珍菌業、滿江紅、戰旗等省、市著名商標品牌3個和“天府水源地”有機品牌,榕珍菌業年產值上億元。創新網際網路思維,搭建“精彩戰旗”特色產業在線服務大廳,把訂單農業、精品農業、體驗農業、線上交易有機結合,大力推行農產品網上交易。
旅遊產業
圍繞建設農民幸福家園、市民休閑公園、遊客度假樂園,打造“千畝稻田、千畝油菜花”等大田景觀,堅持產業富民,發揮媽媽農莊等項目帶動作用,建成“鄉村十八坊”和“黨建館、村史館、天府農耕博物館、郫縣豆瓣博物館”等場館,聚商氣、匯人氣。成功創建AAAA級國家景區,推進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景區年接待遊客達110餘萬人次。
教育產業
發揮“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平台作用,圍繞農業主題,深入開展“三農”幹部培訓、農業專業人才培訓等教育業務,培養“三農”幹部、人才30餘批6萬餘人;發揮戰旗村“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品牌作用,大力發展農業實踐和農耕文化傳承為主題的研學產業。

文化


特產美食

村裡有郫縣豆瓣、蜀綉、雲橋圓根蘿蔔、唐元韭黃、新民場生菜等特產。

社會


文化事業

戰旗村投資40餘萬元,購買實用書籍4000餘冊,添置電腦7台,增添內部的設施、設備,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知識需求。同時組建少兒舞蹈隊、老年腰鼓隊、青年歌手演唱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定期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發揮“戰旗鄉村振興文化藝術團”作用
加強文化人才招募和培育,先後組建了龍獅民俗隊、開心舞蹈隊、青年藝術隊、戰旗民樂隊、戰旗腰鼓隊等5支文化隊伍,編製了“川人大遷徙農耕文化巡遊”“舞龍民俗巡遊”“農耕場景表演”、黨風廉政和產改小品等多個原創文藝節目,助力打造鄉村周末和夜間旅遊經濟。此外,還成功舉辦了迎新春文藝匯演、五一遊園會、七夕傳統文化節、美食音樂節等多項文化主題活動,累計吸引了數十萬遊客。
打造優秀文藝作品,增強對外宣傳影響力
創作的《故事裡的村莊》多次亮相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綠水青山》登上了央視七套《我們的春晚》舞台,初步展現出戰旗村文化劇目的影響力。協助組織創作一批反映戰旗和郫都精神的文藝作品,與央視合拍紀錄片《人民的勤務員》,與魅力映像等合作籌拍全國首部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戰旗飄飄》和電視劇《戰旗村的當家人》,激發感恩奮進強大精神動力。協助區紀委拍攝完成《大眾英雄》微電影,重現區、鎮、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鮮活畫面。

生態宜居

落實“河長制”,守護水源地,下大力氣關閉鑄造廠、化肥廠等污染企業5家,搬遷規模養殖場4戶,實施高標準農田整治、土壤有機轉化1800畝和垃圾分類處理,建設生態綠道3500米,推進“田成方、樹成簇、水成網”,重現都堰精華灌區“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錦繡畫卷,村民生活品質、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旅遊


戰旗村附近有三道堰青杠樹景區、成都市農科村旅遊景區、望叢祠、西部最美水鄉·三道堰旅遊景區、中國·川菜體驗園等旅遊景點。

獲得榮譽


2021年4月,被四川省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評為“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2020年4月,戰旗村獲得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範村榮譽稱號。
先後榮獲“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科技示範村”“中國幸福村”“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四好村”“四川集體經濟十強村”“四川十佳生活富裕村”和省、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並於2019年3月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景區。
2018年10月8日,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將戰旗村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