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

湖南省衡山縣清涼寺

南嶽衡山清涼寺有2處,一處位於衡山縣開雲鎮紫金峰,瀟湘八景之一“煙寺晚鐘”就位於此。另一處已改名為廣濟寺,地址在南嶽衡山紫蓋鋒與祝融峰之間的峽谷平地上的毗盧洞。

基本內容


衡山縣開雲鎮清涼寺:站在紫金峰清涼寺雲梯最上層即使是微風吹來也讓人感覺很清涼,是名副其實的清涼寺。還可以眺望開雲鎮和附近大好河山,瀟湘八景之一“煙寺晚鐘”就位於此,煙波浩渺的湘江與雲霧繚繞的群山融為一體,人們只能從遠處開來的大型船隻辨別出那兒就是湘江之濱。樹林藏著山巒,山巒藏著寺廟,紅色的寺廟內有一口大鐘,夜來萬物入眠,寂靜無聲,山風悄悄送爽,僧人慾睡,唯有那口古鐘,不時敲出悠揚宏亮的聲音,彷彿它在不知疲倦地迎送著江上來去匆匆的舟客、船家。
南嶽衡山清涼寺:南嶽衡山廣濟寺原名清涼寺,地址在紫蓋鋒與祝融峰之間的峽谷平地上的毗盧洞。創建年月缺考。唐代詩人楊巨源曾游,題有《南嶽清涼寺》詩。宋代發展為南嶽衡山十大叢林之一。后之清涼寺位於衡山縣開雲鎮紫金峰。明代錢幫芑、清代張九鐔曾游,分別寫有《清涼寺》和《清涼寺居感懷》詩。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光玉和尚捐田租350石以供常住。廢於建國后,現有遺構存於衡山縣二中內。
廣濟寺:地址在毗盧洞。原名 清涼寺,因衡山縣開雲鎮有一清涼寺,故改名為廣濟,取佛法廣濟眾生之意。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無礙和尚募建。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年間智犁和尚重建,現存建築有二進,外有石牆,寺內無佛事。相傳此地時見佛光,故又名毗佛洞,實非洞,因處於祝融、紫蓋兩峰之間的峽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寺外存有唐以來多處石刻,並長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絨毛皂莢等稀有樹種。
有詩曲為證:
米芾(宋)
南嶽衡山廣濟寺
南嶽衡山廣濟寺
絕頂曾僧未一逄,禪林常被白雲封,殘鍾已罷廖天遠,杖錫時過蓋紫峰。
馬致遠(元)《雙調》壽陽曲
寒煙細,古寺清,遠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鮮於必仁(元)《中呂》普天樂
樹藏山,山藏寺。藤蔭杳昔,雲影差差。疏鍾送落暉,倦鳥催歸翅。一抹煙嵐寒光漬,問胡僧月下何之?逐朝夜時,扶筇到此,散步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