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王峽
蒼王峽
蒼王峽由鹽河峽、龍潭峽谷、龍潭瀑布、潛龍十八潭、潛龍洞等主要自然景觀組成,核心區域10平方公里,因龍潭峽谷上有一處由巨大岩層與18個水潭相連的屬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因而又得名“龍潭子”。
蒼王峽
蒼王峽地質生態風景區海拔980米,地貌總體上屬岩溶中山地貌,地表岩溶景觀極為發育。該景區以獨特的地質構造景觀為特點,以山美景幽、峰奇石怪、水秀泉靈而著名,奇山、奇石、奇水遍布景區,集旅遊開發價值與科學考察價值於一體。
龍潭峽 位於龍潭子瀑布以下的長約1000餘米的河谷。谷寬約10~20米,兩側陡崖崔巍,峭壁如削,高達兩三百餘米。河床中,怪石嶙峋,奇石迭出;時而流水潺潺,時而瀑流跌宕,跌水、潭、池相嵌。一股股溪水清澈透明;一處處跌水飛花濺玉;一個個潭池清澈碧透。整個峽谷藏奇蘊秀、雄偉壯觀、步移景換,遊覽其中,怡然自得,神清氣爽。
龍潭“一線天”位於龍潭子河中段,長約200米。谷底最寬處約2米,狹窄處僅有0.5米。谷岸陡直,峭壁如削,高達300餘米。谷中雜樹叢生,綠苔附壁、流水潺潺,環境隱蔽清幽。
蒼王峽
更令人驚嘆的是位於十八潭之首的“潛龍”。在水深僅一兩米的龍池中,一塊斜立水中的巨石下,一條巨大的龍身赫然在目。龍身圓潤,有尺余粗,長約七八米,如透雕一般下部鏤空,曲線流暢,龍腳清晰,鱗甲皆現;身尾自然盤曲,龍頭被巨石鎮壓,因此稱巨石為“鎮龍石”。在陽光與水波中,巨龍恍然預動,活靈活現,使大自然塑造的石龍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蒼王峽
蒼王峽
龍潭子瀑布 位於龍潭子河中段,潛龍十八潭下游不到500米處,海拔950米。瀑布寬12米,落差達125米(氣壓計測),由絕崖凌空直下,氣勢非凡,是川北第一高瀑布。龍潭子瀑布出現在潛龍十八潭下游,河床上下皆為一兩百米高的懸崖峭壁,刀劈斧削,陡直壁立。瀑流呈彎拱形狀(曲率小於60°),別具特色,從高逾百米的懸谷直瀉而下,如一條銀龍騰空直下。豐水期氣勢磅礴,數百米之外即可聽到水聲隆隆;近看仰視,飛流直下的河水如“銀河落九天”。飛瀉而下的水流直撲長、寬各60餘米的“龍潭”,濃濃的水霧瀰漫著碧潭,瀑流激起碧潭層層波浪,泛出耀眼的波光。龍潭子瀑布氣勢宏偉,神韻獨具,國內著名地質專家陳茂勛教授說,此處的串珠狀潭池景觀和瀑布跌水景觀的完美組合在國內外罕見,屬天下奇觀,具有唯一性、壟斷性,其美學價值非常突出,有極高的遊覽觀賞性,在地質科普教育上也具很高價值。中國美協副主席、著名攝影家黃翔和著名畫家劭宇,遊覽龍潭子之後都曾揮筆題下“仙境”兩個大字。
“煙洞子”距最低的龍潭約1公里。此洞洞口狹窄,洞內寬敞,洞內怪石嶙峋,並有一泉。“煙洞子”的神秘奇特之處就在於每逢下雨前後,洞內就會湧出水蒸氣,如陣陣煙霧,故名“煙子洞”。
峭壁陡崖、奇峰峻岭、雄偉崢嶸的山景。靴子岩 萬家鄉毛家嶺下,懸崖峭壁上一巨石突出於山咀,酷似一隻巨人的戰靴端放在懸崖之上,造型獨特,令人遐想聯翩。景點位於河西岸,高出西河近200米。恰在盤山公路下側。遠遠望去,靴筒、靴身、靴尖惟妙惟肖。
蒼王峽
動物資源 蒼王峽景區地處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地形複雜,植被種類繁多,給動物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其中豹、雲豹兩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鳶、熊、林麝、大鯢、金貓、大靈貓、獮猴、毛冠鹿、鬣羚、斑羚、紅腹錦雞、紅腹角雉、白尾長冠雉等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南江角蟾、光霧臭蛙為國家獨有品種。
廣元蒼王峽美食 旺蒼縣境中南部地區,以大米、小麥為主食,玉米、紅薯搭配;北部山區,以玉米為主食,小麥、蕎麥、馬鈴薯搭配。在民間,酸菜、老臘肉、肉和尚、包米乾飯、蕎麥花捲、夾心火燒饃、蕎麥涼粉、酸菜豆腐、粗掛子、燒餅兩面烤等食品,既普遍食用又頗具地方特色。
東河獨木舟的故事
東河上游有個美麗的地方叫旺蒼,人們又叫她旺蒼壩。旺蒼壩硬是一個壩子,是一個高出壩子邊的東河水面的河灘壩子。東河水在旺蒼壩的北邊分了岔。後來有文人題了副對子,說旺蒼“地處山八面,城居水中央”。怪不得上古時期的西陵白(鼠)部落曾遷居於此。軒轅黃帝也愛上了她,一住就是三年。不過,話說回來,“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這個美麗的旺蒼壩,還有個至命的“敵人”在時時地盯著她,一不留神,她就興風作浪,為非作歹,傷害旺蒼壩,危害人們生命財產。你說這個“敵人”是哪個,不是別的,就是東河裡的洪水。
話說黃帝來到旺蒼的第二年,老天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禍從天降,山洪突然暴發。東河裡的滿面洪水像一頭猛獸,橫衝直撞,滾滾而下,把旺蒼半個城的房屋和不少城民都沖走了。正在東河上游伐木,準備修造軒轅宮的房的共鼓和狄化二人,也被洪水捲走了。共鼓和狄化,是黃帝最疼愛的能工巧匠。臣民見狀,失聲痛哭。黃帝也十分悲痛,命令大家分頭尋找。卻說共鼓和化狄被山洪一直衝下山來,卷進了波濤滾滾的東河裡。猛然間,他們兩人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棵大樹,死死不丟。當他兩人緩過氣來時,發現洪水不管怎樣上漲,這棵大樹始終浮在水面上往下沉。忽然一個浪頭打來,把大樹帶人全部打翻在水裡。共鼓和狄貨奮力從水裡鑽出來,又爬上這棵大樹。原來,這棵大樹有半面是空的。大浪擊來,只把大樹翻個過,仍照樣地浮在水面上。共鼓和狄貨坐在空心樹的兩端,把樹身穩住,就這樣聽天由命地隨波逐流。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共鼓和化狄突然眼前一亮,他們坐著的大樹漂到了旺蒼壩的北邊樹林邊。他們一陣驚喜,昏了過去。當他們蘇醒過來時,他們已經躺在他們自己的房間里了,他們被黃帝派去的人救回來了。事後,為了慶賀共鼓和化狄的平安歸來,黃帝專門為他兩人舉行了慶祝宴會。在宴會上,黃帝認真地聽了二人這次奇異的經歷。黃帝聽罷,哈哈大笑起來。在坐的眾人和共鼓和化狄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全都拿眼睛直楞楞地望著黃帝。黃帝停止笑,高興地對共鼓和化狄說:“你們兩人雖然遭受了這次災難,但在災難中你們又發現了水上的交通工具!”接著,黃帝命令共鼓和化狄二人,馬上動手“鑿木為舟”,製作東河“獨木舟”,為打通東河、嘉陵江水路作準備。
就這樣,共鼓和化狄二人按照黃帝的部署,“鑿木為舟”,利用“空心樹能在水上漂這個原理”,創造發明了水上交通運輸工具“船”,造成了東河“獨木舟”。東河“獨木舟”,又叫東河獨木船。共鼓和化狄二人製成東河“獨木舟”后,黃帝大喜。接著,黃帝又命令再造50隻。一個冬天過去了,共鼓和化狄又造了50隻東河“獨木舟”。第二年一開春,漲了一河桃花花水,黃帝就和他的后妃嫘祖,還有蒼頡、岐伯等文武大臣,也有共鼓和化狄二人,一起坐上東河“獨木舟”,沿著東河、嘉陵江進行江水考察。第三年,黃帝便乘坐東河“獨木舟”,順東河而下,經嘉陵江,進入蜀中,到了嫘祖的故鄉鹽亭。這樣一來,共鼓和化狄二人在旺蒼髮明製成的東河“獨木舟”,既幫助黃帝完成了黃帝入蜀的戰略計劃,又成了中國水上運輸的先例。因為東河“獨木舟”的發明,中國才有了船,世界上也才有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