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河

北京房山區的母親河

大石河,海河支流大清河北支拒馬河支流。上游房山區稱大石河,下游涿州市稱琉璃河。位於房山區、涿州市境內。發源於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西北二黑林山,自北向南,流經房山區、涿州市,匯入北拒馬河。全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280平方公里。沿河黑龍關、河北村及萬佛堂等地多泉水。主要支流有周口店河、挾括河等。

大石河上游是北京市的暴雨中心,河水暴漲暴落,下游經常受災。1958年後,流域內修建了鴿子台、大窖、牛口峪、丁家窪、天開等中小型水庫以及夏村至祖村大堤等防洪工程,洪災大大減輕。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位於支流周口店河流上游,幹流下游琉璃河鎮、碼頭鎮是京郊著名的集鎮,歷史上貿易發達。

歷史狀況


108國道從河北鎮至堂上村行經大石河河谷。古代叫“聖水”,全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280平方公里。

現狀


由於上游水量減少以及山區開採煤礦、加工石板材的消耗,流量逐年減少,有部分河段已經成為潛流河。沿河名勝古迹有三角城、石花洞、萬佛堂、琉璃河大橋等。

名稱由來


大石河,房山舊志稱“聖水”,良鄉舊志稱“琉璃河”,有資料稱下游從竇店鎮經琉璃河鎮到小清河一段當地稱琉璃河,琉璃河鎮便由此河得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編寫的《涿州志》仍稱“琉璃河”。
大石河 2張
大石河
《房山區水利志》等皆稱“大石河”。“大石河”名稱的由來,據《房山區水利志》,謂該河道出山後,自坨里至城關鎮馬各庄段長8公里,均為砂卵石復蓋,洪水過後,河水潛入地下,砂石裸露,形成一條地下河。“大石河”即由此得名。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大石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大石河幹流走向
大石河,發源於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西部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西北。河道在山谷間曲折向東經霞雲嶺、長操、班各庄、河北等鄉,在坨里鄉辛開口村出山,進入平原。再折轉向南,經坨里鄉、城關鎮、紫草塢鄉、竇店鎮石樓鎮境內在琉璃河地區辦事處轉而向東,到祖村向南出境,入河北省涿州市馬頭鎮與北拒馬河匯合。全長129公里,其中房山區境內河長108公里。此段河道《涿州志》仍稱牤牛河,系以夾括河為源所致。
總流域面積,《房山區水利志》稱1280平方公里,其中房山區境內流域面積1243.4平方公里(一說91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流域面積856.3平方公里,平原流域面積387.1平方公里。
房山區段,山區溝岔較多,較大的溝岔有史家營溝、南窖溝、大安山溝、陳家墳溝和白石口溝。辛開口村以上河長85.0公里,流域面積675.9平方公里。平原河道右岸先後有山前的丁家窪河、城東沙河、周口店河、夾括河匯入。左岸有平原的竇店、劉平庄、南召等村、鎮的排水溝匯入。河長35公里,流域面積567.5平方公里。沿河黑龍關、河北村及萬佛堂等地多泉水。
1958年後,房山區流域內修建了鴿子台、大窖、牛口峪、丁家窪、天開等中小型水庫以及夏村至祖村大堤等防洪工程。
大石河(琉璃河),由碼頭鎮的西劉庄入涿州市境,向南經北港、蘆村南流至刁窩鄉,至小柳村匯入北拒馬河。琉璃河在市境內長7公里,河寬100米,流域面積126平方公里。
河道特徵
大石河上游處於北京西山,河道全在峽谷中穿行。河道出山後,自坨里至城關鎮馬各庄段長8公里,河床縱坡緩,河道逐漸變寬,形成一個寬闊的洪積區,行洪灘地寬達2—3公里,均為砂卵石復蓋,洪水過後,河水潛入地下,砂石裸露,形成一條地下河。“大石河”即由此得名。馬各庄至夏村河長約6公里,灘地開始變窄。夏村到市界河長約21公里,主河槽下切地下,寬20至40米,地下水溢出。夏村到興禮村北兩岸築有土堤,堤高2至2.5米,頂寬1至2米,堤距寬窄不一,最窄處在夏村附近,寬80米,行洪標準400立方米每秒。最寬在琉璃河鐵路橋下達800米,行洪標準800立方米每秒。
大石河房山區佛子庄一段
大石河房山區河北鎮一段
大石河房山區琉璃河鎮一段
大石河房山區琉璃河鎮一段
房山區竇店鎮大石河橋下一段
大石河房山區紅領巾公園一段
大石河涿州市碼頭鎮高爾夫球場邊一段
大石河匯入北拒馬河處

水文特徵


大石河山區段及山前的幾條小河,處于山前暴雨中心區,暴雨洪水來勢猛,流速快,暴漲暴落。平原段河道狹窄曲折,草木叢生,水流不暢。堤防行洪標準低,易漫溢、決口成災。吉羊、蘆村、興禮、立教等沿岸窪地農田和夏村、梨元店、雙柳樹、蘇村、蘆村、洄城等村常受水淹和洪水圍困。建國后,1950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63年、1964年和1973年大石河下游均發生過洪水災害。調查漫水河村最大洪水1888年5040立方米每秒。實測1956年漫水河村最大洪峰1860立方米每秒。
1960年代前枯水季節,河水豐富、清澈。1970年代后,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等工業及城鎮生活廢污水大量排入,馬各庄以下河段表水渾濁,水質污染嚴重。
大石河下游段,河槽深約4米,寬80至170米,平時水流量為1~5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750立方米/秒。最大泄洪量為735立方米/秒。此河過去對涿州雖有水路運輸之便,但總的說來是害大於利。1939年河水泛濫,沿岸村莊農田盡受其害。其中碼頭村西南的大面積良田俱被沙吞,糧食產量大減。1950年洪水漲發,上游水量大,碼頭以下一時不能渲泄,兩岸盡成澤國,北蘆村一帶村莊的土房俱被洪水沖塌,屋頂行船,受災慘重。
大石河,是常年河。結冰期60天。

主要支流


徑流
丁家窪河,發源於燕山區辦事處上店村北,向東南流經羊耳峪、東流水村,進入丁家窪水庫,出水庫後向東直入大石河。流域面積22.8平方公里,河長11公里。
城東沙河,發源於燕山辦事處白水寺,鳳凰亭以上稱白水河,以下稱城關東沙河,經房山北關、東關、過京周公路轉折向東,在北京化工四廠東南入大石河。河長8.5公里,流域面積48.05平方公里,山區面積25.75平方公里。原河道在京周公路以下向東南沿車行道,經城關西行子、田各庄村西,在夏村村北入大石河。1958年,在京周公路下,築攔河壩一座,人工開挖河床,使其向正東入大石河。1970年後,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污水排入河道,河水常年不斷,平均流量在0.7—0.8立方米每秒。
周口店河周口店遺址一段
周口店河周口店鎮一段
周口店河,發源於北京礦務局所屬長溝峪辦事處的龍門口村西北,經周口店、大韓繼村,進入石樓鎮,經下坡子村北、坨頭村南,在竇店鎮蘆村墩台西納入馬刨泉河后,在三岔口匯入大石河。河長15公里,流域面積79.6平方公里。山區段,處於貓耳山山前暴雨中心區,1939年,周口店以上流域面積31.2平方公里,洪峰流量曾達812立方米每秒。該河原為季節性河道,1970年後,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廢污水每天約以0.2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注入,而成為基流不斷的污水河道。馬刨泉河京周路橋一段馬刨泉河下游西沙河一段
馬刨泉河,周口店河支流,發源於房山城關西北迎風坡村北側,流經塔灣、洪寺村,從房山城西關向南,在京周公路顧冊橋與馬刨泉水匯合。上稱西沙河,下稱馬刨泉河。馬刨泉河向東南而下,在雙柳樹村北折而向南匯入周口店河。自牛口峪水庫以下河長8.5公里。馬刨泉水量豐富,加之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廢污水和城鎮污水從牛口峪水庫和西沙河排入,河道基流常年不斷。挾括河琉璃河鎮段
夾括河(挾河、挾括河),《涿州志》謂古之聖水,並以此河為大石河(琉璃流正源)。源有二,北源稱瓦井河,南源稱牤牛河。1978年前兩河在岳各庄鄉東南章村東匯合。匯合後房山舊志稱“韓村河”,良鄉舊志稱“挾河”,1958年後稱“夾括河”。1978年夾括河整治裁彎取直,北源從東南章村西而過,在七賢村西與南源匯合,轉折向東到西東村南開挖新河。北源為主源,自黃山店鄉四馬溝西北,經黃山店、拴馬樁、婁子水、瓦井、尤家墳、五侯到西南章村。南源自岳各庄鄉聖水峪村西北,經聖水峪、孤山口、天開、皇後台、龍門口到七賢村西匯入新河。兩源匯合後向東經韓村河村、西東村,過河北省涿州市楊戶屯京保公路挾河橋,折轉向北,在琉璃河鎮東匯入大石河。自黃山店河長27.5公里,總流域面積197.05平方公里。
泉水
南觀泉,位於坨里鄉大石河西側南觀村。泉水供當地村民飲用和灌溉,南觀村建有三座小塘壩攔蓄泉水。
河北泉,位於工農礦區河北鄉駐地門前一級階地前緣的路面下,有三股出流。泉水除少量被當地居民利用外,大部分均流入大石河中。旱季在大石河許多河段出現水干斷流的情況下,靠近本泉南部的一段河道仍然碧波粼粼。
黑龍關泉,位於房山區東班各庄鄉黑龍關村西北的大石河幹流上,當地稱黑龍潭。泉水從河道中多處岩石溶洞和裂隙中湧出,在河道中匯成潭,其溢流構成大石河的補給源。日平均溢流量大於1萬噸。水質為重碳酸—鈣—鎂型,水溫13.5℃。

治理開發


水庫
鴿子台水庫
鴿子台水庫,位於房山區大石河上游,霞雲嶺鄉下河村。水庫以上流域面積117平方公里。1969年11月開工,1972年11月竣工。總庫容180萬立方米,蓄水量140萬立方米,為漿砌石重力壩,屬小(Ⅰ)型水庫。1974年至1975年改建加固成蓄水87.5萬立方米的小〈Ⅱ〉型水庫。1969年11月設計、施工。1970年6月15日,完成大壩基礎工程。1972年11月水庫主體工程及附屬設施全部完成並開始蓄水。引水渠於1971年4月開工,1975年8月下石堡大隊以上建成通水。但因沿渠滲漏嚴重,一直未投入使用。天開水庫
天開水庫,位於岳各庄鄉天開村的西北部,夾括河南支流牤牛河的中游,距京張公路3.5公里。1959年11月2日天開水庫正式開工修建,1960年4月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天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8.5平方公里,總庫容1475萬立方米。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分別按200年和1000年校核。主體工程有主壩一座,副壩一座,放水管一處,溢洪道一處。自1960年水庫開始攔洪蓄水以來,有效地攔阻了汛期的洪水,保護了下游5萬人口和3萬畝土地的安全。水庫建成后,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水庫的主壩壩頂成為天開村的田間道路,平坦方便。1961年建成環庫路以後,水庫的副壩壩頂成為由此進山的交通幹線,方便了山裡山外的經濟往來,每當春秋旅遊旺季到上方山旅遊的車輛和行人絡繹不絕。牛口峪水庫
牛口峪水庫,位於房山縣城西南2公里的馬刨泉河上,牛口峪村北。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1959年組織施工,1960年7月因壓縮基建項目停建。水庫擴建工程於1970年10月正式開工,1972年底主體工程完工,1974年完成掃尾工程並移交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管理。解決周口店河洪水對下游的危害及沿山前周口店、石樓地區的灌溉水源,屬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其主要問題是庫區滲漏嚴重,尤其是存蓄污水,使下遊河道和地下水受到污染,雖經多次研討,到1990年仍未解決,污水不能存蓄,水庫本身未發揮其預期效益。丁家窪水庫
丁家窪水庫,座落在房山城關鎮東北2.5公里,大石河支流丁家窪河上。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總庫容1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6萬立方米。1958年3月動工興建,當年11月基本落成。水庫上遊河道縱坡陡,泥沙來量大,為防止水庫淤積,水庫建成的同時,又在水庫上游修建一座攔沙壩,壩長30米,壩高2米。到1972年,此攔沙壩被泥沙淤平,又在其下游200米處新建一座攔沙壩,壩長35米,高7米,可蓄水45萬立方米,並設有放水涵管,新壩的建成,可以防止水庫淤積、抬高水位、存蓄水量灌溉附近農田,在汛期有緩洪調洪作用。1972年對主壩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加固。1975年,針對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的滲漏部位,進行了回填和夯實,處理效果良好。1988年,溢洪道改建。由凈寬18米改為5孔總凈寬24米,最大泄量達到273立方米每秒,使水庫運用標準提高到30年一遇洪水標準。1990年建成投入運行。
大窖水庫,位於大石河上游,史家營幹溝的大村澗、金雞台、青林台數條支流的匯流處,在柳林水村西北2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30萬立方米。1970年10月開工,1972年4月初,水庫各項工程全部完工。水庫建成后,由於沒有基流補給,庫區嚴重滲漏,除大汛期外,其它季節都是干庫。水庫攔洪攔沙效益明顯。1974年8月和1975年8月,水庫曾兩次經受洪水考驗,壩頂溢洪,攔蓄洪水,使下游安全渡汛。20多年來,下游近百畝耕地始終沒有遭受洪水災害。龍門口水庫
龍門口水庫,座落在岳各庄鄉夾括河支流牤牛河上,天開水庫下游2.5公里處,是拒馬河引水規劃的配套工程。於1975年12月開工,1977年12月除溢流壩面混凝土和消力池未作外,基本完成原計劃的第一期工程。包括主壩、副壩和放水管各一座。主壩壩長296.5米,最大壩高22.7米。溢流段長140.5米,堰頂高程54米,寬4米,放水管位於主壩的左側壩體內。建庫以來,經過攔洪和蓄水的考驗,運行情況正常,壩身和壩基基本不漏水。每年汛期洪水溢流而過,汛后蓄水達溢流堰頂,興利庫容21萬立方米,冬春兩季提水灌溉,實灌面積500畝。
攔河閘工程
許家灣閘,座落在琉璃河地區洄城村北大石河許家灣處,始建於1942至1943年間,攔截大石河基流,自流引水灌溉琉璃河鄉徊城、劉李店、董家林窪地,控制面積4000餘畝。抗戰時期,日寇侵佔華北,為開發大石河沿岸窪地改種水稻,由日本、高麗人組建此閘。參加施工的民工100多人由臨近村抽派。閘基用長約4米的榆柳木打樁,閘壩由1.5米寬3孔大閘和1.0米寬12孔小閘組成。引水閘口在河東岸,距攔河閘約50米。引水渠向南直到琉璃河中學西側,過後改向東,過京保公路至京廣鐵路董家林村南涵洞,泄水再入大石河(鐵路涵洞西側現存有兩孔混凝土涵閘一座)。由於戰亂和質量等問題,完工後實際運用只1年時間。1964年為消除其對大石河行洪阻礙,減輕上游淹沒損失,由竇店鄉炸毀、清除。遺址處尚有東岸混凝土擋土牆殘跡和兩孔1.6米混凝土引水閘口一座。
灌渠
城關東乾渠,是1970年牛口峪水庫改造擴建工程開工之後,為解決城關地區灌溉水源,由房山縣水利局設計,城關公社組織施工,引用牛口峪水庫污水灌溉的渠道。渠首在牛口峪水庫泄水渠2號跌水左側,向東經靶場、城西沙河、穿京周公路、房窯路,沿東沙河到化工四廠南,全長4.8公里,設計過水能力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1.48萬畝。1970年10月籌建,1971年3月動工,同年9月完工,10月1日試水。東乾渠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城關地區東部的農業生產條件,水澆地面積大幅度擴大。灌區內形成了井渠合灌雙保險高產農田。糧食產量由1972年畝產285公斤超過500公斤,結束了部分大隊吃反銷糧的歷史。
1980年因牛口峪水庫不再存蓄污水,灌渠輸水需求不能保證。渠道中段(西沙河一房山醫院)已停止使用。本段因城鎮建設由明渠改為暗道,房山商業街、房山醫院大門都建在暗渠上。渠道下段通過東沙河攔河閘自流引污水送入灌渠。隨渠水的輸送減少和對污水灌溉副作用的認識,1990年,灌區內實際污水灌溉面積已減少到3000畝。
豐收渠,是漫水河引渠的一條支渠,由石梯村經坨里、馬家溝、沙窩、大苑、北坊、南坊至吳庄村與崇青西乾渠銜接。全長8240米,坨里境內5100米,大紫草塢境內3140米。1973年9月6日開始勘測設計,11月組織施工。1976年渠道建成通水,稱“石梯一吳庄引渠”。豐收渠原為坨里公社由口頭村北引大石河水至大苑村的引水渠。進入七十年代后,大石河5、6月份河道無水斷流,影響了灌溉用水。“豐收渠”建成后不能發揮作用。1976年“石梯—吳庄引渠”,改名“豐收渠”。由於資金不足,管理不善,渠道淤積,雜草叢生,個別渠段滲漏嚴重,上游水源不足,下游用水沒有保證,隨地下水的開發利用,這條渠自下而上逐漸停止使用。
家窪灌渠,丁家窪水庫下游原有乾渠一條,長2.5公里。由於燕山石油化工區廢污水,常年以0.2至0.3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排入上遊河道,基流增加。1976年又建成乾渠2條,長3.8公里(並全部施行了襯砌防滲),灌溉面積發展到2500畝。
漫水河引渠工程。青龍頭水庫建成后,雖可攔蓄刺蝟河洪水,但流域面積小,正常年產生逕流有限,水庫蓄水不足,滿足不了灌溉用水的需求。1959年房山縣委為開發利用大石河水資源,決定修建漫水河引水工程,將大石河水引入崇青水庫。漫水河引水工程,是跨流域引水。進水閘在大石河漫水河村上游1公里處左岸。渠道沿大石河左岸東伸,越過4座山崗,跨過良坨鐵路,穿過大石河與小清河的分水嶺后,入崇各庄水庫。渠道長5.5公里,所經之處地形複雜,又受村莊、鐵路、公路等建築限制,施工艱巨。引渠輸水能力10立方米每秒。1959年10月31日開工,1963年1月15日完工通水。引渠工程共開挖襯砌明渠1985米,砌石填方渠道1003米,開鑿了水峪、石梯、辛開口三條隧洞共935.3米,暗溝1187米,閘、涵、跌水、橋樑等永久建築物25座。1964年開始進行渠道維修工程。漫水河引渠工程建成后,一般年分每年從8月至次年3月底均可引水入庫。從1963年至1990年共引水3.15億立方米,年均引水1122萬立方米。1977年最多引水2196萬立方米,1984年乾旱嚴重,大石河乾枯,引渠沒有引水。

流域概況


北京猿人遺址
大石河流域大部分在房山區境內,占該區西部的大部分。房山區地處北京西南,轄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下轄28個鄉鎮(街道)、459個行政村、154個社區居委會。大石河流域,名勝古迹有萬佛堂、琉璃河大橋、北京猿人遺址等。2018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1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30.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5.8%。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88.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4.6%。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7人,比上年末增加17人。經濟增長:初步核算,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61.8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影響,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5億元,增長0.4%;第二產業增加值446.4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301.9億元,增長10.9%。中央電視台涿州影視城
大石河流域下游屬河北省涿州市,主要位於該市碼頭鎮。涿州,全市總面積74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407個行政村,30個社區,總人口59.4萬(2018年數據)。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央電視台涿州影視城就位於該市碼頭鎮大石河邊,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涿州近臨北京,地處大北京經濟圈緊密層,位於京、津、保三角區中心地帶,具備北京高能資源聚集和涿州低成本優勢對接的優越條件。文化底蘊最,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與有關。涿州自古享有“京南門戶”、“十八省通衢”之稱,京廣公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三條交通大動脈自市區穿行而過。

地理位置


大石河
大石河
大石河位於房山區境內,屬拒馬河支流。發源於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西北二黑林山,流經該區8個鄉鎮,於路村出市界,匯入北拒馬河。全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280平方公里;北京市境內全長10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91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流域面積佔70%。沿河黑龍關、河北村及萬佛堂等地多泉水。主要支流有周口店河、挾括河等。

榮譽


2019年大石河被評為北京市優美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