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節肢蕨

琉璃節肢蕨

琉璃節肢蕨,附生植物孢子囊群在羽片中脈兩側呈不規則分佈。產於雲南、西藏、四川。附生樹榦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形態特徵


琉璃節肢蕨
琉璃節肢蕨
附生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5毫米,被白粉和稀疏的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長約4毫米,棕色,盾狀著生處闊,邊緣色淺,頂端毛狀,邊緣有睫毛。葉遠生;葉柄長約10-20厘米,禾稈色或淡棕色,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長約20-40厘米,寬約10-20厘米,或幼株有單葉不分裂;羽片1-4對,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約10-15厘米,寬約3-4厘米,頂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全緣,具寬的膜質邊;偶有基部羽片再分出1裂片。側脈明顯,小脈網狀,不明顯。葉片草質,兩面密被短柔毛。

地理分佈


產雲南、西藏、四川。附生樹榦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栽培管理


常見的繁殖方法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組織培養,小面積生產可採用分株法,規模化生產通常採用組織培養。分株繁殖一般於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把植株從盆中倒出,根據需要將一株分成數株,每株帶有根和葉。分株時切勿損傷生長點,盡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損傷的葉和根,按原來定植的深度栽植。分株繁殖無嚴格的季節要求,一年四季皆可進行。
栽培基質要求土壤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水,微酸性(pH值5.5至6.0)。基質一般以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的比例配製,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的比例配製。
栽培要點 1.光照 要防止光照過強,多遮陰。休眠期要放在光線充足處。大多數蕨類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2.澆水 生長期要每天澆水並進行葉面噴水,以保持濕度。發現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時,要立即將盆浸入清水中,對植株噴霧。缺水不嚴重,幾小時后即可恢復。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3.溫度 一般15℃至21℃比較適宜。在夏季需多通風。4.施肥 施肥應遵循薄施、勤施的原則,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

病蟲防治


常見病害有兩種: 1.立枯病 發病植株葉片綠色枯死,而莖幹下部腐爛,呈立枯狀。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缺少生機。然後出現枯萎,葉片下垂,最後枯死。病株根莖處變細,出現褐色、水浸狀腐爛。潮濕時,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體。防治方法是選擇充分消毒的培養土和腐熟的肥料作為盆土,忌積水。發現死苗應及時同盆土一併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 2.灰霉病 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和葉。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定期噴葯,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現病害,應立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7至10天一次,連續兩三天,注意交替用藥,以防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