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萱

回族民族女高音

馬太萱1952年生於瀋陽,河北定縣人。回族民族女高音,原瀋陽市歌舞團聲樂演員。其代表作品有黑膠唱片《雪人》《海戀》等。

人物經歷


馬太萱1952年生於瀋陽,河北定縣人。回族民族女高音,原瀋陽市歌舞團聲樂演員。
成長經歷
遭遇文革學業中斷,上過兩年初中后賦閑在家,1968年被分配到農村插隊。1970年,馬太萱陪同妹妹投考瀋陽市歌舞團舞蹈班,妹妹表演舞蹈,她配唱當年名曲《北風吹》。由於歌喉出眾,引起在座主考老師的注意,姐妹倆一同被召入團中。進入歌舞團之後,馬太萱刻苦用功,不光學習演唱還學習舞蹈,但由於“樣板戲”統治舞台,聲樂老師的教學有諸多框定,進團六年的時間裡,馬太萱沒有正正經經上過一次練聲課,練聲曲也只能靠當年准許演唱的革命歌曲充數。文革結束后,團里排演歌劇《洪湖赤衛隊》和《江姐》,馬太萱獲得扮演主角的機會。在團內聲樂老師白淑蘭、朱汝輯的輔導下成長迅速。
隨著演出機會的增多,馬太萱意識到,不能憑條件唱,否則唱幾年就完了。她找到瀋陽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師鮑延義,從聲樂技術的基礎開始彌補,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曲目範圍。
職業生涯
1980年,馬太萱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民族民間唱法會演,演唱的《四季新歌》《相思樹下想親人》等歌曲,她音色雋秀、清澈、晶明,聲區統一,行腔親切,吐字清晰自然,因為有以往比較豐富的舞台經驗打底,她對歌曲的演唱有很強的再塑型能力,作品雕刻細緻、靈巧,餘味無窮。她在這次會演中榮膺優秀演員獎,並參加了隨後由文化部組織的優秀演員巡演,她的歌聲通過劇場和廣播錄音繼續傳播。
1981年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共青團中央文體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和團委文體部聯合舉辦的“八十年代新一輩”徵集青年歌曲活動啟動,531首應徵歌曲經過255首全國展播,100首入圍評選的模式,經主辦方邀請的評委和聽眾的兩重維度評選,有30首歌曲最終獲獎。獲獎作品通過電台再次以“向全國青年推薦”的名義多次播出併發行盒帶、唱片。馬太萱演唱的《遼河水從我家門前流》即是這次獲獎的30首歌曲之一。通過這次活動,馬太萱的歌聲為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所熟悉,在當年流行音樂尚未成為音樂主流的背景下,官方傳媒舉辦的這種活動無疑會大大增加歌唱演員的知名度。1981年馬太萱被遼寧省文化局、中國音協遼寧分會授予一級優秀青年歌手的稱號。
此後,她除了參加各種劇場演出外,還為大量電視劇、廣播劇、電影配唱插曲,並受邀在廣播電台和出版單位錄音。她的聲音通過電波和音像製品,傳播得更為廣泛。

個人作品


馬太萱的演唱作品,初期以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為主,後來也演唱過流行歌曲,錄製的大部分唱片盒帶都是以這類作品為主。八十年代中後期,她根據自己的音色特點拓展演唱印巴歌曲。1989年,馬太萱參加央視春節晚會,在外國歌曲串燒節目中演唱印度歌曲《麗達之歌》。
出版發行的部分音像製品
個人作品黑膠唱片(中唱總公司)《雪人》《海戀》
個人作品盒帶
《海戀》(中唱總公司)《回族歌曲》(內蒙音像)《晨光下的戀情》(北京音像)《南方的風》(中國文聯)《魚美人之花 中外抒情歌曲選》(中國文聯)《四季相思》(花城出版社)《馬太萱獨唱》(遼寧音像)《馬太萱專輯》(廣州新時代)《愛的經典》(湖北音像)《89馬太萱專輯》(福建音像)
與他人合輯
《西南亞歌廊》(浙江音像)《新秀精歌 董文華 馬太萱 裴曉雲》(北國音像)《五花八門-聯唱五十三首》(廣州中唱)《迷人的夜晚-甜歌皇后 李玲玉 蔡紅虹 馬太萱精選》(汕頭音像)《印度情歌》(花城出版社)
淡出演藝圈
九十年代馬太萱和家人出國經商,依然參加國外華人圈的演藝活動。2009年曾應邀回到瀋陽參加原單位的紀念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