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3條詞條名為永安村的結果 展開

永安村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下轄村

徠永安村是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下轄村,俗稱土橋子、土橋村,位於新興鎮姚庄道北,距離縣城5公里,距離新興鎮街上1.5公里,村域內通甘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現有村民6000多人,15個村民小組,為全縣第二大行政村。

歷史沿革


1.永安村現是甘谷縣新興鎮管轄村,俗稱土橋村、土橋子。
2.一直以來,村名為土橋子(因村北部有一河(渠)溝,河(渠)溝上築有土橋而得名)。
3.1958年,漳縣、武山、甘谷三縣合一,同時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為土橋大隊;1962年分治恢復甘谷縣,為甘谷縣新興公社土橋大隊;后因村莊較大的緣故,分為兩個隊管轄治理即土橋、永安。
4.1978年底,實行改革開放;1980年包產到戶后,用永安大隊名。
5.1982年實行村民自治的村民委員會基層組織即永安村村民委員會。
永安村
永安村

行政區劃


永安村隸屬甘谷縣新興鎮管轄,為新興鎮下轄村中第二大村莊。有磚頭屲、土橋子、堡子來、垚上、前塔山、后塔山、堡溝來等自然村。
代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永安村村民委員會【62052310226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安村位於甘谷縣新興鎮姚庄村北,永安村南面為姚庄村(新興鎮街上),北為盤石村(俗稱雙碾子),村的西面是西山馬家屲、背後屲、趙家屲,山上與孫家坪村相接壤,村的東面是椅子山,東山上和八里灣鄉金家灣、姚家灣等村接壤,東南部與謝家莊村接壤、與楊家村隔河流相望,椅子山下有一河流散渡河從北向南流過,整體上是以河流為走向帶狀發展起來的村莊。

氣候特徵

永安村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干夏濕,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熱無酷暑,冬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氣溫25.4℃,最低(1月)月均氣溫-1.1℃。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37.3毫米左右,因受季風影響,降水量分佈極不均勻,冬季佔全年的3%,春季佔全年的21%,夏季佔全年的51%,秋季佔全年的25%。全年日照2350小時左右,日照率約50%,無霜期190天左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永安村大部分位於川區地帶,少部分區域是山地。

植物資源

永安村種植作物有冬小麥、洋芋、高梁、玉米、黃豆、油菜、藥材、瓜類、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

人口民族


永安村總計近2000戶,總人口60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6000餘人,流動人口200餘人。主體村民均為漢族。

政治


現任領導

村民委員會成員
主任:張祥有
委員:張孝忠張穎成謝小竹徐舉義
村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成員
主任:張進成
委員:張來成賈明
村民委員會議事委員會成員
主任:張穎成(兼)
委員:張三有張萬本張廣映張升俊張立生張永琪張邦定
張芝瑞張連連張虎娃張金有張建清張效狗張碎明
徐舉義謝小竹謝廣祿
(以上村民委員會成員於2016年12月26日永安村第九屆村民委員會選舉通過)

組織體制

實行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制度及村民自治制度。
設立農村基層黨組織機構即中國共產黨甘谷縣新興鎮永安村總支委員會。
設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即甘谷縣新興鎮永安村村民委員會。

社會


教育

位於永安村的教育機構有甘谷縣永安伏羲學校、甘谷縣土橋初級中學、甘谷縣新興鎮永安村幼兒園,以及民營興旺幼兒園等,且在本村最南部有一所縣裡的完全中學甘谷縣第二中學,村裡的孩子們上學條件優越。每年8月底,各類學校入學之際,全村就讀學子紛紛駛入學校,每到下課,路面上的學生流量、接送孩子的學生家長車水馬龍。
土橋初中校園
甘谷縣土橋初級中學是始建於1917年的土橋國民小學。新世紀以來,學校在以“內涵發展,特色辦學”為指導,以“規範化、高質量、有特色”為目標,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努力改善辦公條件,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004年起學校連續八年被評為先進學校,其中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被甘谷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先進單位,先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人才2004年被列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示範學校,在2005年學校獲社會治安優秀獎,在2006年獲甘谷縣教育系統平安示範校稱號,在2011年學校在天水市第12屆青少年書信文化大賽中獲優秀組織單位獎,在2012年1月被評為甘谷縣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
永安伏羲學校教學樓
甘谷縣永安伏羲學校(原名甘谷縣新興鎮土橋小學,2012年5月1日更名)始建於1917年的土橋國民小學,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2006年9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吳鴻清教授創辦“伏羲班”,致力基礎教育改革試驗。“伏羲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通過《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以及書法、武術、繪畫、器樂等教學,弘揚傳統文化,涵養人文情懷,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為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服務,努力培養品格高尚、抱負遠大、意志堅韌、體魄強健、才智傑出、情趣高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伏羲班”教學實驗不受現行教育大綱限制,自主設置課程,自主選擇教材。創辦以來,學生們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耳濡目染,誦讀啟智,涵養道德,詩書禮樂成為他們成長的助推器,教學實驗成績斐然。2011年10月,“伏羲班”25名學生應邀赴香港、澳門參加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演活動,並與當地4所學校師生進行廣泛深入交流,受到邀請方、參與活動的知名人士和當地有識之士的高度讚譽與充分肯定。同時,引起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的關注。2011年11月2日,朱鎔基親筆致信勉勵慰問“伏羲班”全體學生。2012年6月,在第三屆“書香天水讀書節”榮獲一等獎;2012年7月,中央電視台《城市1+1》頻道播出有關甘谷縣永安伏羲學校專題片,引起各級領導、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12年7月15日,榮獲“全國特色學校”稱號,受到教育部表彰獎勵。
甘谷縣新興鎮永安村興旺幼兒園雖作為一家民營幼兒園,在張芳琴園長的帶領下,自創辦起至今,學前教育蒸蒸日上,每年8月底,入學的3.5~5歲的兒童眾多。園內設施有滑滑梯、盪鞦韆等小孩子玩物品,班級模式有大班、中班、小班教學,同時張園長教學管理模式獨特、孩子們的學前教育接受知識更為優秀。隨著時光的流逝,興旺幼兒園走過了多少的春夏秋冬,已在群眾的心裡得到好評。

醫療衛生

有永安村衛生室,醫保刷卡,定期為人民群眾體檢。另有私人診所幾家,為群眾們提供便利的醫療條件。
有一位醫術精湛、為人和藹的一診所何大夫,他常年爬山涉水、治病醫療,診所內牆上錦旗掛滿,醫德高尚在人民群眾之間廣為流傳。
另有兩位老醫生,現已去世多年,即村裡有名的張大夫和李大夫,兩位老大夫醫術高超、為人友愛,在人民群眾嘴裡廣為讚頌。
還有甘谷縣新興中心衛生院駐村衛生室的謝醫生及一護士,熱情大方、樸素勤勞,輸液打針、出診診斷,更是在群眾心裡讚揚不已。

文化事業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十字路口婦女們廣場舞流行。
永安村
永安村

經濟


永安村耕地面積少,卻又人口多,人多地少的矛盾維持解決著村民的衣、食、住、行的問題,村民務農,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洋芋、黃豆、高粱等,部分群眾種植經濟作物有辣椒、油菜、花椒及白菜、包菜、胡蘿蔔、韭菜等蔬菜。部分群眾自家地里種植桃子、杏子、蘋果、梨子等水果,形成規模較小的果園。

金融服務

村內有一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站點為人民群眾方便存取款,領取種糧補貼、老年人養老金等。

商業發展

村內有大大小小超市、副食店、商店、水果超市等十餘家,為村民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各種店內商品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超市、副食店、商店可謂是“煙酒糖茶不缺、糕點零食齊全”。水果超市方便的使人們吃上新鮮的蔬菜。一頓飯一次菜。另外,有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修理店,使群眾交通工具的後勤工作有了保障;另有理髮店,方便群眾理髮,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油炸食品店,羊肉泡饃店,服裝店等商業站點,使村民們不必去三里之外的鎮上、甚至五里左右的縣城,就可以吃到佳肴的美味及穿上靚麗的新衣服。

其他事業

村內有中國移動營業點、中國聯通營業點、中國電信營業點方便的為人民群眾通信設備查詢、繳費等業務。村內自2006年春開啟了主體道路水泥面硬化的工程,2006年底完成了自彩門到庄北大渠堎的硬化。同時,以青蓮寺為中心,全村主線路上安裝了路燈,方便了夜間人們的出行,更好地為村裡的高中學生上下晚自習提供了便捷。還有村內的一些小巷道也安裝了路燈、硬化了路面。
永安村
永安村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甘谷脊獸
脊獸製作
脊獸製作
脊獸從清朝光緒末年“張大獸”經過四代傳承,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改革開放后,第四代傳人在繼承祖傳技藝的同時,又引進了河南唐之彩琉璃技術,將脊獸藝術不斷發揚光大。可是脊獸的歷史就早一些了,脊獸興起於清朝末年。從事脊獸製作的家庭幾十戶,現已被甘肅省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村內塔山群眾加快發展的優勢產業。

宗教

根據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村內大多數村民信奉道教,有部分村民信奉佛教,有少部分村民信奉天主教。

歷史文化

永安伏羲學校學生上課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自古以來,永安村是一個家家以“耕讀第”、“祥和居”、“平為福”、“泰和居”為門楣的村莊,崇文尚武之風盛行。如今,永安伏羲學校延續了這一古風。永安伏羲學校學生習讀《易經》《弟子規》等古語詩文的讀書聲伴著婉轉曼妙的葫蘆絲聲,稚嫩的童聲在永安村上空迴旋。

旅遊


風景名勝

清朝咸豐年間,來了一個廣太爺,坐甘谷縣令,他才一下橋子,看了一下甘谷的山形地理,對迎接他的鄉紳們說:“大像山是青獅、天門山是白象。青獅、白象把門,山上定有菩薩廟。”鄉人驚嘆:“有啊”!廣太爺搖著頭說:“可惜了這好風水!”眾人間:“為啥?”廣太爺說:“石山土苫頭,渭水向東流,清官不長久,叫臣不到頭。”眾人聽了忙問廣太爺有什麼辦法變一下嗎?廣太爺說:“北邊修個北塔,南邊建個南塔,可以助功名;中間修人魁星閣,功名就出來了。”建南塔,北塔、魁星閣的事就這麼定了。可是縣衙里拿不出錢,鄉紳們自告奮勇出錢,在磚頭屲修了北塔,在蔣家灣修了南塔,在柳家坪修了魁星閣。後來,甘谷果真出了舉人,進士和翰林。如今位於永安村磚頭屲的北塔現已廢棄,只留有遺址。
永安村
永安村

代表人物


張海,著名隴右的甘谷脊獸工藝製作大師。
張天俾,隴右著名的學者,曾任民國時期甘谷縣教育局局長。
張四維,重慶大學、黃埔軍校畢業生,抗日英雄。中學教師,書法家。
張智文,曾任公安部警衛局局長。武警少將警銜,正軍級。
張克讓,曾任甘肅教育學院副院長。
徠張發茂,曾任中共甘谷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張增福,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永安村
永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