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漁父圖的結果 展開

漁父圖

北宋許道寧創作絹本水墨畫

《漁父圖》是北宋畫家許道寧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艾特金斯美術館。

《漁父圖》描寫江上群峰,參差羅列,而皆峻直陡峭,江邊港汊縱橫,迂迴盤曲,水流潺潺,峰巔崖間,雜樹叢生,木葉半脫,江心有短艇幾艘,出沒於煙水間,張網捕魚,給江山增添了不少風致。全圖筆力勁硬,水墨蒼潤,畫深秋季節,有一股清森峭拔的氣氛。

畫作內容


漁父圖[北宋許道寧創作絹本水墨畫]
漁父圖[北宋許道寧創作絹本水墨畫]
《漁父圖》繪深秋時節秋水潦縮、漁人於江邊捕魚、行旅蹣跚而行的情景。起首作江岸枯木濃蔭之下,江邊小路蜿蜒,一路邊酒店酒旗高懸林木間,對岸作松樹十數株,亦呈現出了鬱郁生機。遠處溪水從山谷間潺諼流來,溪澗遠處,則見遼闊無際的山谷空間。中景作江岸上群峰羅列、巒嶂層疊景象,主峰雄峻挺拔、突兀高聳,隨山川形勢壁立而起。山寺人家散落於幽林峰巒間,幽泉從壁蔭中不斷流出,遠處峰巒不斷伸展,綿延無際伸向遠方。山腳下,溪水沙磧之上,小路不斷曲折蜿蜒,旅人或沿溪橋長堤而行,或挽馬待渡,一片寧靜的深秋行旅景象。後段以近景峰巒和溪澗以作收縮,攏束畫面。近景江面顯然為畫家著意刻畫的部分,寬闊的水面上,三五漁舟蕩漾,漁人正在忙碌地捕魚,點出了“秋江漁艇”“漁父”的主題。
此圖無款。

創作背景


許道寧擅長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漁浦題材的創作,對於水際捕魚、隱逸題材情有所鍾。據畫史記載,許道寧創作了為數不菲的這類山水畫題材,《江山捕魚圖》《雪江漁釣》《漁父圖》等,都是被畫史所著錄的許道寧的這一類山水畫作品。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所藏《漁父圖》,可被認為許道寧傳世的這一類繪畫題材中代表作。
從其簡快、勁挺的用筆特色看,此件作品當為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 《漁父圖》一說為許道寧的真筆,一說為神宗時畫院學生侯封的作品,姑且存疑,但為宋人作品則無疑問。

藝術鑒賞


構圖

《漁父圖》局部
《漁父圖》局部
此圖畫面為溪山村聚行旅捕魚情景。圖中有江上群峰,汀心有捕魚船數只、林木凋零,溪流清淺透澈,呈現一派晚秋景象。橫卷式畫面上汀上奇峰佔據了大半幅,特別是中間一段,層層疊疊的峰巒,諸峰壁立,參差羅列,峰頭直皴而下,具有陡峭鋒利之感。山頂和山坳處雜樹叢生,木葉疏落。山坡上有樓閣極細小,反襯出山峰的高峻,溪澗從山谷極深遠處流來,千川百流聚會江海,江邊港汊縱橫,蜿蜒盤曲,水流潺潺。江上有窄小木橋,行旅者循橋過江。二五漁舟泛於中流,出沒於炯水間,漁夫們正在張網捕魚,給江山增添了不少風致。整個畫面具有清曠洗鍊之感。
《漁父圖》採用“三遠法”構圖,將高遠、幽遠、平遠視點統一在一起,高遠、深遠、平遠的山水空間在畫面上被非常完美地表現出來。這一處理方式使畫面山水空間既能獲得更加豐富的展現,又使畫面構圖不顯過於突兀,確實頗為別緻。這一“三遠法”構圖綜合方法的運用,進一步增加了畫面雄偉峻深、清幽無際的氛圍。

技法

許道寧充分發揮了絹本筆墨渾融的特點,山石用水墨直皴漬染,細微處略用筆勾勒,真實地表現出了山石的紋理結構,用筆簡快,高度概括把握住了所寫物象。整幅作品筆法堅挺,墨色蒼潤,是學李成而有所變化的新山水畫風,為北宋中期山水畫創作帶來了新風尚,也為減筆山水、寫意山水的到來及寫意、減筆筆法和新審美格調的形成做好了準備。
此畫畫山是一筆焦墨或濃墨直下,筆中帶有較多水分。一筆便帶有濃淡,再略事渲染而成。畫樹也用大筆、粗筆,樹榦不皴,枝似雀爪,用墨點點樹葉,下筆豪壯而有氣勢。遠處樹木只用濃墨作長條狀,少畫枝葉,長短不一。

名家點評


上海市美協常務理事邵洛羊:《漁父圖》卷,在北宋山水畫諸家中,確可“別成一家體”。

歷史傳承


《大觀錄》卷十三曾著錄說,此圖“惟無款印,亦無前人題識,后得耿都尉(昭忠)收藏,緋印奕奕”,可知曾為耿昭忠收藏,又為怡親王允祥收藏,民國時流入美國,現藏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

作者簡介


許道寧,生卒年未詳。北宋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工畫山水,早年學李成,一說曾得屈鼎傳授,初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端門外賣葯,當眾揮毫,隨葯送畫,逐漸得名。宰相張齊賢曾請他畫宅中牆壁和屏風,畫名口騰。始時筆墨矜謹,中年游太行山區,得造化感染,變法創新,獲致“峰巒峭拔,林木勁硬”的好評。《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138件。傳世作品有《關山密雪圖》軸、《雪溪漁父圖》卷、《秋山蕭寺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