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

東璧陽城村名起源於現村東一處遺跡,為古地名,遺址在今河北清苑縣城西偏南4.8公里處,西與東壁陽城村相連。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五代時期,此地為屯兵營壘,名壁陽城,後晉開運二年(945),晉將符彥卿敗契丹於此。

其位於河北省 保定市 清苑縣白團鄉境內。

簡介


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位於縣城西偏南4.8公里處,地處金線河南岸,村東有古城牆遺址,城址長寬均約400米,北面部分城牆尚存,夯土層次分明。遺址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出土的文物有石臼鼎、陶井瓦、瓷片,當地農民耕種取土時經常發現有銅箭頭、筒瓦、鬲足、漢代單模鐵齒輪、漢代五珠錢等。根據出土文 物考證,建於漢朝,後晉開運二年,晉將符彥卿敗契丹於此。

村名由來


據推測,〝璧陽城〞這個名子啟用,要比保定名子地啟用早200年左右。〝璧陽城〞之名源於村東邊那個土城圈兒。(即﹕城崗)土城圈兒的來歷,源於熙寧元年,約﹝1004年﹞據今一千多年。契丹人游牧於此,只見西靠山蔍、東依水域,(當時水域較近)在此駐紮,應是靠山依水的風水寶地。為了長期佔據這裡不想放棄,於是,在此選址,糾集一些土工修築一個圍城,以抵欲強大的〝女真人〞。〝契丹人〞是蒙古的一個民族,“契丹”,本意是『鑌鐵』,堅固的意思。他們﹝貴日,每月朔日,向東拜日﹞以東為尊,意思是願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故此,被稱之為﹝太陽契丹﹞。契丹人由於信奉以東為上,所以安排土工們在土城西邊兒安家,周圍挖土,運往東邊修城。土工們為了給自己的家取名子,在契丹和工程的寓意中取字,以示尊主。
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
他們認為,土城為牆也,牆又為壁也,契丹本意『鑌鐵』。故,稱為鐵壁。契丹又被尊為太陽,表示寓有陽光,三層意思各取一字,〝璧陽城〞寓意契丹人的城。於是,璧陽城之名誕生,人們形容土城之堅固,把牆稱為銅牆,把壁稱為鐵壁,寓意;“銅牆鐵壁太陽城”。文人們為讓村名寓意深長,把壁字下面的土換成玉,意思是璧陽城要像玉石一樣流芳千古。
璧陽城還有兩個協音的叫法,即﹕〝北沿城、〞和〝北陽城〞,有傳說,〝北沿城〞之名,起源於契丹修城時,城的南邊有一條河,土城建在河的北沿而得名,還有說,城南邊那條河為“陽城河”北陽城位於河的北岸而得名,“北沿城”、〝北陽城〞之名無從考正,可能都是璧陽城的協音而已。
再者,土城圈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各路神仙奉右翼天使的指令,在都城修建〝敬天台〞要求各自就地取土運
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
往都城。曰,“四方土”,西路神王母娘娘,住崑崙仙島,掌管災疫和刑罰,在行政、行法中,表現溫和。所以,在流傳過程中逐步女性化,成了西蔍山區一帶百姓的女菩薩。她得旨后,從白城取土運往都城的途中,到此正置黎明時分,突然一聲雞叫,把王母娘娘嚇的魂不負體,化作一飀青煙在這裡消失了,於是,她那包土就撒落在這裡。第二天,人們發現一夜之間,這麼多土堆到這裡,定是神力所為。於是,人們燒香、跪拜以求神仙保佑。一天,王母娘娘現靈,告戒人們此土為聖土,不宜隨意使用,遇有天災人禍、家有大事小情,都可在上面拜香求助。人們按王母娘娘的指點去做,受益非淺。就連婚喪嫁娶需要的桌椅板凳,頭天晚上拉好清單,在那裡燒香祭拜后,把清單放在那裡,凌晨用車去拉,用完后午夜如數送回就是了。後來,人們為了永久敬奉王母娘娘,在土崗西頭修建了一座廟宇,門庭朝西,稱為奶奶廟。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利用〝王母蟠桃會〞(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都到廟裡燒香祭拜,祈保平安。再後來,人們把三月三這天,演變成嫁出去的姑娘回家看娘的日子。

姓氏追溯


東璧陽城村邵氏為村中大姓之一,始遷祖失記,明永樂年間由洪洞縣(山西)遷來滿城郭村,現郭村有邵氏100多人,分三大支。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又分三次由滿城縣郭村遷來,如今本村有邵氏100多戶,500多人。輩字:季,清,金(士),洪,玉,德,建,艷,長,子……

村中地點名稱


關溝、饅頭頂、小磚地、城崗、對子河(蛋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