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田雞
秧雞科田雞屬動物
紅胸田雞(學名:Porzana fusca)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共有4個亞種。小型涉禽,體長19-23厘米。嘴粗短,跗蹠較中趾連爪長度為短。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並與第3枚初級飛羽幾等長。第1枚初級飛羽約與第6枚或第7枚等長。上體深褐色或暗橄欖褐色,頦、喉白色;胸和上腹紅栗色,下腹和兩脅灰褐色、具白色橫斑,腳紅色。棲息於沼澤、湖濱與河岸草叢與灌叢、水塘、水稻田和沿海灘塗。主要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水生植物葉、芽、種子為食。常在黎明、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隱藏在灌叢與草叢中。性膽小,善奔跑和藏匿,飛行也很好。分佈於日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中國。
紅胸田雞
大小量度:體重♂69-85g,♀65-75g;體長♂215-230mm,♀193-225mm;嘴峰♂20-22mm,♀18-22mm;翅♂105.3-116mm;♀102-110mm;尾♂46-53mm,♀44-51mm;跗蹠♂33-37mm,♀32-3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沼澤、湖濱與河岸草叢與灌叢、水塘、水稻田和沿海灘塗與沼澤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林緣和林中沼澤。棲息地高度為海拔160-2100米。
部分夏候鳥,部分留鳥。春季於4月遷到繁殖地,秋季於10月遷離繁殖地。常在黎明、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多隱藏在灌叢與草叢中。性膽小,善奔跑和匿藏,飛行也很好,飛行快而直,一般緊貼水面或地面飛行。但通常飛不多遠又落入草叢和蘆葦叢中。飛行時兩腳懸垂於下,一般很少飛行。善游泳。
雜食性,吃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水生植物的嫩枝和種子以及稻秧等。大多在隱蔽處覓食,偶而也到蘆葦邊覓食。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越南。
旅鳥:阿富汗、聖誕島。
紅胸田雞
分佈較廣,見於北京(南苑、東郊)、內蒙古(巴彥淖爾盟)、遼寧(鳳城、丹東、大連、營口、蓋縣)、吉林(梅河口、吉林、延邊)、黑龍江(興凱湖)、江蘇(鹽城、淮陰、徐州、連雲港)、浙江(黃岩、永康、建德、溫州、麗水)、安徽(霍山、金寨、合肥、當塗石臼湖)、福建(邵武、建甌萬木林)、江西(南昌)、山東(青島)、河南(大別山北坡、衛輝市龐寨)、湖南(東洞庭湖)、海南(文昌、瓊山、五指山)、貴州(綏陽、貴陽、貴定、從江)、陝西(秦嶺),多為夏候鳥;四川(成都、西昌)、雲南(昆明、新平、景東、江城、耿馬、騰衝、蒙自、金平、河口、劍川、巍山、潞西)、台灣為留鳥;在香港為罕見冬候鳥和旅鳥。
繁殖期3-7月。成對營巢於水邊草叢和灌叢中地上,也營巢於水稻田田埂上草叢中。巢甚隱蔽,四周常有蘆葦或高草掩護。每窩產卵5-9枚,卵淡粉紅色或乳白色、被有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31mm×23mm。卵產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共同撫養幼鳥。雛鳥絨羽亮黑色,下體較褐,體色隨日齡增長而變褐。出殼1-2天離巢,最初幾天由雙親餵食。
紅胸田雞(4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1. | 紅胸田雞普通亞種 | Porzana fusca erythrothorax |
2. | 紅胸田雞指名亞種 | Porzana fusca fusca Linnaeus |
3. | 紅胸田雞琉球亞種 | Porzana fusca phaeopyga |
4. | 紅胸田雞斯里蘭卡亞種 | Porzana fusca zeylonica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