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3條詞條名為張清的結果 展開

張清

岩石力學專家

張清,岩石力學專家,資深教授。長期從事鐵路隧道工程和岩石力學與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把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岩石力學與岩石工程領域,開創了岩石力學與岩石工程研究的新途徑,編寫多篇教材和論著,為我國隧道和岩石工程教學和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張清,1929年10月21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祖籍山東省。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訓練,1947年進入齊魯大學學習,在大學學習期間,傾向共產黨,嚮往革命,在1948年冬濟南剛解放時,通過黨領導的濟南市學聯介紹奔赴解放區參加革命(華北交通學院)。唐山市解放后,轉入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在大學期間,學習努力,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各項政治和社會活動,在擔任班長期間,嚴格要求自己而贏得全班同學的尊重。

個人經歷


1951年抗美援朝期間,張清不僅積極參加捐獻,還兩次赴朝,搶修飛機場,並立功授獎,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
1952年畢業后留校任教,被分配到施工教研室,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全面學習前蘇聯,新開設了很多我國從未開設過、教師也從未學過的課程,他剛到教研室,即被分配擔任“保安與防火”課程的教學,他竭盡全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7年10月調入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從事隧道與岩石力學專業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張清參加過許多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工作,先後參加過青龍橋大爆破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三堡複線大爆破工程設計和爆破準備工作、躍進渠大爆破設計與施工、車川口水庫定向爆破築壩工程爆破準備工作、朋頭水庫定向爆破築壩工程設計、南水水庫定向爆破築壩的設計和試驗工作等。
張清還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和試驗工作。1959年在三門峽複線大爆破開挖路塹工程中,積極參加工作和研究,寫出多篇論文;他負責均勻介質(黃土大爆破實驗研究)的專題研究,該專題為鐵道部組織協作項目,北方交通大學為主持單位,通過現場試驗及實驗,他分析整理出技術資料;1966年參加成昆鐵路會戰2201戰鬥組,完成了研製傳力油頂的設計製造工作及油頂耐壓、耐漏等專項試驗,后因其他原因研究工作被迫終止。
1984年被選拔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在美國的一年時間裡,他充分利用寶貴的出國機會,廣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思想,大量搜集有關研究資料,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且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新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即人工智慧技術在岩石力學與工程中的應用。回國后,他迅速組織人員開展研究,很快就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把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到岩石力學與岩石工程,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讚譽。他研製的“鐵路隧道圍岩分類專家系統”、“隧道及地下工程岩溶災害預報專家系統”、以及基於CASE-BASED REASONING 系統的“隧道支護設計系統”,特別是把“人工神經元網路”引入岩石工程,獲得了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機關刊物“國際岩石力學與礦業科學”雜誌主編J.A.Hudson教授的好評。上述成果對國內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本學科的技術問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多年來他在國內外雜誌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5篇。張清在人工智慧與隧道工程進行學科雜交方面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並有顯著應用成果,曾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1986年張清晉陞為教授,並作為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生導師開始指導博士研究生。他誨人不倦,教書育人,一生培養了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編寫出版教材和譯著3本。張清還在1994年被授予鐵道部部級優秀教師,1995年被授予鐵道部科技先進工作者,並獲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獲詹天佑成就獎。
張清曾擔任北京市第六屆和第七屆政協委員,為北京市的建設獻計獻策。在學術組織中先後擔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及第四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小組秘書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理事以及鐵道工程學會理事等學術兼職,在岩石力學、隧道工程學科享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