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記憶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的紀錄片

《軍工記憶》是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徠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聯合攝製的系列電視紀錄片。

該片內容包括水下長征、金戈鐵馬、豹嘯長空、東風破曉。該片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獎,隨後每年陸續推出該系列,每集內容都圍繞一定主題展開,史料豐富和真實。2014年6月第二度推出,內容包括東方紅一號衛星、巨浪一號潛地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052型驅逐艦、殲-10戰鬥機、空警2000預警機。2015年7月,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央實施三線建設50周年的背景下,推出《軍工記憶(抗戰硝煙)》、《軍工記憶(三線風雲)》。

該片於2019年8月1日至5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劇情簡介


軍工記憶
軍工記憶
該片講的都是塵封的往事,宏大敘事與細節鋪陳有機結合,完整清晰地展示了相關型號研製的決策背景和研製過程,深度挖掘了研製歷程中許多可歌可泣的生動故事,充分展示了研製者的內心世界和人文情懷。
《軍工記憶第二季》是在國防科工局離退休幹部局指導下,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攝製了《軍工記憶》大型系列電視紀錄片。
紀錄片《軍工記憶第二季》分別以“第一顆氫彈”、“05式兩棲裝甲車族”、“直10武裝直升機”、“95式槍族”和“054護衛艦”等五型裝備的研製歷程為背景,講述軍工人的故事,向全社會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軍工報國、甘於奉獻,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軍工精神。
《軍工記憶》第二季以科普和人文關懷為創作風格,以傳播軍工正能量為創作主旨,適度增加科普元素,講述軍工故事。攝製組行程數萬公里,先後深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寧、綿陽、景德鎮、株洲、洛陽、嘉峪關興平等地的30多家軍工單位調研、採訪、拍攝,深入採訪型號研製親歷者180多人,拍攝素材500多小時,收集歷史視頻資料1500多分鐘。

分集劇情


第二季

第一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太空成為大國之間新的競爭領域,中國是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能自主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步入太空大國的行列,而這在很多人看來都算得上是一個奇迹。
第二集《巨浪一號潛地導彈》
再現了我國第一顆潛地導彈驚心動魄的研製歷程,主要講述研製人員首創中國特色的試驗程序及模式,攻克固體發動機技術、水下發射技術的感人故事。
第三集《紅箭8反坦克導彈》
“紅箭-8”的科研條件之簡陋和落後,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用科研人員的話來說,連作坊都不如。但是,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兵工人靠著不放棄的執著,自主研製了中國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的精確度、命中率、單發摧毀率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第四集《052導彈驅逐艦》
還原了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052導彈驅逐艦從決定立項到正式下水的全過程,講述了工程研製人員突破艦體設計、建造、新型鋼材等眾多關鍵技術,實現戰鬥指控、武器裝備等方面跨越發展的故事。
第五集《殲-10戰鬥機》
打造世界頂級戰鬥機的艱辛歷程。
第六集《空警2000預警機》
主要講述科研人員攻克三坐標有源相控陣雷達、世界上直徑最大的雷達天線罩及飛機設計改裝等諸多技術難關,最終研製出領先世界水平的“爭氣機”的艱辛歷程。

第一季

(每部分分為上、下兩部分,每集約25分鐘)
第一、二集《水下長征(“091型攻擊核潛艇”研發紀實)》
主要講述“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是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其餘4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這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現已退役2艘。截至目前我國海軍已經裝備了091型、093型2種攻擊核潛艇以及092型、094型2種彈道導彈核潛艇。095型攻擊核潛艇、096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有望最近幾年服役。
第三、四集《“金戈鐵馬”99式主戰坦克研發紀實》
主要講述99式主戰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的簡稱,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研製,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生產,具備優異的防護外型,大量採用複合裝甲,融合新時代信息化作戰技術,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最大時速【65 (99式)/70以上(99A)】,最大行程450公里,主要武器1×ZPT-98125毫米滑膛炮。
第五、六集《豹嘯長空(“飛豹”(JH-7)戰機研發紀實)》
主要講述殲轟-7,又名飛豹,對外名稱FBC-1(JH-7),是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由中國西安飛機製造集團與603研究所開始合作設計製造的一款雙發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其主要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該型戰機於1973年開始研發,至1988年首次試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其改良型殲轟-7A則在2004年公布。
第七、八集《東風破曉(“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研發紀實)》
東風-5(DF-5)洲際彈道導彈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導彈。1980年5月18日全程飛行試驗成功。自服役以來是我國核打擊力量的中堅。其衍生型東風五甲、東風五乙均面向新時期的作戰要求進行改良,性能上有了明顯提升。在可見的將來,創造多個“中國第一”的東風五系列還將繼續承擔核威懾任務。

幕後製作


《軍工記憶》第一季攝製組歷時十個月,行程數萬里,先後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餘家軍工廠所,採訪欒恩傑王小謨等近百位型號研製的親歷者,整理口述資料近百萬字。有些採訪對象直到被採訪前,家人都不知道他們曾經所做過的工作。採訪過程中遇到了一批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是軍人,可是當國家一聲令下,他們就能拿起背包說走就走,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獲得榮譽


20徠13年,《軍工記憶》之《水下長征》、《東風破曉》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獎。

作品評價


2013年,《軍工記憶》的前四集《水下長征》、《金戈鐵馬》、《豹嘯長空》、《東風破曉》在央視播出后,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有關專家認為,該片融史實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於一體,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了解軍工歷史和裝備發展的重要窗口,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生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