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帆

白少帆

白少帆,原執教台灣及海外,1982年定居北京。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華僑大學中文系主任兼藝術系主任,並任福建省文學學會副會長,中華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98年被國務院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終身館員。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人物經歷


白少帆
白少帆
白少帆從1947年起,在台灣順利完成了小學到研究生的教育,196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取得台灣大學法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青年時代,在巴黎攻讀哲學的白少帆從孔孟之道朝向馬克思主義過渡。60年代後期,愈加嚮往已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祖國大陸。1975年時任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1975年10月,他前往曼谷中國大使館尋求回歸的途徑而未果。返台後事泄,遭當局的政治迫害而妻離子散。1981年夏,他被釋之後離台赴歐,受聘於法國高等師範大學,擔任漢學研究生指導教授。在此期間,他拒絕以婚姻關係加入當地的國籍。1982年冬,白少帆作為“來華定居專家”,由當時的國務院科技幹部局引進回國,落戶北京。
白少帆回國以來,有鑒於祖國統一大業的需要,在專業上致力於台灣島區文學與文化學這一新領域的學科建設。有關的編著主要有:1988年的《現代台灣文學史》、1990年的《台灣文學思潮史》、1992年的《台港文學名作佳構賞析叢書》等。1995年起,他任《中華文學通史》古代卷編委,並為該卷增補了南明永曆至清代乾嘉時期的台灣部分。其中,《現代台灣文學史》一書,近千萬言,是兩岸文學界公認的開拓之作,且於出版后的10年間被兩岸高校普遍採用為教材。而白少帆教授在傳統期——明清及近代台灣文學史領域的研究,也以其“墾荒者”的足跡,受到學術界同行的推許。

擔任職務


白少帆自1983年起歷任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員、華僑大學中文系和藝術系主任、華僑大學台港澳暨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灣廣播顧問。他還是中國訓詁學會、中國作家協會、歐美同學會中國老教授協會全國台灣研究會會員。還擔任中華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福建省文學學會副會長等。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朱鎔基總理親自為其頒發聘書。

主要貢獻


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客歸春先——祖國東南旅訪日記》、《乙丑歲暮三帖》,編輯《中華文學通史·古代卷》,撰著《清代宦台詩作研究》,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思潮史》、《台港文學名作佳構賞讀》叢書(8冊)等。《現代台灣文學史》(選入1988年台灣《中國時報》風雲新書榜)獲1988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獎、國家民委第二屆高校優秀教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