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東北亞種
黑熊東北亞種
東北黑熊(黑熊東北亞種)(學名:Ursus thibetanus ussuricus)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動物。身體粗壯。頭闊,吻較短。除胸部具有白色或黃色新月形斑紋外,全身被著富有光澤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頸側部毛較長,成毛叢狀;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墊發達,與掌墊相連;前後肢趾呈黑色。通常以四肢行走,掌行式,但是也能用後腿站起。熊的嗅覺很好,順風可以聞到半公里以外的味道;聽覺同樣靈敏,可以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僅管視覺欠佳,只相當於人眼的1.0度(小數計錄法),但具有彩色視覺,且夜視力與狗相似;東北黑熊也擅長爬樹和游泳,並能夠橫跨寬約1.5公里的河流,而且他們的速度也很快,其最高時速可達56km/小時,並能夠以此速度持續奔跑3km左右。當氣候適宜時,東北黑熊常常在海拔1000到3000米的山林中活動,但到了嚴寒的冬天,它們往往會遷移到海拔更低的地區過冬。
東北黑熊是雜食性動物,其犬齒咬合力約為858.3 N,裂齒咬力約為1135.7N,春天以山毛櫸等的新芽為食,夏天主要以螞蟻、蜜蜂等昆蟲為食,秋天主要橡樹、栗子等果實為食。野外的黑熊,如果沒被人類以及其他天敵殺害,也沒被逮去活熊取膽的話,最長壽命約有28年,一般為25年,圈養狀況下最高記錄則為33年。分佈於俄羅斯、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
![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f/m0fd667848835726ad7442ef148d28f0d.jpg)
黑熊東北亞種
![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4/m54e3354428077c3afb14a98d210c11be.jpg)
黑熊東北亞種
東北黑熊是雜食性動物,食物範圍廣泛,但主要食物為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水果和樹木的果實、種子、青草、嫩葉、苔蘚、蘑菇、竹筍、蕃芋、松籽、橡籽及各種漿果,也吃魚、蛙、鳥卵及小型獸類,喜歡挖螞蟻窩和掏蜂巢。黑熊的食物和尋食範圍有明顯的個體間、地區性和季節性變化。
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有冬眠習性,並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0/me084f448933f8e897244ee2c4b8be38e.jpg)
![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0/me084f448933f8e897244ee2c4b8be38e.jpg)
黑熊東北亞種
繁殖期在6月和7月之間,受精卵在植入雌性子宮后不發育,延遲直到11月,到雌熊在冬眠期間才開始成長,經歷十周的快速發育,在自然界帶仔的雌熊隔年生殖一次。幼熊通常會在1或2月出生,新生熊仔很小,體重約500克左右,1個月後方睜開眼,雙胞胎很常見,也有1或3仔者。幼熊出生時看不清東西,在春天暖和后,黑熊開始離開巢穴,幼熊也充滿活力,好奇並喜歡玩耍。當它們媽媽感覺到危險,它就會叫那些幼熊爬上樹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個月斷奶,並在首個冬天和熊媽媽一起生活。而第二年冬天它們已獨立生活。幼熊的生存完全是依靠熊媽媽教它們覓食的技能,怎樣尋找食物和棲身的洞穴,如何尋找庇護來保暖和避開危險。在繁殖季節,雌熊通常會帶著小熊避開族群,以避免公熊對小熊造成傷害。![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4/m74e21b1130deb6fbf9c48b9b7875818a.jpg)
![黑熊東北亞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4/m74e21b1130deb6fbf9c48b9b7875818a.jpg)
黑熊東北亞種
分佈於俄羅斯亞洲區東南部,烏蘇里江地區,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