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村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梅塘鎮轄村

溪南村是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梅塘鎮下轄村,位於梅塘鎮北部,榕江南岸,與揭西縣隔江相望。聚落呈塊狀分佈,由30個自然村組成。溪南村由後巷、長溝、陳厝圍、溪南大寨、竹巷口、和平市、大園、新寨、油寮、黃公堀、柑新園、鯉魚埔、陂頭、竹興圍、二房、潭景、東山橋、紅頭堆、新梅園、老梅園、圩埔、柿腳園、進上、新村等自然村組成。

歷史沿革


宋元間,周氏一支從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移至廣東長樂縣,後分遷至此。因村落置建於榕江南岸,故名。另因初創村,房屋常遭火,謂此火地,遂以風水五行取榕江南岸用水鎮火之義而稱溪南,南潮語諧音即淋。現由20多個自然村組成,人口三萬餘。建於明清民國的古寨、古祠、古廟宇眾多,基本完好。有傳統制磚瓦工藝。春節有游神民俗,耍老爺獨具特色。歷史上有集市大埔圩、和平圩、堤畔圩等。是普寧西部第一村,現為中國古村落。
溪南在宋代已有人煙,元明時,周氏一族遷入,隨後村落的人文、經濟、規模等方面快速發展,明末至清代,這裡已是普寧西部第一大村,周氏成為一方望族,且為臨近乃至相鄰縣市多個周氏村落的發源地。溪南村轄區從最北的後巷到最南的湖埔有3.7公里,從村西新村到村東潭境有3.5公里,全村面積超6平方公里。溪南號稱有十里湖泊,村中水脈蜿蜒密布,而連通榕江。在這緣水的土地上,自元末歷經明清民國,先民陸續創有四十三寨:新村、王厝寨、對臼涵、進上、象爺、宅后、頂寨、埕腳、口寨、東山橋、柿柑園、湖埔、大簡庵、二房、紅頭堆、竹興圍、潭境內寨、潭境外寨、葫蘆寨、園內、柑園埔、李厝后、老梅園、新梅園、鯉魚埔、長堆、龍船坽、大埔圩、堤畔圩、和平市、大寨、油寮、大路頂、黃公窟、德安里、竹巷口頂寨、竹巷口下寨、陳厝圍、長溝、望道、後巷、庵圍、大園。這些寨隨著現代發展,又拓建新寨、新厝局、新樓局,數量之多,已無法統計。溪南的村域之廣寬,村寨分佈規模之龐大,人文沉澱厚重之水鄉風情。聚落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現代新建有多處鋼筋水泥樓房局。

地理環境

溪南村,隸屬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西北11.5公里處。
溪南村
溪南村

人口民族


全村總人口23295人,總戶數4536戶。全村總耕地面積4500畝,下設6個分支部。村民以農業為主,主產水稻、甘茨、蔬菜。有塑料製品廠、竹草加工等工業,有木雕木刻工藝,有零文寺等歷史古迹。梅棉公路貫穿全境,民風淳樸、治安穩定,村民安居樂業。

行政區劃


由後巷、長溝、陳厝圍、溪南大寨、竹巷口、和平市、大園、新寨、油寮、黃公堀、柑新園、鯉魚埔、陂頭、竹興圍、二房、潭景、東山橋、紅頭堆、新梅園、老梅園、圩埔、柿腳園、進上、新村等20幾個自然村組成。
名稱電話區號
後巷0663
長溝0663
陳厝圍0663
溪南大寨0663
竹巷口0663
和平市0663
大園0663
新寨0663
油寮0663
黃公堀0663
柑新園0663
鯉魚埔0663
陂頭0663
竹興圍0663
二房0663
潭景0663
東山橋0663
紅頭堆0663
新梅園0663
老梅園0663
圩埔0663
柿腳園0663
進上0663
新村066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有耕地4798畝,山地755畝。

生物資源

農業主種水稻、甘薯、蔬菜等,山林產柑橘、香蕉等。

經濟


有罐頭加工、竹帽、塑料等企業37家。村民利用榕江兩岸盛產綠竹,大力發展竹篾手工藝製品,單竹帽一項,年產量曾達250萬個,暢銷全國各地。有傳統制磚瓦工藝,至今已近二百年歷史。

社會


曾建有溪南電影院,后拆建。有中學1所,小學8所。屬革命老區。

文化


村中春節元宵有游神民俗活動,其中耍老爺獨具特色。有建於明清至民國時的古寨、古祠、古廟宇眾多,基本保存完好。歷史上有集市大埔圩、和平圩、堤畔圩,現存最後者即溪南圩。

交通


村西北是發源於普寧市峨眉嶂山地的潮汕第二大河流榕江南河,水路交通極其便利,木船由此可直通出海。縣道097線梅林-棉湖公路從村中南北貫穿,往南可接入國道238線安池公路。2014年被列為全國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