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卬
司馬氏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
司馬卬(?-公元前205年),司馬氏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為殷王。周朝諸侯王晉始祖元武皇帝程伯休父的嫡系後裔。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為殷王。漢二年三月(前205年),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被虜后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
巨鹿之戰后,司馬卬跟隨項羽入關。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司馬卬因平定河內,屢立戰功,於是項羽分魏國土地為西魏、殷兩國,封司馬卬為殷王,王河內。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漢王劉邦從臨晉渡過黃河,攻下河內之地,俘虜殷王司馬卬,將其地設置為河內郡。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項羽本紀》載:“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這段歷史與史書的記載相合,說明了民間傳說的可信性。
在孝敬村的四個大十字街口,古時有四個石羊,群眾稱為“石獅”,傳說為司馬卬誕生的信物。司馬卬為什麼要用羊作出生的信物呢?據群眾分析:1.很可能司馬卬出生肖肖羊。十二生肖,六十花甲在我國周朝已有了。秦漢之際,司馬卬用羊來作出生的信物,很可能其肖羊。司馬卬被封為殷王時,為公元前206年,其干支為乙未,為羊年,據此推斷,司馬卬很可能出生於公元前242年(封王時36周歲),或公元前254年(封王時48周歲)。2.司馬卬對母至孝,在村內四個大字街口放上四隻石羊,即用石羊來代表他自己,讓母親走到哪裡都看得到他,使他時時與母親相伴。
《晉書》《宣帝紀》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此官克年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王立為殷王,都河內。后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變。量生潁川太守儁,字元異。儁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這段記載表明:1.司馬懿是司馬卬的十三世孫。2.孝敬村是司馬卬的家園,也是其子孫的家園——“子孫遂家焉”。到司馬懿時,司馬氏家園仍在孝敬里,即現在的孝敬村。毛傳:“里,居也,二十五家為里”。《懷慶府志》:“每里十甲,每甲五戶”。從孝敬里到孝敬村是村莊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柏壁寨即現在的博愛縣唐村。過去,柏壁寨全村共姓一個姓:司馬氏。明洪武四年,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柏壁寨,才打破了司馬氏的一統天下。據村中的李姓長者言,過去常聽司馬家族的人說,司馬卬的母親就是從柏壁寨(唐村)出去,討飯到孝敬村,在那裡生下了司馬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