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壁陽城
東壁陽城
東璧陽城村名起源於現村東一處遺跡,為古地名,遺址在今河北清苑縣城西偏南4.8公里處,西與東壁陽城村相連。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五代時期,此地為屯兵營壘,名壁陽城,後晉開運二年(945),晉將符彥卿敗契丹於此。
其位於河北省 保定市 清苑縣白團鄉境內。
東壁陽城
據推測,〝璧陽城〞這個名子啟用,要比保定名子地啟用早200年左右。〝璧陽城〞之名源於村東邊那個土城圈兒。(即﹕城崗)土城圈兒的來歷,源於熙寧元年,約﹝1004年﹞據今一千多年。契丹人游牧於此,只見西靠山蔍、東依水域,(當時水域較近)在此駐紮,應是靠山依水的風水寶地。為了長期佔據這裡不想放棄,於是,在此選址,糾集一些土工修築一個圍城,以抵欲強大的〝女真人〞。〝契丹人〞是蒙古的一個民族,“契丹”,本意是『鑌鐵』,堅固的意思。他們﹝貴日,每月朔日,向東拜日﹞以東為尊,意思是願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故此,被稱之為﹝太陽契丹﹞。契丹人由於信奉以東為上,所以安排土工們在土城西邊兒安家,周圍挖土,運往東邊修城。土工們為了給自己的家取名子,在契丹和工程的寓意中取字,以示尊主。
東壁陽城
璧陽城還有兩個協音的叫法,即﹕〝北沿城、〞和〝北陽城〞,有傳說,〝北沿城〞之名,起源於契丹修城時,城的南邊有一條河,土城建在河的北沿而得名,還有說,城南邊那條河為“陽城河”北陽城位於河的北岸而得名,“北沿城”、〝北陽城〞之名無從考正,可能都是璧陽城的協音而已。
再者,土城圈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各路神仙奉右翼天使的指令,在都城修建〝敬天台〞要求各自就地取土運
東壁陽城
東璧陽城村邵氏為村中大姓之一,始遷祖失記,明永樂年間由洪洞縣(山西)遷來滿城郭村,現郭村有邵氏100多人,分三大支。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又分三次由滿城縣郭村遷來,如今本村有邵氏100多戶,500多人。輩字:季,清,金(士),洪,玉,德,建,艷,長,子……
關溝、饅頭頂、小磚地、城崗、對子河(蛋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