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學
檔案學
檔案學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是旨在對文件從其形成之初到最終被銷毀或作為檔案永久保存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控制,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以守護國家、社會和組織的記憶,滿足人們的信息和知識需求的專業。
徠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件和檔案全程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運用,受到有關文件撰擬與處理、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相關方法與技能的系統教育和訓練。
20世紀30年代,中國檔案學產生。中國史學界整理明清檔案與文書改革運動是促使近代中國檔案學產生的內在文化動力與直接誘因。隨著文書檔案改革運動的深入,檔案專業教育應勢發展並培養出大量適應近現代檔案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
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武昌文化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檔案管理專科的學校檔案管理專科的成立和私立崇實檔案學校的開辦,以及國民黨政府對軍政人員的業務訓練等檔案教育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了檔案學的發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中國國家規模的檔案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學學科體系開始重新構建。
195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關於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檔案學及其輔助科學目的科學研究工作,以提高科學水平”的任務。同年,檔案學被列入《一九五六九六七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草案)》中。
檔案學
1953年出版的陸晉蘧所著的《檔案管理法》一書,將蘇聯先進檔案管理理論和經驗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以吳寶康先生等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肩負起研究檔案學的重任,並通過集體的共同努力確立了中國檔案學的基本框架,其標誌就是所編寫的各種講義、教材。
20世紀60年代,中國檔案學有了明確的理論指導思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注重對檔案工作實踐經驗的提煉和概括。
1963年,中國國家計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同組織修訂了全國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批准頒布了《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在14種文學本科專業中包括了歷史檔案專業。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檔案學研究和思想理論受“左”的錯誤思想影響和控制,檔案學研究理論被搞亂、工作被歪曲,檔案學學科研究基本處於停頓狀態。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后,檔案學事業開始走上了恢復、整頓、發展和提高的道路。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檔案學專業代碼由060203更改為110502。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檔案學專業代碼由110502更改為120502。
檔案學
該專業培養具備檔案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知識、信息技術和檔案管理專業技能,適合在各級檔案局、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檔案部門、信息部門、文秘部門從事文件管理、檔案管理、信息管理、秘書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和創新型專門人才。
學制與學位
檔案學專業本科基本學製為4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但修業年限不得少於3年。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學生完成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的,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設雙學位或輔修專業,制定課程學分和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知識要求
檔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較廣博的通識知識、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全面的專業知識。
通識知識主要包括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識。
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國防、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外語、體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確知識,歷史學、管理學、信息資源管理、現代信息技術、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學科基礎知識。
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檔案學原理、檔案管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檔案保護技術、電子文件管理、中外檔家事業發展與建設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文件管理系統設計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歷史檔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能力要求
檔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較強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
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獲取和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與書面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與決策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
專業技能主要包括從事文件和檔案的全程管理、技術運用、檔案法律政策和標準規範建設等能力,具體包括:文件管理,檔案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編研、利用,信息獲取與鑒別、信息組織與分析、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運維等業務操作的技術和能力,以及與檔案管理相關的政策分析、制度建設、管理決策、監督控制、質量管理、效能改進等能力。
檔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應具有可開發性。
素質要求
檔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應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索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體魄。
檔案學專業課程體系總體框架由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論文(設計)三部分構成。
理論課程主要包括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實訓)、實習、創新創業訓練與社會實踐等。
論文(設計)主要包括學年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
課程設置原則
檔案學專業課程體系總體框架設計的基本原則與依據是:
(1)遵循檔案學專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
(2)貫徹終身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
(3)符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原則;
(4)符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5)符合基礎厚、知識新、專業精,增強發展潛力和適應性的原則;
(6)符合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規範要求。
通識類課程
各高校根據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和各自的具體情況,開設有關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方面一般性知識的課程。
基礎類課程
基礎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各高校根據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和自身的具體情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國防教育、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外語、體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相關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開設。主要包括:
(1)歷史學基礎:旨在使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具備基本史學素養、掌握中國通史基礎知識的相關課程;
(2)管理學基礎:旨在使學生掌握管理學基本原理、管理工作基本技能的相關課程;
(3)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資料庫系統、信息和通信技術最新應用工具等;
(4)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獲取與鑒別、信息組織與分析、信息檢索與利用等。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各種常用的定性、定量的調查、分析和預測方法。
專業類課程
專業課程分為專業主幹(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方向(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主幹(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括:
(1)檔案學概論。關於檔案、檔案工作和檔案學基本理論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檔案學專業思維方法;
(2)文書學(或文秘學)。關於公文寫作和文書處理的知識,培養學生從事文書工作的能力。
課程類型 | 課程模塊 | 主要科目 |
---|---|---|
理論課程 | 通識課程 | 根據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和各高校的具體情況,開設有關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一般性知識的課程。 |
基礎課程 | 公共基礎課程由各高校根據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和各自的具體情況,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國防教育、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外語、體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相關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和具體情況,開設與歷史學基礎、管理學基 礎、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管理、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方面相關的課程。 | |
專業課程 | 專業主幹(專業必修)課程包括檔案學概論、文書學(或文程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或企業檔案管理、專業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技術、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含檔案文獻編纂學)、電子文件管理(含檔案信息化或數字檔案館)、中外檔案事業史等。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選擇開設其中的6~8門,並可在不改變課程基本內容與功能的前提下適當調整課程名稱。 | |
專業方向(專業選修)課程由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設置。 | ||
實踐教學 | 課程實驗(實訓) | 包含在相關理論課程中。 |
實習 | 包括畢業實習、自主實習、創業。 | |
創新創業訓練 | 包括創新性研究訓練、學科競賽、創業設計等。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 況設置。 | |
社會實踐 | 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社會調查、專業參觀考察等。各高校可根據 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設置。 | |
論文(設計) | 學年論文(設計) | 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設置。 |
畢業論文(設計) |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任選其一。 | |
參考資料來源: |
課程實驗
以下課程中實驗課時所佔比例應不低於總課時的20%:現代信息技術、文書學(或文秘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或企業檔案管理、專業檔案管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含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保護技術、電子文件管理(含檔案信息化或數字檔案館)。
其他課程可酌情安排課程設計或課程論文。
實習
實習包括畢業實習、自主實習和創業。
畢業實習由院系根據教學計劃,統一安排學生在校內外實習基地、校內外檔案或相關專業機構實習。學校教學計劃安排的畢業實習一般不少於4周。畢業實習之前,院系或指導教師應制訂實習計劃(方案);畢業實習結束后,學生應提交實習報告,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畢業實習的表現評定成績。特別情況卡允許學生自行聯繫畢業實習,但實習計劃(方案)須經院系或指導教師審核批准。
自主實習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內或校外相關單位實習。
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內容和形式的創業。
創新創業訓練
主要指創新性研究訓練活動、學科競賽、創業設計等。
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設置。
社會實踐
主要指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社會調查、專業參觀考察等。
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具體情況設置。
教師隊伍規模和結構
承擔檔案學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含外聘教師,以下簡稱專業教師)應不少於8人。
檔案學專業教師隊伍應具有合理的年齡結構;具有合理的學歷結構,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的比例應不低於80%;具有合理的職稱結構,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應不低於40%;具有合理的學緣結構,在非任職院系或非檔案學專業取得某一學位的教師的比例不低於40%。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具有檔案學專業背錄(在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任一層次均可)的專業教師比例應不低於50%,
具有其他學科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比例應不低於20%,有條件的高校,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
各高校的檔案學專業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1年以上校外文件和檔案管理實踐工作經驗,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1年以上校內管理工作經驗(包含擔任班主任、輔導員)。
各高校應積極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人才,擔任專家、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
檔案學專業教師應該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具有國家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通過上崗培訓。
檔案學專業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職業操守;應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理與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應能通過學習、研究與實踐,提高教學能力;應具有科研能力,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應具有紮實的檔案學專業基礎知識和很強的檔案管理業務技能,了解了解本領域發展的最新趨勢,能提出和解決前沿性的學術問題,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
信息資源要求
理論課程的教材選用應符合教學大綱或專業規範,基礎課程的教材應為正式出版教材,專業課程至少應有符合教學大綱的講義。
學校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應擁有覆蓋檔案學各分支學科、各科目課程的圖書、刊物、資料、數字化資源,其中包括重要的外文(英文)書刊。生均圖書資料不少於50冊(份),生均年購置圖書資料不少於10冊(份)。
教學設施要求
各高校應建立虛報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應建立符合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幹課程實驗要求的專業實驗室。專業實驗室至少能提供文件管理、檔案整理、檔案保護、電子文件管理系統、數字檔案館方面的實驗條件。專業實驗室設備的固定資產總額應不少於200萬元。
應有3個以上相對穩定的校外創業基地、實習基地。實習基地應符合專業實踐教學需要,提供規範的實習內容。應規範實習基地指導教師的避選,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新開辦檔案學專業的辦學經費一般不少於200萬元(不包括固定資產),主要用於教學團隊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購置圖書資料等。每年正常的生均教學運行經費不少於1000元。
質量管理體系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制定專業教學質量保障、監控與評估辦法及實施細則。對專業定位、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管理評審、教學評估、公眾監督,以及教學質量監控機構、責任人及職責等予以明確規定,建立起對教務運行、教學過程、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劃修訂、實踐教學改革等全方位、分層次的質量管理體系。應定期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檢查與評估。
質量管理機制
建立日常管理、定點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1)日常管理
由院長(系主任)或分管本科教學的副院長(副系主任)負責執行本科教學質量日常管理。
(2)定點管理
由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等對教學質量控制點進行定點管理。
(3)定期管理
由學校、院系、教研室組織定期管理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認證)、專項評估等工作。
質量管理措施
(1)建立領導聽課制度
學校、院系、教研室等各級領導都要不定期地完成聽課任務,及時掌握教學一線的信息,把好教學質量關。
(2)建立專家督導制度
學校、院系兩級均應聘請專職的教學督導組專家(退休或在職),不定期隨堂聽課或開展其他教學督導工作,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3)建立同行評議制度
徠教師之間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交流、競爭、提高的氛圍,每個教師須有一定的聽課工作量。
(4)建立學生評教制度
採集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教學相長。
(5)建立用人單位反饋制度
採集學生就業后的用人單位反饋意見,以達到了解培養學生的質量水平、促進教學質量完善提高的目的。
(6)建立持續改進位度
通過領導聽課、專家督促、同行評議、學生評教和用人單位反饋,及時掌握教學質量狀況,認真分析現存不足及原因,及時採取相應改進措施,持續提高教學質量。
“五個一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即要求學生“寫好一手好字,講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學好一門外語,掌握好一台電腦,發表一篇文章”。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檔案學科的實踐環節。老師帶領學生到實驗室或檔案室,進行文書立卷、著錄標引方面的實際操作;並結合授課內容將其帶領到校外的檔案館、檔案室參觀,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在培養目標上,強調處理好知識、能力和素質之間的關係,在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檔案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先進信息技術和檔案管理的專業技能,能在國家黨政機關、各類檔案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檔案管理、文件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該模式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重點培養檔案學專業學生的三大能力,即較強的實踐能力、專業的適用能力和管理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在檔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根據檔案學專業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優化檔案學專業課程模塊,適當減少理論課程比例,加大實踐課程和應用型公選課程比例。
"以本為本"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基於“以本為本”,把檔案學專業畢業要求細分出若干指標點,與課程一一對應,確保每一個課程在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有效性,從而為必修課、選修課,考試課、考查課的確定奠定基礎。
該模式將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制定圍繞檔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突出檔案學專業的特色,體現檔案學專業的特點。該專業課程體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定的檔案學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緊緊圍繞未來職業的需求,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設置與網際網路+時代密切相關的課程,如數據管理等。選修課以拓寬專業知識領域為目標,設置時增加選修課門數和學分佔比,使學生掌握檔案學、信息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開闊專業視野,為學生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該專業的研究方向主要為(全日制)檔案信息化、(全日制)檔案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和(全日制)檔案學基礎理論與發展。
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是:各級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部門、電子政務管理部門、網路系統管理機構、社會信息諮詢服務機構、計算機企業研發或服務部門、國家各級檔案管理部門等。
地區 | 院校名錄 | |
北京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聯合大學 |
天津 | 天津師範大學 | 南開大學 |
上海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河北 | 河北大學 | ---- |
河南 | 鄭州大學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山東 | 山東大學 | ---- |
安徽 | 安徽大學 | ---- |
江西 | 南昌大學 | ---- |
江蘇 | 鹽城師範學院 | 揚州大學 |
南京大學 | 蘇州城市學院 | |
蘇州大學 | ---- | |
湖北 | 湖北大學 | 武漢大學 |
湖南 | 湘潭大學 | ---- |
廣東 | 韓山師範學院 | 中山大學 |
廣西 | 廣西民族大學 | ---- |
雲南 | 雲南大學 | ---- |
貴州 | 貴州師範學院 | ---- |
四川 | 四川大學 | ---- |
黑龍江 | 黑龍江大學 | ---- |
吉林 | 吉林大學 | ---- |
遼寧 | 遼寧科技學院 | 遼寧大學 |
西藏 | 西藏民族大學 | ---- |
內蒙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 |
福建 | 福建師範大學 | ---- |
陝西 | 西北大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