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復孔絛蟲
圓葉目雙殼科的寄生蟲
犬復孔絛蟲Dipylidium caninum (Linnaeus, 1758)是犬和貓的常見寄生蟲。偶可感染人體,引起複孔絛蟲病。成蟲為小型絛蟲,長10~15cm,寬0.3~0.4cm,約有200個節片。頭節近似菱形,橫徑約0.4mm,具有4個吸盤和1個發達的、呈棒狀且可伸縮的頂突,其上有約60個玫瑰刺狀的小鉤,常排成4圈(1~7圈),小鉤數和圈數可因蟲齡和頂突受損傷程度不同而異。
犬復孔絛蟲蟲卵
成蟲寄生於犬、貓的小腸內,其孕節單獨或數節相連地從鏈體脫落,常自動逸出宿主肛門或隨糞便排出,並沿地面蠕動。節片破裂后蟲卵散出,如被中間宿主蚤類的幼蟲食入,則在其腸內孵出六鉤蚴,然後鑽過腸壁,進入血腔內發育。約在感染后30天,當蚤幼蟲經蛹羽化為成蟲時發育成似囊尾蚴。隨著成蚤到終宿主犬、貓體表活動,該處31~35℃溫度有利於似囊尾蚴進一步成熟。一個蚤體內的似囊尾蚴可多達56個,受染的蚤活動遲緩,甚至很快死亡。當終宿主犬、貓舔毛時病蚤中的似囊尾蚴得以進入,然後在其小腸內釋出,經2~3周,發育為成蟲。人體感染常因與貓、犬接觸時誤食病蚤引起。犬櫛首蚤、貓櫛首蚤和致癢蚤是重要的中間宿主。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動物門 - Cestoidea:絛蟲綱 - Cyclophyllidea:圓葉目 - Dilepididae:囊宮科 -Dipylidium: |
學名: | Dipylidium caninum(Linnaeus,) |
中文名: | 犬復孔絛蟲 |
中文拼音: | QuǎnFùKǒngTāoChóng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人體感染后臨床表現主要與感染的數量有關。一般可無明顯癥狀,感染嚴重者尤其是兒童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間或有腹痛、腹瀉,因孕節自動從肛門逸出而引起肛門瘙癢和煩躁不安等。診斷主要依靠糞便檢查,發現蟲卵或孕節即可確診。
犬復孔絛蟲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犬和貓的感染率很高,狐和狼等也有感染。但人體復孔絛蟲病比較少見。全世界至今報道僅200例左右。患者多為嬰幼兒,並有一家人同時受感染的報道。我國僅有數例報告,散在北京、遼寧、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四川、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除2例為成人外,其餘均為9個月~2歲的嬰幼兒,這可能是因為兒童與犬、貓接觸機會較多的緣故。
防治措施同膜殼絛蟲,即注意治療患者,滅蚤和講究衛生。家庭飼養犬、貓的尤應注意定期給動物滅蚤和驅蟲,以防人體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