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張鎮

開張鎮

開張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地處永濟市東北部。

1949年,開張鎮境域屬永虞縣第四區;1984年9月,由開張公社改為開張鎮。截至2018年末,開張鎮戶籍人口為41916人。截至2020年6月,開張鎮下轄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民生村。

2018年,開張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建置沿革


1949年,屬永虞縣第四區。
1953年,屬虞鄉縣。
1958年,屬運城縣
1961年,為永濟縣開張公社。
1984年9月,開張公社改為開張鎮。
1994年,屬永濟市。
2001年4月,黃營鄉併入開張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9月,開張鎮下轄15個村。
2001年4月,增設黃旗營、高淮、朱家莊、寒暑、土橋、石橋、楊村、三義、牌首、棗圪塔、城子埒11個村,開張鎮下轄26個村。
截至2011年末,開張鎮下轄東開張、西開張、民生、古城、杜村、毛營、田營、東陳、王店、南營、勝光、宋家卓、普樂頭、楊村、楊庄、常旗營、黃旗營、城子埒、三義、高淮、寒暑、石橋、土橋、朱家莊、牌首、棗圪塔26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開張鎮下轄23個行政村:東開張村、普樂頭村、楊庄村、常旗營村、勝光村、南營村、王店村、田營村、毛營村、東陳村、宋家卓村、古城村、杜村、民生村、黃旗營村、石橋村、棗圪塔村、城子埒村、朱家莊村、寒暑村、三義村、高淮村、土橋村,鎮人民政府駐民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張鎮地圖
開張鎮地圖
開張鎮地處永濟市東北部,東鄰卿頭鎮,南與虞鄉鎮毗鄰,西與城北街道接壤,北與臨猗縣七級鎮相連,距永濟市區約18千米,區域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開張鎮位於運城盆地,地勢低平。

氣候

開張鎮年平均氣溫14.1℃,一月份氣溫-7.3℃,七月份達27℃,年降水量為530—600毫米之間。

水文

開張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涑水河姚暹渠2條;河流總長度15.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涑水河,從東至西流經境內普樂頭、東開張、民生、西開張等村,長12.8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開張鎮有耕地面積8.7萬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開張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898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1所,在校生1705人,專任教師1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58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開張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66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81人,經營管理人才928人,技能人才214人,農村實用人才840人。

文體事業

2010年底,開張鎮文化站室外場地面積達2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室內設圖書閱覽室、棋牌室、書畫室、文體器材室、資源共享室、特色文化展示室、文藝活動室等,室外場地設水泥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場地等,還配備了先進的投影儀、液晶電視、電腦、數碼調音台、電子鋼琴等設備,有各類圖書6000餘冊。
2011年末,開張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61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90人。開張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東開張村百人秧歌、棗圪塔村凱通鑼鼓、常旗營村木偶戲等。2011年末,開張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8%;有廣播喇叭40隻,通響率45%。2011年末,開張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105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79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交通


開張鎮高速路
開張鎮高速路
開張鎮有運風高速路從境內橫穿東西,高速路黃營出入口位於境內黃營村南,永卿路、於黃路、干古路等道路貫穿全境。截至2011年末,開張鎮有縣級公路2條,總長25.5千米。

環境資源


自然環境:開張鎮位於運城盆地的一部分,地勢低平,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涑水河在開張境內全長12.8公里,貫穿城子埒、楊村、普樂頭、民生、東開張、西開張6個行政村,河深2.5——3米,河寬8米。年平均氣溫14.1℃,一月份氣溫達零下7.3℃,七月份達27℃。年降水量為530-600毫米之間。
人口耕地:開張鎮轄26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168個居民組,10090戶,42042口人,勞動力19000餘人,人口全部為漢族。其中城鎮人口 580人,佔總人口的 1.38%。農村人口 41462 人,佔總人口的 98.62%。總人口中男性 21105人,佔總人口的 50.20% ,女性 20937人,佔總人口的 49.80%。全鎮耕地面積113685畝,人均耕地2.8畝。
交通:運風高速路從境內橫穿東西,高速路黃營出入口位於境內黃營村南,永卿路、於黃路、干古路等縣級道路貫穿全境,交通優勢十分明顯。2008年全鎮基本實現了村通水泥道路全覆蓋,2010年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

經濟發展


開張鎮的文導產業是棉花、小麥、棗樹、早熟杏、蘋果、蔬菜等、其中棉花面積 8 萬餘畝,加上農民在外承包地種植超過 10 萬畝、號稱“三晉植棉第一鎮”。多年來,還是優質糧棉基地鎮。產業結構調整以後,其它產業異軍突起,成立“棗樹協會”、“早熟杏協會”、“春桃協會”、“無籽葡萄協會”等,有農民經濟人68個。2010年,開張鎮農村就業人員達 31256 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 22312 人 71.4% ;第二產業從業人員 859 人,占 2.7% ;第三產業從業人員 8085 人,占 25.9% 。
在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全鎮立足本地資源穩步發展民營企業。惠暢棉紡織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土布和純棉被褥等遠銷運城、太原、西安、北京等地,產品供不應求。紅旗麵粉廠和三康麵粉廠除面向周邊地區產銷麵粉外,還生產小麥胚芽粉餃子粉、農家手工花饃等。宏光制刷有限公司生產的各種工業和民用刷子以及開張棉機廠生產的各種棉花加工機械銷往全國各地,出口到了東南亞等地。田營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紅薯粉條和常營挂面廠生產的手工空心挂面享譽周邊地區。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張鎮近年來加快了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鎮有省級新農村示範村1個,省級推進村10個,其餘15個村均為市級帶動村,全鎮各村有村級小遊園或廣場20餘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到了全覆蓋。
全鎮按照“穩糧棉,興畜牧,增林果”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2010年,全鎮小麥面積34181畝,棉花面積57660畝,棗、梨、杏等經濟林面積達25785畝。全鎮正朝著棉紡大鎮、畜牧大鎮、林果大鎮和周邊地區農副產品流通集散地的奮鬥目標穩步前進。
2012年,全鎮糧食總產達62593噸,人口自然增長率5.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億元,招商引資2.7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突破4億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較好地完成了鎮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狠抓結構調整不放鬆,實現農民增收效果明顯
1、是著力發展亮點農業。重點打造全市55項重點工程之一的開張鎮萬畝棗樹產業園區,以東開張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村莊,佔地面積9300畝,已栽植各類優質棗樹6000畝。
2、是著力建設專業化組織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組織體系,重點扶持棗業、核桃等10餘家專業合作社,切實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促進了我鎮農民節支增收。
(二)狠抓民生實事求突破,實現“五個全覆蓋”成效顯著
1、街巷硬化全覆蓋工程。全年共完成硬化任務38公里,全鎮街巷硬化實現全覆蓋。
2、農村便民連鎖超市全覆蓋工程。在政府駐地建成配送中心一個,在各村建設農村便民連鎖超市26家,提前一年實現便民連鎖超市對行政村的全覆蓋,為廣大農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3、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工程。全年共完成了勝光、毛營、楊村、西開張、杜村等5個村的文體廣場建設;三義、古城、高淮、土橋、勝光、毛營、楊村、西開張、杜村等9個村的健身器材全部安裝到位。農村體育健身基礎設施、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覆蓋率達100%。
4、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工程。全鎮26個村目前已有16700人辦理了養老保險手續,全年保費徵收完成270萬元,超額完成了市上下達的任務。
5、農村困難戶群眾建房工程。按照“農民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的原則,努力實現讓困難群眾惠有所取、住有所居。40戶新房已經全部建成。
(三)狠抓部門工作求發展,實現社會事業長足進步
1、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加大教育設施建設力度,教育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增強,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投資70萬元,建成開張示範幼兒園和牌首幼兒園2個高標準公立幼兒園。投資100萬元,完成開張小學、東開張小學、黃營小學3個標準化學校建設。
2、全面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努力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建設,醫療服務、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僅用三天時間,在全市率先完成新農合236萬元的籌資任務,農民參合率達100%。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完成棗樹產業園區2000畝栽植任務,全年通道綠化10餘公里,新建園林村5個,共栽植各種花卉苗木50000餘株,新增綠化面積3300畝。
4、認真開展計生工作。全面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開展計生法規、科普知識大宣傳、計劃生育孕前信息大普查、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大排查、計劃生育措施大落實、社會撫養費徵收大兌現、“關愛女孩”大行動等活動。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4‰,人口自然增長率5.32‰,計劃生育率達86.45%,統計準確率100%,切實穩定了我鎮的低生育水平。2012年,我鎮計生工作被省計生委評為“全省依法行政示範鎮”,獲得永濟市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先進獎”和“免費學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完成獎”。
5、高度關注民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妥善安排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完善低收入者救助制度,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一批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6、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在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實施東北腹地排水工程,共開挖排水渠50公里,解決了每年雨季澇災問題;新修防滲渠道16公里,增加黃灌面積7000畝,進一步改善了我鎮的農田水利條件。
7、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投資200餘萬元,對大街進行了柏油復鋪,並大力實施了“修、整、拆、裝、管”五項措施,實現了街道綠化、美化。
8、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以東開張、田營、王店、東陳、普樂頭、黃營、高淮為核心,全面推進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建設。投資500餘萬元,硬化街巷,整修田間路,實現園區道路大循環;投資200餘萬元,栽植各類綠化苗木要10萬餘株,安裝路燈350盞,改廁、改圈400戶。
9、司法、民調、農經矛盾調解工作同步推進。全年共受理案件57件,達成協議的43件,撤訴7件,轉法院7件,調解成功率88%,有效地維護了農村穩定。

綜述

2011年,開張鎮農民人均純收5000元。
2012年,開張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億元,招商引資2.7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突破4億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
2018年,開張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農業

2010年,開張鎮小麥面積34181畝,棉花面積57660畝,棗、梨、杏等經濟林面積達25785畝。
2011年,開張鎮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2010年增長9.1%。開張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開張鎮生產糧食56908噸。開張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開張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開張鎮生產肉類1140噸;畜牧業總產值2200萬元。2011年,開張鎮水果種植面積32500畝,產量946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棗、桃等。
2012年,開張鎮糧食總產達62593噸。

工業

2011年,開張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2億元,比2010年增長11.5%。2011年,開張鎮規模以上有工業企業1家,職工3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

商貿

2011年末,開張鎮有商業網點180個,職工189人。2011年,開張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8%。

郵電業

2011年,開張鎮郵政業務收入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80萬元。

社會狀況


教育衛生:全鎮共有初中2所、小學12所、中心衛生院1所、分院1所、集貿市場1處,鎮區臨街商戶200餘戶,各種配套設施完善。2010年底,全鎮2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通衛生室。100%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文化體育:全鎮有農民文化團隊20支,其中東開張村的百人秧歌、棗圪塔村的凱通鑼鼓、常旗營村的木偶戲更是享譽全市。鎮綜合文化站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二十多年來,在歷屆黨委、政府關懷重視下,一直致力於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到2010年底文化站室外場地面積達2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站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近年來,開張鎮黨委、政府,把繁榮農村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充分利用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這一平台,輻射各村文化大院,積極舉辦文化活動,用先進的文化引領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09年被評為全省先進鄉鎮綜合文化站
名勝古迹:解梁古城位於古城村東的,是山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古城為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之一的智伯所建。該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紅色教育基地——­­中共虞臨永支部舊址紀念碑,永濟第一黨支部舊址紀念館,位於西開張小學內,1929年8月中共永濟第一個黨支部在這裡誕生,從此這裡就成了永濟革命活動的“策源地”。近年來為了讓後人更好地飲水思源,不忘先烈們的勛業,市委、市政府把這裡作為永濟市的黨員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黨員來這裡參觀,新黨員在這裡舉行入黨儀式,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在這裡走進歷史,探尋革命先烈的足跡,感受他們的革命激情。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開張鎮因取開放、不閉塞之意而得名。

文物古迹

開張鎮古迹有解梁古城、中共虞臨永支部舊址紀念碑等。
解梁古城位於開張鎮古城村東,是山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古城為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之一的智伯所建。該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千米,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中共虞臨永支部舊址紀念碑位於西開張小學內。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中共永濟第一個黨支部在該地誕生,從此該地就成了永濟革命活動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