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號兵站

1961年劉瓊執導電影

《第51號兵站》是由劉瓊執導,梁波羅孫道臨、顧也魯等人參與主演的電影。該片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61年。

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地下黨運聯軍需物資支援蘇中根據地的故事。

劇情簡介


版本1

1943年,蘇中地區新四軍設在上海的一個地下兵站,因叛徒告密而遭到破壞。新四軍青年幹部梁洪奉命到兵站工
第51號兵站
第51號兵站
作。他以幫會頭子範金生的門徒“小老大”的名義作掩護,與範金生的大徒弟、吳淞巡防團長黃元龍拉上關係。日軍情報處長龜田對梁洪的突如其來,深表懷疑。命情報科長馬浮根監視他的行動。
在一次宴會上,馬浮根用幫會中的黑話盤問梁洪,梁洪對答如流,始終未露破綻。龜田進而設計,表面上提升黃元龍為吳淞要塞副司令,統管吳淞防區,藉以引誘梁洪進一步利用黃的地位進行活動, 以便暴露目標。梁洪將計就計,與黃元龍的聯繫更趨熱絡,並與他合作經商,故意運一批日用百貨從吳淞口通過。馬浮根斷定是兵站的軍用物資,便率眾追上,強行截留檢查。結果一無所獲,卻因之加深了敵偽之間的矛盾。
這時兵站急需調運一批無縫鋼管去蘇中根據地。但在啟運前被馬浮根偵知,無從得手。梁洪急中生計,與兵站其他同志化裝成日本憲兵,巧妙地將鋼管提出,先運至黃元龍司令部。正在此時,馬浮根跟蹤而至。梁洪鎮定自若,向黃元龍表明自己是新四軍幹部,對他曉以大義,陳明利害關係,終使黃元龍開槍打死馬浮根,並派出巡邏艇護送梁洪及滿船軍用物資出吳淞口,前往蘇中根據地。

版本2

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蘇中根據地的新四軍,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地下兵站。由於叛徒告密,這個兵站被敵人發現。經工作站同志機警沉著地應付,終於化險為夷。但敵人仍不甘心,加緊封鎖市區和吳淞口,搜查兵站物資的下落。上海地下兵站在運送軍用物資,支援根據地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新四軍某部為加強兵站的力量,決定派梁洪到上海參加兵站工作。
梁洪到上海以後,在我地下黨組織的協助下,以封建幫會頭子範金生守門徒弟“小老大”的名義作掩護,與範金生的大徒弟、偽吳淞巡防團長黃元龍拉上了關係。敵情報處長龜田,對梁洪的突然到來,十分懷疑。他命令情報科長馬浮根監視梁洪的行動。梁洪為了打開局面,巧使黃元龍出面替他請客拉場子。在宴會上,馬浮根用幫會中的黑話盤問梁洪,梁洪對答如流,始終未露破綻。雖然馬浮根疑心未消,但梁洪卻已立足。地下兵站利用敵偽之間的內部矛盾,積極開展工作。敵軍頭子惶恐不安,限令龜田破獲地下兵站。龜田設下陰謀,表面上撤消了吳淞口的情報組,並提升黃元龍為吳淞要塞副司令,統管吳淞區,引誘梁洪他們進一步利用黃元龍的地位去活動,以便暴露目標。梁洪識破了龜田的詭計,決定將計就計,表面上加強了與黃元龍的聯繫,先由梁洪出面,與黃元龍合夥經商,故意運送一批日用百貨從吳淞口出口。馬浮根等人斷定那是兵站軍用物資,調來兵馬,不顧黃元龍的情面,強行搜查,結果一無所獲。
事後,黃元龍與龜田之間互相猜疑,各懷鬼胎,從而給梁洪開展工作帶來更多的機會。後來,根據地為製造炮筒需要一批無縫鋼管。不料,鋼管在啟運之前被敵人察覺,受到特務監視。兵站的同志急中生智,化裝成敵人,冒險提貨。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最後將鋼管提出並運往黃元龍的司令部。
這時,梁洪向黃元龍攤牌,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說服黃元龍掉轉槍口打死了緊逼而來的馬浮根,並使黃元龍派出巡邏艇護送梁洪將一船軍用物資運出吳淞口,順利到達蘇中根據地。

演員表


演員角色
梁波羅梁洪
張翼老楊
高博吳明
顧也魯宋先生
周瀚周師傅
孫永平小孫
茂路葛老大
曹鐸葛海生
孫道臨政委
李保羅龜田
李緯馬浮根
鄧楠黃元龍
任申朱副官
畢克王情報員
溫錫瑩新四軍首長
夏天客串叛徒程路
陽華客串五金店老闆
陳述客串幫會金老太爺
洪警鈴客串幫會前輩
於明德客串旅社服務員
崔文順客串俘虜兵
劉非客串俘虜兵
仲星火客串特務
李鏞客串鬼子憲兵
吳雲芳客串姨太太
黃耐霜客串大娘

職員表


製作人馬志成 ,陳榮軒
導演劉瓊
副導演(助理)廖瑞群
編劇張渭清,梁心 ,劉泉
攝影邱以仁
配樂作曲: 向異,演奏:上影樂團,指揮:陳傳熙
剪輯侯佩珍
美術設計丁辰 ,張萬鴻
造型設計樂羽侯
錄音陸仲伯

作品評價


影片再現了我黨地下工作者與敵人巧妙周旋、鬥智斗勇並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事迹;影片懸念叢生、情節曲折、扣人心弦,使觀眾的心情隨著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並最終為我方的勝利感到驕傲自豪。
片中主人公梁洪充分表現了地下黨人的機智勇敢,深受觀眾喜愛。
該片是主角梁波羅的成名作品——當年,年僅22歲的梁波羅為了表現好角色專門到片中人物所處的場景中體驗生活。

幕後製作


歷史背景

本片講述的是1944年夏,上海地下黨的物資站51號兵站由於叛徒出賣,運往蘇中新四軍的物資渠道被掐斷。為了儘快恢復甦北新四軍的後勤供給,中共華東局委派人前往上海重建51號兵站……
不過當年我黨的物資站不叫51號兵站,當時叫同利漁行。1941年7月,日軍出動了兩個師團和偽軍共五六萬人,對我蘇中、蘇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並建立據點,將我抗日根據地分割成許多小塊。
為了粉碎日、偽軍的進攻,1941年8月,我蘇中、蘇北軍區領導決定以在蘇中地區掌控的弶港為中心,建立一支海上部隊--新四軍蘇中軍區海防團。
1942年10月,蘇中軍區海防團成立,團部駐在弶港以南20公里處的何家灶,團長由陶勇兼任,編有3個海防連和1個機炮隊、1個山炮連,人數800多人,船隻35條。這支部隊從1942年10月開始到1948年年底,以運輸民用物資做掩護,源源不斷地為蘇中根據地運輸藥品、炸藥、汽油、槍支彈藥、無縫鋼管等重要的軍需物品。
在建立海防團的初期,為了解決運輸船隻的問題,新四軍1師師長粟裕派遣採購科長張渭清等人深入弶港開展統戰工作。
一天,張渭清來到船主顧雍海家,親熱地跟他拉家常,希望他能為抗日救國盡一份力,幫助新四軍搞運輸。後來,顧雍海以做生意為掩護,常年往返於弶港至上海、青島、膠東等地之間,為新四軍運送了大量軍需物資器材。許多船主在顧雍海的影響下,紛紛擺脫舊船幫的控制,主動借船百餘艘,南下北上,為新四軍運送了一批批急需物資和傷病員,對粉碎敵人掃蕩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便於採購物資,1943年年初,張渭清指派聯絡員王興義和顧雍海同往上海,在吳淞同興路租房開設了同利漁行。顧雍海出面當經理,名義上買賣魚貨,實際上是我黨地下聯絡點和軍需物資採購轉運站——在白色恐怖下,他們多次把軍需物品運往後方。
1943年冬天,兵站運送軍糧的船隊在上海崇明島附近與日軍相遇,在緊急關頭,漁民崔廣發捨生忘死駕駛著自己的船隻與敵艦船猛烈相撞,為掩護船隊安全返航英勇犧牲。
1944年春的一個傍晚,兵站的一條運輸船在駛入東台海域蔣家沙海區時,遇上了一條日寇的巡邏艇;船主周海華沉著應對,設計將敵艇上的5名日本兵誘上運輸船並把他們推入大海。
1946年7月,同利漁行最終被國民黨查封,顧雍海被敵港口司令部逮捕入獄,后經我地下黨營救,才從國民黨蘇州監獄里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