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

湖北省鍾祥市西南下轄鎮

石牌鎮隸屬於湖北省鍾祥市,位於鍾祥市西南部,東臨漢江,西與荊門市東寶區接壤,南與沙洋縣毗鄰,北與鍾祥市文集鎮、冷水鎮相連,漢江水道依鎮而過。

石牌鎮總面積295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13年,下轄51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83818人(2017年),其中居住於鎮區的人口有11027人。2013年,該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0.0648億元。

石牌鎮盛產豆腐,被稱為“中國豆腐之鄉”,古時因濱臨漢江,水路交通便捷,商賈雲集,有“小漢口”之稱。石牌鎮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文物古迹眾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沿革


漢朝,石牌地屬荊州刺史部江夏郡
三國時,名荊城,屬吳國荊州江夏鄂。
南北朝時,名安居縣,屬建安郡。
石牌鎮老街區
石牌鎮老街區
隋朝,改安居縣為昭邱縣,大業元年(605年).改昭定曰荊台,尋廢入當陽。
唐朝,貞觀八年(634年),以荊台土地歸併荊門,屬山南東道荊州荊門縣。
五代,屬後晉,南平王高季昌開府於荊台。地屬荊湖北路荊門軍。
宋朝,地屬荊湖北路荊門軍。
元朝,屬河南行省安陸府長壽縣。
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屬湖廣承天府鍾祥縣
清朝,屬安陸府鍾祥縣。
民國初年(1911年)設石牌鎮,屬鍾樣縣;三年(1914年)設警察分所。
民國三十年(1941年),遭日軍侵佔;1945年8月日軍投降。
石牌老街
石牌老街
1949年8月16日,石牌解放。
1949年7月,設石牌區,屬鍾祥縣。
1950年12月,石牌區改稱鍾祥縣第六區。
1951年1月,火山、麻城、斗笠等3個鄉劃歸荊門縣管轄。
1954年1月,復稱石牌區。
1956年6月,撤銷石牌區,設立石牌農村工作指導組。
1958年1月,撤銷石牌農村工作指導組,復立石牌區。
1958年9月,鍾祥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撤銷石牌區,設立石牌人民公社,原下轄的襄東鄉劃歸舊口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銷石牌人民公社,複名石牌區。
1975年11月25日,鍾祥縣撤區並社,撤銷石牌區,一分為二,將原石牌區的石牌鎮和王龍、李集、南湖、瓦瓷等4個人民公社合併為石牌人民公社,將原石牌區的皮集、雨霖兩個人民公社合併為雨霖人民公社。
1984年3月,鍾祥縣撤社建區(鎮),撤銷石牌人民公社,設立石牌區和縣轄石牌鎮。
1987年10月,鍾祥縣撤區並鄉(鎮),撤銷賀集區,設立賀集鄉;撤銷石牌區,將其區域併入石牌鎮。
2001年3月,撤銷賀集鄉,原賀集鄉行政區域劃歸石牌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石牌鎮下轄等51個行政村和石牌社區、賀集社區2個社區,鎮政府駐石牌社區北門街29號。
萬伏村樂堤村
王龍村白虎村
馬祠村羅坪村
蔡台村年豐村
真武村石崗村
唐灘村王坡村
曾台村王坪村
姚台村漢景村
鄒巷村桂竹村
曹咀村石巷村
楊祠村伍沖村
劉埂村橫店村
李集村周集村
關廟村賀集村
紅金村毛集村
三喜村何巷村
耿巷村白龍村
鄶坡村彭墩村
瓦瓷村皮集村
官堤村胡沖村
勤勞村胡劉村
鍾堰村鄭坪村
肖店村熊洲村
八姓瞄村銅橋村
洪山觀村丁沖村
黃金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牌鎮位於湖北省鍾祥市西南部,東臨漢江,西與荊門市東寶區接壤,南與沙洋縣毗鄰,北與鍾祥市文集鎮、冷水鎮相連;全鎮總面積309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北緯38°39′,東經104°04′。

地形地貌

石牌鎮屬半丘陵半平原湖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82米,最低海拔41.2米,全鎮丘陵62平方千米,佔49.6%,平原63平方千米,佔50.4%。鎮區所在地基本為平原地區,地勢略有起伏。

氣候特徵

石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平均溫度16.5℃,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最高氣溫達40℃,最冷月平均氣溫4℃,最低達-15℃。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春秋兩季多雨,秋季溫和,冬季乾冷,全年無霜期約24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石牌鎮礦產資源主要有漢江的鐵沙和石巷村的石灰岩。

生物資源

石牌鎮主要樹種有松樹、櫟樹、楊柳、意楊樟樹皂莢梧桐水杉、榨樹、荊條、竹;野生藥用植物有當歸、柴胡金銀花車前草等;野生動物有野雞、野兔、黃鼠狼、水獺、八哥、烏鴉、喜鵲、雁、貓頭鷹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石牌鎮總人口8.6萬人,其中居住於鎮區的人口有11027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牌鎮完成社會生產總值28億元,財政收入462.32萬元,國稅312.81萬元,地稅149.51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8650元。
2013年,石牌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7648億元,農業總產值7.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9092億元。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
石牌鎮農業種植以水稻、小麥、黃豆、油菜、棉花、蔬菜、花生為主,兼有畜牧、水產養殖業,主要農特產有水產品和蔬菜;2011年,石牌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5.95億元,糧食播種面積76648公頃,總產78485噸,每公頃單產10245公斤;油料播種面積3150公頃,總產9015噸;棉花播種面積1371公頃,總產1100噸;其它經濟作物面積417公頃,總產12500萬噸;生豬出欄41336頭;淡水養殖面積1945公頃,產量17319噸。2013年,石牌鎮實現農業產值7.3億元。

第二產業

2011年,石牌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6.36億元,有工業企業132家,職工4780人;縣級規模企業有7家,主要工業產品有農機曲軸、壓力容器、糧油、磚瓦等。2013年,石牌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76億元。2014年,石牌鎮鎮工業總產值15.04億元,較2013年增長2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家。

第三產業

彭墩農博園
彭墩農博園
2011年,石牌鎮境內有金融網點5個,年末存款餘額12.18億元,貸款餘額0.3億元,郵政儲蓄餘額1.9億元,函件業務2.5萬件;境內商業、服務行業共有700餘家,其中餐飲業(賓館酒店)6家,旅館業5家,理髮業26家,汽車、摩托車、家電維修行業16家,打字複印、照像影業5家,農資、化工、五金交電、建材、百貨、煙酒副食、服裝、糧油、日雜及醫藥等行業600餘家,營業面積5.5萬平方米;全年全鎮商業零售業銷售總額5.11億元。2012年,石牌鎮彭墩村接待遊客13萬人次,農產品銷售收入1.2億元。

社會


城鎮建設

2011年,石牌鎮有中心集鎮6處,分別為石牌、賀集、皮集、雨霖集、李集、瓦瓷集。小型村級集鎮有王龍、真武、鄒巷、肖店、胡沖、彭墩等。石牌主集鎮面積3.65平方公里,鎮區有古街道10條,新建有聽江大道、沿河街、北門街、寶塔河街、商城街、黃金路等6條街道,道路總長度1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15公里,人行道8公里,總面積182000平方米;配套建設標準花壇4000平方米,架設路燈80盞,標準公廁2座,垃圾池10個,垃圾處理場1個;修建排水道4390米;液化氣站2個。

教育

2011年,石牌鎮有初中2所,小學8所,幼兒園8所,在職教師439人,在校學生3537人,其中初中1003人,小學2534人;在園幼兒12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石牌鎮境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158人,門診部(所)2個,醫務人員116人;開設有內科、兒科、普外、骨外、婦產科、五官科、放射科等科室;有村衛生室50個,執證村醫89人;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4800戶,62842人,參保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石牌鎮境內落實城鎮低保戶389戶,513人,發放低保金74.15萬元;農村低保戶1418戶,1932人,發放低保金138.46萬元。五保老人290人,其中集中供養155人,分散供養135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集中供養2100元,分散供養1600元。

交通


石牌鎮境內有漢江石牌碼頭;滬蓉高速公路武(漢)荊(門)段跨越石牌東西,開設有進出口通道;過鏡公路有東寶區江山至沙洋公路24.3公里、石(牌)文(集)公路17公里。截至2011年,石牌鎮通村組硬化公路202公里,可通100%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有橋樑50座。

文化


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
根據2016年9月該鎮政府官網顯示,石牌鎮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保存完好的古街道12條,明清民居建築群落100多處。留存的主要建築有古戲樓、付氏民宅等;古文化遺址有大官堤遺址、萬子田遺址、彭家台遺址、上陳坪遺址、樂堤城址、瓦瓷窯址等6處;古墓葬有長崗嶺墓群、石崗墓群、肖家冢墓葬群、馮家雙冢墓等25處;古石刻有重修鳳台寺前後殿碑、重修崇果寺碑記、正氣凌霄匾等3處;革命遺址及墓葬有辛亥革命老人鄒榮煊墓、賀龍元帥祖籍地、石牌火神街56號、石牌老街等4處。

石牌鎮歌

石牌鎮鎮歌為《水墨石牌》,由黃旭升、費曉洪作詞,程大公作曲。歌詞:山水青,古街幽,悠悠漢江繞戲樓,天地新,古鎮秀,秀美石牌竟風流,漢江的縴夫走過門前的水埠頭,優雅的漢劇唱響街頭的古戲樓,石板青青,小巷幽幽,一把黃豆千張鄉愁,懷揣祖先的手藝闖五洲,水墨石牌,展開的畫軸,風情小鎮,四季錦繡,水墨石牌,靈動的水袖,千年古鎮,嶄新的春秋,漢江的兒女躍過時代的浪潮頭,古老的飛檐嚮往江邊的新港口,田野搖金,千秋豐收,漢水流銀,萬戶新樓,懷揣世代的夢想去追求,水墨石牌,展開的畫軸,風情小鎮,四季錦繡,水墨石牌,靈動的水袖,千年古鎮,嶄新的春秋,水墨石牌,展開的畫軸,風情小鎮,四季錦繡,水墨石牌,靈動的水袖,千年古鎮,嶄新的春秋。

特產美食

石牌豆腐
石牌豆腐
石牌豆腐
石牌鎮的豆腐製作可以追溯到漢朝。相傳三國時關羽在一次去襄樊視察途中,沿漢江回荊州途經石牌,見沿岸許多百姓患有紅眼病,遂向郎中請教如何治療。有郎中建議,將黃豆浸泡后磨漿,製成豆腐食用,可清熱下火。古鎮人就此發現了豆腐的優點,豆腐作坊自此在石牌代代相傳。石牌黃豆做出的豆腐有細、嫩、白的特點。2013年9月,《石牌豆腐製作技藝》成功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


石牌古鎮
石牌古鎮
石牌古鎮
石牌古鎮街巷格局基本保留原始面貌,有山街、上正街、集街、西街、衣街、東街、杉南街、藥王街、火神街、仁和街等老街10條,蘿蔔口等巷道3條。各街巷的連接通常採用丁字路口或“Y”字形方式,而“十”字出現較少。
石牌古鎮內閶門原為安全防衛所設,從其位置分佈看,均設在道路入口或連接點等人流停頓或交匯處,這些閶門也起著分隔空間的作用:同時將街道兩側建築山牆連為一體,圓弧形的門洞類似於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月洞門起著框景的作用。
彭墩鄉村世界
彭墩鄉村世界
彭墩鄉村世界
彭墩鄉村世界位於石牌鎮彭墩村,是國家4A級景區,主要觀光項目有村容村貌、農民住宅小區、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農民公園、彭墩文化廣場、彭墩文化藝術中心、農耕文化博覽園、購物一條街等八大項目數十個觀光景點。

代表人物


余秀華,石牌鎮橫店村人,出生於1976年,因為出生時倒產,腦缺氧而造成腦癱,余秀華無法干農活,也無法考大學,高二下學期便輟學回家。2014年,《詩刊》9月號重點推薦了余秀華的詩,寫了16年詩的余秀華,終於被大眾所識。余秀華的代表作有《搖搖晃晃的人間》和《月光落在左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