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論道

成語

坐而論道,漢語詞語,拼音是zuò ér lùn dào,意思是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出自《抱朴子·用刑》。

釋義


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出處

《抱朴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典故

《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晉.葛洪《抱朴子.明本》:“又坐而論道,謂之三公,國之有道,貧賤者恥焉。”本指大臣陪侍帝王議論政事。后指坐著空談大道理,只說不幹。《晉書.夏侯湛傳》:“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坐而論道者,又充路盈寢,黃幄玉階之內,飽其尺牘矣。”李國文《抽屜深處》:“那就不要坐而論道了,你眼神好,幫我找找吧!”

近義詞


徒託空言、信口雌黃、紙上談兵

反義詞


事必躬親、身經百戰、身體力行

用法搭配


運用

作主語、謂語、定語;指空談

例句

這樣,更給眾多專業人士一個坐而論道的環境。

英文翻譯


have an idle talk

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碰壁后,在冉求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他與季康子是不相為謀。於是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用自己觀點撰寫《春秋》,同時又開壇講學,與弟子們坐而論道,一時弟子達3000人。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主簿楊顒諫曰:“某見丞相常自校簿書,竊以為不必。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執耕,婢典爨,私業無曠,所求皆足,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婢僕哉?失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穀之數,曰:自有主者。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司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