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白先勇創作短篇小說

《夜曲》是白先勇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紐約客》中。

內容簡介


《夜曲》這篇小說主要以回憶和對話的方式,展示了幾位五十年代留美學生的不同遭際。吳振鐸、呂芳、高宗漢、劉偉等人都是中國留學生,學成之後,心懷宏願,希望為國效力,放棄了在國外的事業發展,想著祖國歸去(除吳振鐸因學制長尚未畢業,沒回去)。二十五年後,留美的吳振鐸在紐約一路飛黃騰達,成為了心臟科的名醫,事業達到了頂峰,然而愛情不幸,同時為沒有回國心存愧疚;而“兜了一大圈,大半個地球,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的”呂芳原來希望回國“用音樂去安慰中國人的心靈”,現今卻感到“在自己的國家裡,死無葬身之地,實在寒透了心”;耿直的高宗漢計劃設計一條從東北長春橫跨大漠直達新疆伊犁的一條鐵路,卻報國無門,“給整得很慘”,最後“屍體給人發現了,就吊在垃圾坑旁的一棵大樹上”;想要為國生產最需要的化學肥料的劉偉,“學會了見風使舵”,練就了“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

作品鑒賞


《夜曲》中,呂芳、高宗漢、劉偉等強烈的愛國之情及由此而來的報效之情,也在政治重壓下灰飛煙滅,無論是悲愴地毀滅自我,還是決絕地逃離,都表現出一種絕望,一種悲涼。一個小說家要能夠反映社會人生,而作為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作家,必然會將感時憂國的精神作為其作品的內涵。因此,白先勇《夜曲》不僅對“文革”中的荒謬悲慘做了生動的反映,還融入了對國家、民族的強烈憂患意識。
白先勇在小說《夜曲》中選擇了兩個昔日故人十五年後的重逢作為敘述線索,通過兩個人見面后的對話把以往的很多事情一一呈現出來,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作者在敘述視角上採用了全知觀點和單一觀點的自由運用。文中既有全知全能的視角,又通過主人公吳振鐸的心理活動和感受進行敘事,還在對話中以呂芳的視角交待不同人物在回國后的命運,“運用單一觀點的優點之一,是可以把主角的內心、想法的來龍去脈弄得清清楚楚。從他的內心來想,所以讀者和人物之間非常接近”。

作者簡介


白先勇,作家、評論家,生於1937年。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等。近年來致力於崑曲的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記》等。曾獲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