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民營企業的概念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民營企業是民間私人投資、民間私人經營、民間私人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另一種看法是指相對國營而言的企業,其按照其實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為國有民營和私有民營兩種類型。實行國有民營企業的產權歸國家所有,租賃者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私有民營是指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

概念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是沒有“民營企業”的概念,“民營企業”只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
民營企業,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這個詞語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甚為普遍。
其實,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營企業多數是私營企業(私企),由於傳統共產主義反對私有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便將它們命名為“民營企業”。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以企業的資本來源和構成定義。企業的資本以民間資產(包括資金、動產和不動產)作為投資主體,即可稱之為“民營企業”。
“民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辭彙,從狹義說,民間資產特指中國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包括國有資產和國外資產(境外所有者所擁有的資產)。因此,民營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從企業的經營權和控制權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國有資產和(或)外商投資資產、但不具企業經營權和控制權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稱之為“民營企業”。

廣義

我國民營企業界定從廣義上看,民營只與國有獨資企業相對,而與任何非國有獨資企業是相容的,包括國有持股和控股企業。因此,歸納民營企業的概念就是:非國有獨資企業均為民營企業。

現狀


民營企業的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客觀地說,民營企業的發展正從發展初期向發展中期轉變,向著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向發展。從我國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族式企業;
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夥企業;
三是國營或集體企業通過買斷轉型的企業等。
其共同的特點是企業的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投資者所有,其企業股份不斷分散化、社會化。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中國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生存環境


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它在近年來總體上有所惡化。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著制度原因、市場原因。

制度原因

一是從法律和政策規定上看,民營企業的地位仍然較之於國有企業要低,私營經濟的地位也比公有制經濟的地位要低;
二是民營企業的法律安全問題有所加重,比如政府在煤礦業的結構調整是以犧牲私營煤礦業主的基本權利為代價的;
三是宏觀經濟政策變動頻繁,主要是保增長,但是政策變動往往侵害到民營企業的產權,比如信貸控制和金融抑制政策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
四是匯率的大幅上調影響到大量東部民營企業的生產成本與出口;
五是勞動合同法的推行、社保法規和環境法規的強化實施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成本;
六是行政壟斷力量近年來越來越強勢,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七是民營企業稅收負擔總體上比較重;
八是很多地方各行政部門自由裁量權較大,對企業經營各種名目的侵擾增多

市場原因

一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外需減少;
二是歐美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較多,反傾銷等措施對中國民營企業的出口造成一定的衝擊;
三是沿海地區民營企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競爭性行業工業產品價格總體上趨於下降,原材料、勞動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上升,由此引發東部沿海地區製造業危機;
四是總體經濟下行,企業之間“三角債”問題嚴重,在許多地區部分企業資金鏈緊張或者斷裂,經營困難;
五是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一些外地企業在中西部的經營甚至遭遇“關門打狗”;
六是很多企業面臨產業轉移或者產業升級,但面臨資金和資金瓶頸,金融市場發展滯后加劇了其轉型難度。

發展環境


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
1、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其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尚未取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一些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兩張臉”和“兩個標準”的情況依然存在;在服務收費、子女入學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費標準,得到特別“關照”。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一些民營企業的行為短期化,投資願望嚴重弱化。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目前的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徵,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家長式管理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乏“糾偏”機制。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3、人才機制不靈活
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但現實條件下大多數民營企業卻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危機和信任危機,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家落後的“資本雇傭勞動力”觀念,認為員工和企業的關係只是勞動力的雇傭關係,很多民營企業家認為只要有高薪,市場上多的是優秀人才,而沒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重視過人才和他們的人格尊嚴。加之民營企業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使優秀人才難以真正融人民營企業,因此,他們通常持打工心態,只關心眼前利益,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和長期紮根的觀念。
4、企業生命周期過短
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5000家民營企業,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只有430家。其餘91.4%的企業已煙消雲散,生存期超過8年的企業僅佔總數的3%左右。
5、決策盲目,風險經營
民營企業的發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在一個曾經長期以公有製為基礎的計劃經濟一統天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卻使一部分成功的經營者因此而淡化了風險意識。四面出擊,盲目的多元化經營,過分的自信導致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也無法正確地評價企業的成功。成功的經歷強化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也導致了決策的經驗主義。
6、設備科技含量低,技術改造的相對滯后,導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民營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這種生產模式註定了企業不可能擁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由於其先天的原因,較低的員工素質也制約了企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經營方式


民營企業經營方式是指企業資產所有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確保資產所有權前提下,有條件地將資產的佔有、使用、處置、收益等經營職能轉讓給企業的經營方式。我國目前主要有承包經營、股份經營、租賃經營、委託經營、招標經營等方式。

發展對策


1、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響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的失誤: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所產生的專制和集權化傾向,無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首先必須進行所有制改造。民營企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控股化和集約化。充分發揮家長式管理模式的靈活高效的優勢,還可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的情況,逐漸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中國民營企業的制度轉換、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賴於民營企業家素質和人格的提升與完善。
2、正視挑戰,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真正轉變
充分認識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解放思想,樹立與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新觀念。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由管制向監控的真正轉變。
3、健全法律制度,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民營企業的產權需要法制來保障,經營行為需要法制來規範。加強立法。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清理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法規。同時,抓緊制定保護民營企業的條例,出台引導和約束民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文件:要明確執法部門保護和支持民營企業的責任,對向民營企業敲詐勒索、亂收費、亂罰款、強買強賣及破壞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人和事,必須及時處罰。
4、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突破,全面提升企業素質
未來企業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國民營企業還存在著規模小、員工素質低的現象,還不能實現以人為資源優勢來配置和優化其他資源。因此,提高企業內在素質,說到底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企業規模、環境、裝備水平以及產品檔次和質量的內在差異,實質反映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差異。民營企業必須要形成科學、合理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制度,構建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勵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5、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民營企業多以傳統產業為主,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和經濟的槓桿,引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率先發展高科技產業。對民營企業自身來說,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大技術開發的投入,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增加技術裝備,成為技術創新和開發投入及推廣的主體。
應實行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開放的穩定的合作關係,吸收消化國際上先進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民營企業更應更新觀念,儘快強化國際化經營與競爭的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來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6、繼續發揮政府在發展民營企業中的作用,營造有利於民營企業陝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加入WTO后民營企業也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依然是影響民營企業的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政府應把握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把經濟管理職能轉為高效的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應扮演好兩個角色,即領導者和服務者;政府必須給予制度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影響因素


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民營經濟亦迅速崛起並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企業內外部的某些因素,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當前民營企業現尚存在以下問題:
1、以家族企業制度作為企業運作的主體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還主要採取家族企業制度形式,能夠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委託代理關係的民企業尚不多見。作者認為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家族企業制度形式主要存在有以下弊端:
(1)產權單一。單一產權表現為封閉的家族持有企業股權,不願接受外界的參股,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這種封閉的產權在發展初期具有較高的效率,它有助於節約管理成本,減少企業內耗,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其弊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2)產權不清。一個有效率的產權制度應該使產權關係明晰化,如果產權不清,首先將導致沒有人真正關心企業的利潤目標及相應的資產增殖目標,而更多的只是關心如何把企業的資產分配完畢,最好是更快更多地獲得個人收入。
其次也將造成企業不成規模,發展到一定規模就要分家。
再次,不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的前提應是產權清晰,在產權界定上必須清晰地表明各自的權利和必須承擔的責任以及相應的應獲利益。
2、金融支持不足
有資料顯示:我國民營企業不同融資方式在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企業自我融資達90.5%,銀行貸款僅為4.0%,非金融機構為2.6%,其它渠道為2.9%。可見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資金滾動起來的。
3、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內外部協作障礙
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和快速成長,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平衡格局與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目前民營企業面臨的矛盾和衝突主要有:
(1)民營企業與國家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就我國目前現實情況來看,部分地方尚存在著對民營企業歧視性的現象與做法,包括在市場准人方面的歧視、在稅收和銀行貸款方面的歧視方面等等,這些歧視的發生與發展,必然會帶來兩類企業在資源利用機會上的不均等,則必然導致矛盾,甚至衝突。
(2)民營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條原則同樣適用於民營企業之間。競爭一方面可以促進民營企業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由於競爭所導致的民營企業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3)民營企業內部所有者與管理者間的矛盾與衝突。企業招雇管理者,目的是為了克服自身能力的局限,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企業所有者不可能對管理者的能力十分了解,而且二者追求的目標存在著差異性,這些必然導致二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區別


與私營經濟的區別
私營經濟是專指有雇傭勞動關係的經濟成分,即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私營企業。從法律上說,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而私有經濟,則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實中它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三部分。
與民營經濟的區別
“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還有區別。“民營經濟”應該是民營意義上的各種經濟成分和要素的總和,“民營企業”是民營意義上的一種企業形態,是“民營經濟”的主體部分或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民營企業”之外,還有具有“民營經濟”屬性,而非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非經濟活動的、非企業的單位或部門。比如:一些從事社會福利、從事社會救助、從事慈善事業的民營單位或組織。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對“民營經濟”試做如下定義:民營經濟是以反映投資主體或經營主體為主要特徵的經濟成分,是在一個國度里由本國居民投資創辦、經營或控股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經濟要素的總和。“民營企業”是由本國公民出資興辦或經營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法人實體和非經濟法人實體,具有自行組建、自行籌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謀發展的特徵。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幾年來,為了及時了解民營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和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遼寧等省(區)市都對當地民營經濟運行情況建立了統計分析制度。比如,從2003年起,遼寧省對民營經濟的統計範圍是,不包括國有及國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獨資及其控股的經濟組織,而前者之外的經濟組織都在統計範圍。即:它包括了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也包括鄉鎮企業的全部,還包括城鎮集體、股份合作制等等企業組織。這樣界定的實質等於換個角度給民營經濟下了定義。這一定義可以用排除法做簡捷表述——民營經濟是國有及國有控股、外資及外資控股之外的經濟成分的總和。
與遼寧不同,《中國改革》雜誌2003年第9期《南海民營經濟的飛躍》介紹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其中談到,該區2002年民營經濟總收入991.96億元,比1987年增長了78.1倍。其中談到“到90年代初,民營經濟總收入超過40億元,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三分天下’”。這“三分天下”的說法,事實上就是對民營經濟分類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與民營或民營經濟的區別
民營或民營經濟,則不是一個所有制概念。它是從經營層次上說的,指的是以民為經營主體的經濟。與民營或民營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只能是國營或官營。因此,只要不是國有國營或官辦的經濟,全都是民營或民營經濟。在民營經濟中,既包括全部私有制經濟,也包括除了國有國營以外的其它公有制經濟,例如鄉鎮企業,合作社經濟,以及社區所有制經濟,社團所有制經濟,基金會所有制經濟,等等。
所以,兩者完全不一樣,民營是從經營機制上說的,私營是從產權說的,後者受到相關法律保護,前者以前只是存在於學術理論上的說法,儘管實際運行中人們常說這個,但在工商部門是沒有民營的統計口徑的。只是在科技部門有民營科技企業的統計而已。國家近期才出台了相關政策保護和規範文件。從歷史上說,民營這個概念以後會消失,不具有法律地位,除非以後約定俗成,給它更嚴格的法律地位。正因為如此,我們國家現在在這個問題上才顯得混亂和模糊。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僅指私營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聯營企業。“私營企業”這個概念由於歷史原因不易擺脫歧視色彩,無論是私營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僱員或者有意推動私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工作者,都傾向於使用中性的“民營企業”這個名稱,這就使“民營企業”在許多情況下成為私營企業的別稱,而本文也認同這種說法。本文的民營企業的界定主要是在於它的狹義的含義。
“民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辭彙,它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並且曾經非常流行。而現實卻很有諷刺意味,概念流行的民營企業,並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等,這些法律對相應的企業在各方面都做了具體的法律規定,基本上涵蓋了現階段我國各種類型的企業,但沒有“民營企業”。什麼是民營企業呢?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均被統稱為民營企業。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來劃分企業類型的,主要有:國有獨資、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夥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等。按照上面對民營企業內涵的界定,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
“民營”和“民有”的區別
“民營”和“民有”也有區別。“民營”與經營方式相聯繫,具有經營管理的屬性。“民有”與產權關係相聯繫,具有產權歸屬的屬性。一般說來,“民營”的未必就是“民有”的,我國目前還存在“國有民營”的企業;而“民有”的絕大多數是“民營”的。換言之,“民營”包括的範圍要大於“民有”,所以用“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比用“民有經濟”和“民有企業”更為合適。
與民間企業區別
民營企業是從經營權方面而言的,是將民間的個人、私營和合作企業的經營機制引入國有或民有企業;而民間企業則是指散佈於城鎮、鄉村的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由民間人士投資經營的企業,一般多是個體、私營、合夥或合作性企業,也有認為民間企業即非國有企業的。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民營企業只強調經營機制,不管所有權屬公還是屬私;而民間企業既強調所有權屬私,又強調經營機制的私營特點。

民企500強


“201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於8月30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孫安民宣布500強名單。2012年度民企500強的入選門檻已達65.69億,再創新高,500強總收入達93072.37億元。
500強企業名稱所屬行業省、自治區、直轄市營業收入總額(萬元)
1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江蘇省20,752,771
2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廣東省20,392,874
3蘇寧電器(微博)集團批發和零售業江蘇省19,473,388
4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北京市18,307,800
5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紡織業山東省16,101,478
6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汽車製造業浙江省15,099,498
7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業遼寧省10,510,228
8雨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食品製造業江蘇省9,074,651
9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批發和零售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020,696
10三一集團有限公司通用設備製造業湖南省8,018,661

企業稅務


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是企業整體經營籌劃的重要組成,既是適應納稅人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追求利益的必然結果,稅務會計不僅要對稅務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還要通過稅負因素分析明確利用合法手段保護自身權益,在不違反稅法前提下,依據稅收規定和生產經營特點籌劃企業整體經營,減少應稅行為,提高企業利潤。
稅收籌劃模型的建立便於對納稅方案進行有效抉擇,是連接籌劃目標與技術實現的紐帶,當納稅人完成籌劃任務有多套納稅方案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簡單或複雜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比較和選擇。航天信息ERP產品固化不同行業特徵的稅收籌劃模型,包括:固定抉擇模型、相機抉擇模型、集團抉擇模型和納稅禁區模型等,納稅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型從企業組建形式、註冊登記開始,圍繞籌資、投資、營運全過程,乃至收益分配等環節進行稅收籌劃工作,以此達到強化企業法律意識,優化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的目的,並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會計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了企業稅收利益及經濟利益的最大效能。
2011年以來,相關部門對民營企業減負問題給予高度關注。財政部、發改委先後下發通知,取消了31項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2011年9月底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提出,繼續清理涉及中小企業的各項收費,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今年5月12日,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加大中小企業財稅支持力度,緩解融資難等目標;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在調研財政工作時提出繼續深化財稅改革,落實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好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加大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

稅務管理

對於民營企業來講,稅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市場經濟日趨規範和完善,稅務管理在企業競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企業的稅務管理,要著重從稅務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過加強稅法知識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納稅意識,在掌握稅法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稅收優惠、稅收籌劃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稅方法來達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激烈,民營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搞好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工作,規避風險,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航信軟體與國家涉稅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與要素延續,對企業經營過程涉及的諸多稅種(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出口退稅等)進行業務處理,既可準確核算各種應納稅金進行申報納稅,提高財稅人員工作效率,也可對企業賬務、票證、經營、核算、納稅情況進行評估,更好幫助企業正確執行國家稅務政策,進行整體經營籌劃及納稅風險防範,為企業管理決策獻計獻策,為創利打下堅實基礎。

籌劃利潤

關鍵稅種影響企業利潤
我國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短期可為企業減負、增加企業投資積極性,長期可以刺激投資、擴大內需,配合市場經濟結構轉型,對振興經濟和民眾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該政策對企業會計報表和財務指標產生影響,在同樣生產經營條件下,企業可減少稅收上繳額度和償債負擔,提高整個行業競爭力和利潤水平。營業稅單項稅收優惠政策繁多,應稅項目幾乎涵蓋整個第三產業,每個稅目存在具體應稅細目和稅率差別,企業財務人員需要針對 自身業務,詳細分析稅目註釋分類,有效劃分核算不同稅目間、不同稅率間、內外勞務間、減免稅與徵稅間的經營活動,對降低稅負、減少不必要稅費支出,提高利潤有著重要意義。所得稅作為現行稅制第二大稅種,在國家稅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國家調控經濟運行、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兩稅並軌”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及稅收優惠政策在“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稅制改革思路下,稅收法制進程不斷推進,弄清新舊稅法差異和如何銜接,對推動企業利潤增長,探索納稅籌劃新方法起到重要作用。
合力籌劃提升企業利潤
企業經營 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利潤既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這就決定企業必然會想方設法減少成本,以獲得較高利潤。企業稅務會計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通過事先籌劃,合理安排公司籌資、投資、經營、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針對採購、生產經營以及內部核算等進行合理決策,利用國家法規積極稅務籌劃,既保證企業完成利稅義務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稅收負擔,也提高了稅後利潤,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稅務評估模型

納稅評估模型是納稅人申報信息產生的涉稅指標基礎,實現行業指標和涉稅指標有機結合,並互相制約的具體行業數據模型。通過行業代表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經營特點,測算出企業單位產品耗能、輔助材料消耗量、計件工資等指標參數,再採用投入產出法、關鍵部件控制法、單位產品耗材耗能測演演算法、計件工資控制法等方法,推算出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線性公式或表格,由此分析企業生產經營規律和對各要素的依賴程度,全面準確的進行科學分析和行業指標監控。
作為國家稅務骨幹企業,航天信息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通過選取具備生產經營規律的行業企業,選准計算產品產量或銷售額的關鍵指標,建立納稅評估模型進行量化分析,進一步提高稅源企業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稅務會計進行納稅評估時,在企業實地採集電費、原材料耗用量等相關信息輸入模型,準確計算出企業產品產量或銷售額,避免重複無效勞動,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模型運用激發財稅人員加強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生產工藝提高,評估模型有關參數將發生改變,這就要求稅務會計不但學會應用模型分析,還要加強對數學、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學習,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模型參數進行測算,保證企業納稅評估的準確性。

信息化


民營企業信息化
相比傳統企業的成熟完善,民營企業在管理體系、人才配置和資本方面有著較大差距,這些成為了企業應用信息化的主要障礙。由於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管理呈現粗放、混亂的狀態,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很容易因為大型的競爭而倒閉破產,同時也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那麼,面對日益迫切的信息化需求,新興企業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通過分析來看,新興企業各種資源有限,缺乏專業財會從業人員,崗位權責劃分不夠明晰。由於業務流程相對簡單,業務與財務關聯度不高,聚焦點是希望利用簡便的經營方式,迅速降低企業成本獲取更多利潤,迫切需要一套功能實際、界面友好、操作簡潔、價格低廉的管理軟體來幫企業更好的經營,以期在耗用最少資源條件下迅速提高市場競爭力。航信軟體是面向小型工、商業企業入門級與部門級應用,以及代理記賬公司與會計事務所的財務應用,所提供的一套易用、實用、夠用的“懂稅的ERP”財稅管理系統。系統利用關鍵的財務、業務可分離式管控模型,將企業流程簡明化,習慣財稅人員日常操作方式,將企業資源耗用降到最低。產品以“輕鬆經營,快速盈利”為核心理念,旨在為客戶提供最優的財稅集成管控平台,減少無謂信息系統耗用時間,利用核心功能實現企業利益最快、最大化目標,讓客戶的經營體味輕鬆之感,在管理中實現快速盈利。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民營企業群體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規範,這需要有新興企業專屬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而不能採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續以往傳統的大型企業模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來。

管理缺陷


民營企業管理的缺陷
1,誠信和信譽是企業的重中之重,也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戰略。
2,企業缺乏公平競爭的機制,一個企業就是一艘大船,老闆是船長,但是在行進中基層水手卻因遭遇不公平的機制不願賣力。
3,管理方式是一個企業組織解決矛盾溝通的關鍵,可據調查,家族式管理佔到民營企業的絕大多數,這種模式帶來更大內耗,已經成為企業的最大成本。
4,企業對員工的尊重關心是督促員工為公司謀取利益的重要元素之一,面對員工的基本感情需求和如何對待員工合理利益要求,試問,民營企業家有多少能遊刃有餘的做到這兩點,沒有資金實力的誠然做不到。
5,企業分配機制缺乏基本激勵效果,這就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在業務情況不佳的情況下,本來大家該更積極努力做事,但是因為分配機制的問題導致大家都考慮的不是把業務做起來,而是一邊應付一邊找時機跳槽,分配機制激勵性的有無畢竟不是企業自己說了算,現在信息網路這麼發達,比較同行業至少基本的激勵效果得保證的。

文件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

代表建議

2021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建議,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級體系,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