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書院
福建龍岩市新羅區的旅遊景區
龍池書院坐落在新羅小池鎮汪洋村,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六年,迄今已有315年的歷史了,是閩西規模最完整的古書院之一。
坐落在龍岩市小池鎮風景區壽字岩與南華岩之間。樓閣設計精巧,布局幽雅。建築群沿山建在山美尖峰山半山腰之間,包括上書院、中書院和下書院三部分。上書院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包括龍池塔和鼓吹亭。龍池塔俗稱三層塔,又稱文昌閣或奎閣。鼓吹亭是學者中舉、封官祭孔時,奏樂和唱戲的場所。中書院最早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867)建造的,它上邊一個閣叫魁星閣,下邊一個廳就是矗盤堂,兩邊各有一個房間。閣上有一神龕,過去是安設孔子神像和鄉賢靈位,供學者和後人祭祀紀念。光緒二十二年(1896),為了辦學館,再建“見龍堂”(稱下書院),它有寬敞的廳堂、迴廊和房間供學子住宿和攻讀。
朱德
1929年5月23日,紅四軍“三打龍岩城”時毛澤東和朱德軍在書院前的大草坪上,向全軍作了“消滅陳國輝,解放龍岩城”的動員報告。1930年,朱德同志曾在這裡召開小池鄉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
1929年紅四軍入閩,朱德下榻該書院,在此召開軍事會議,部署首打龍岩城方案,並在書院設列寧小學,培養了像陳仁麒將軍等一批革命英才。在書院,朱德曾親手授軍號給當地婦女廖仁美,使廖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位女司號員。小池鎮代代崇教尚文,英才不斷。
龍池書院背倚綠樹成蔭的山坡,門對潺潺的溪流及縱橫阡陌,左邊為南華岩?因峭壁似蓮花,故稱“觀音石墩”,建有南華寺,有巨石聳立如鳥,稱鸚哥石。右有巨洞曰留陽洞,洞寬10米,高7米,可容百人。洞頂有巨大鐘乳石,有明萬曆年刻“留陽洞”碑。洞外石壁陡削,藤蔓交織,樹木蔥蘢,山花爛漫。登龍池塔,小池鎮全景,一馬平川,盡收眼底。
龍池書院包括下書院?名見龍堂,又稱四龍廳、中書院?稱魁星閣,又名“矗磐堂”,早為龍津書院 及上書院?即龍池塔,又稱文昌閣 三部分,是閩西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古書院。書院坐東朝西,每當夕陽西下,群山映翠,登上龍池塔,便可飽覽“龍池夕照”的美景。
永定土樓:風格獨特的客家民居建築群。
長汀: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山城之一。
龍硿洞:三億年前形成的華東第一洞。
培田古民居建築群。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都很適合旅遊。地處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度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0℃,全年無霜期達三百天以上。溫暖濕潤的氣候,特別適合建蘭和山茶花的生長,建蘭和山茶花是景區所屬——龍岩市的市花,春季,是山茶花開放的季節,夏季,建蘭又爭相開放,這兩個季節前往書院旅遊,會另有一番景像。
龍池書院,位於湖南龍陽(今屬漢壽)。清嘉慶三年(1798)邑人黎學錦等奉父遺命。捐銀2萬餘兩建於城東門外,面積3800平方米,聘羅俊彥為山長,制訂規章,每年招正副課生員各20名,正副課童生各20名。每月“三大課”,逢三舉行。官一師二。官課由縣學教諭、訓導輪主,每課獎賞生員前6名、童生前4名,名次以“官課為定”。教學“以立品為先,讀書以潛心為要”。歷任山長有瀏陽鄒俊傑、道州周浩、漵浦劉士先、武陵楊孝芬、本縣陳永皓、梅山侖、游鳳藻等,皆一時名流,史稱清代龍陽進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小學堂。
龍虯奮霄漢;
池圃育花苗。
佚名題龍池書院
龍遊藝苑千重浪;
池育芝蘭百里香。
佚名題龍池書院
位於四川新寧(今屬開江)。明正德間知縣楊檜建於文廟西。后毀於兵。清乾隆二年(1737)知縣竇容邃改建於東門內,更名宕渠書院。訂每月初二、十六或初五、廿五兩次講授。生徒須經考試。嘉慶七年(1802)訓導楊調元等募集資金,又改建於西門忠義宮后,複名“龍池”。光緒間改名“矗峰”。二十八年(1902)改為高等小學堂。今為縣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