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城郊線

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第三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

鄭州地鐵城郊線(Zhengzhou Metro CHENGJIAO Line),是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第三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於2017年1月12日開通運營一期工程(南四環站至新鄭機場站) ,標誌色為黃河黃。

鄭州地鐵城郊線,線路起自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南四環站,途經管城回族區新鄭市中牟縣、新鄭市,終點止於新鄭市新鄭機場站。

截至2019年2月,鄭州地鐵城郊線全長31.7千米,其中高架線15.7千米,地下線14.1千米,過渡段1.9千米;共設14座車站,其中3座車站暫緩開通;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列車。

徠截至2019年4月7日,鄭州地鐵城郊線最高單日線路客運量為49.61萬人次。

線路概況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公布的《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2015—2050方案》顯示,到2050年,鄭州市將有軌道交通線路21條,包括中心城區8條(1號線-8號線)、外圍組團5條(9號線-13號線)、市域快線8條(14號線-21號線),總里程達945.2公里,車站503座。鄭州地鐵9號線,起始於紅杉路站,終點至港區會展城站。線路全長81.2公里,全線共設39座車站。鄭州地鐵城郊線的線路包含9號線一期工程十八里河站至新鄭機場站段,所以在部分資料中將城郊線視為9號線一期工程首通段。
鄭州地鐵城郊線,運營初期將與地鐵2號線實現貫通運營。根據規劃,鄭州地鐵城郊線起於建設路西四環附近的須水片區,止於高鐵鄭州南站東南。其中一期工程起於地鐵2號線十八里河站(與城郊線的換乘站),止於機場站,該工程包括地鐵2號線南四環站(不含)至十八里河站一站一區間的建設,於2014年5月16日開工,總投資約210億元。
鄭州城郊線的線路規劃是北端與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終點南四環站銜接,向南經龍湖鎮、華南城、孟庄鎮、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北部片區后自西向東下穿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繼續向東,止於規劃的高鐵鄭州南站。全線設車輛段、停車場各一座。

途經路線


鄭州地鐵城郊線線路主要沿須水片區、西四環、南四環、龍湖鎮內的老107國道、泰山路、華南城大道以及航空港區內的鄭港三路、鄭港四街以及迎賓大道鋪設,全長約41.16公里,共設車站18座。
鄭州地鐵城郊線
鄭州地鐵城郊線
一期工程設車站 14 座,高架站、地下站各 7 座,由北向南分別是:十八里河站、沙窩李站、雙湖大道站、小喬站、華南城西站、華南城站、華南城東站、孟庄站、港區北站、康平湖站、蘭河公園站、恩平湖站、綜合保稅區站、新鄭機場站,運營初期小喬站、華南城東站、港區北站越站。
線路於2017年1月12日投入使用,2017年11月16日,康平湖站開始對外服務。

分段介紹


一期工程

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工程串聯中心城區和航空港,北起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的終點南四環站,向南經龍湖鎮、華南城、航空港北部片區後進入新鄭機場,繼續向東,止於規劃鄭州南站,是一條加強中心城區與航空港區聯繫,帶動沿線發展,同時兼顧機場、鄭州南站客流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骨幹線路。
線路主要沿龍湖鎮內的老107國道、泰山路、華南城大道以及航空港區內的鄭港三路、鄭港四街以及迎賓大道敷設,全長約41.16公里,其中高架線長約15.7公里,地下線長約23.56公里,過渡段長約1.9公里,共設車站18座,平均站間距為2.27公里。全線設車輛段、停車場各一座。
根據規劃,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工程為南四環站至機場站(機場二期建設範圍東邊緣),線路全長約31.7公里,其中高架線長約15.7公里,地下線長約14.1公里,過渡段長約1.9公里,共設車站14座,高架站、地下站各7座,平均站間距為2.19公里。一期工程包含車輛段,不含停車場。
這14座站點中,華南城西站是與軌道交通16號線的換乘站,港區北站為與地鐵17號線及機場城際線的換乘車站。
運營初期小喬站、華南城東站、港區北站越站。

二期工程

鄭州地鐵城郊線二期工程起於一期工程終點機場站東側終端盾構井,沿港區規劃迎賓大道、會展路鋪設,止於鄭州南站。線路全長約9千米,設站4座,分別為機場東站、站場四街站、會展站、鄭州南站。工程計劃2017年年12月開工,2019年12月29日竣工。

線路站點


截至2019年4月4日,鄭州地鐵城郊線共設15座車站,其中8座地下車站、7座高架車站。
車站換乘路線所在區建設方式站台形式
南四環站鄭州地鐵2號線管城區地下雙島式
十八里河站管城區地下雙島式
沙窩李站新鄭市高架側式
雙湖大道站
小喬站
華南城西站鄭州地鐵16號線(待建)
華南城站
華南城東站
孟庄站鄭州地鐵11號線(待建)
港區北站鄭州地鐵17號線(在建)鄭州航空港區地下島式
康平湖站
蘭河公園站
恩平湖站鄭州地鐵11號線(待建)
綜合保稅區站
新鄭機場站鄭州地鐵17號線(在建)

運營方式


大小交路

據鄭州市軌道公司公司發布消息,城郊線將與2號線採用大小交路套跑的方式運行。大小交路套跑計劃是大交路跑劉庄站至新鄭機場站,小交路跑劉庄站至南四環站。大交路:劉庄站—新鄭機場站,全線運行,新鄭機場站為終點站。小交路:劉庄站—南四環站,即原2號線一期運行線路,南四環站為終點站。乘客如想去機場,就要選擇大交路車,如果乘坐了小交路車,需在南四環站下車等候,待大交路車來了再重新上車。
所謂大小交路套跑,指在一條連續的地鐵線路上,將有起始站不同的列車來回跑。其中大交路列車跑完全程,小交路列車只跑整條線路中的一段即折返,類似公交車的區間車。採取大小交路套跑主要原因是不同區段的客流密集程度是不一樣的。在密集區段增加小交路,可以在列車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增加發車密度,提升車輛運用效率,採用大小交路套跑方式是國內外地鐵常見的運行方式。

運營時間

車站往南四環↑往新鄭機場↓
首班車時間末班車時間首班車時間末班車時間
南四環站06:0021:00
十八里河站06:3621:3606:0221:04
沙窩李站06:3221:3206:0621:07
雙湖大道站06:2921:2906:0921:10
小喬站
華南城西站06:2421:2406:1421:15
華南城站06:2121:2106:1721:18
華南城東站
孟庄站06:1421:1406:2421:25
港區北站
康平湖站06:1021:1006:2821:29
蘭河公園站06:0921:0906:3021:31
恩平湖站06:0721:0706:3221:33
綜合保稅區站06:0421:0406:3521:37
新鄭機場站06:0021:00
註:小喬站、華南城東站、港區北站暫時採取不停車運行方案。

建設歷程


2014年3月28日,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工程十八里河站至新鄭機場站開工建設。
2015年12月,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工程新鄭機場站至港區會展城站開工建設。
2016年8月29日,河南省發改委印發《關於鄭州市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豫發改基礎﹝2016﹞1108號),同意建設鄭州市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工程。同年10月5日,鄭州市城郊線一期工程空載試運行。同年11月7日,鄭州地鐵城郊線二期工程紅杉路站至十八里河站進行開工前地質勘測,標誌著鄭州地鐵城郊線二期工程的建設已經進行實質階段。
2017年1月12日,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其中小喬站、華南城東站、港區北站、康平湖站暫未開通)。同年11月16日,鄭州地鐵城郊線一期工程康平湖站正式啟用。

客運流量


徠2019年4月7日,鄭州地鐵城郊線單日線路客運量為49.61萬人次,創下該線路新的客運量紀錄。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鄭州地鐵城郊線列車輛全長120米,寬2.8米,採用最新設計的轉向架,加裝了抗側滾功能,轉向架設計時速可達120千米/小時,整車設計最高時速100千米/小時。

主要工程


地質和水文地質工程

根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鄭州地鐵城郊線在施工過程中採用台階法、超前大管棚等措施,保證了結構的安全。

獨柱高架工程

因為鄭州地鐵城郊線是鄭州市第一座獨柱高架地鐵車站,因此採用三維有限元模型。最終結果表明,獨柱高架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在地震作用下能夠達到抗震設計要求。
鄭州地鐵城郊線工程對獨柱高架車站結構設計中車站採取上部建築常用荷載和荷載組合方式、組合係數、分項係數等,以達到符合“鐵規”相關的要求。

文化特色


鄭州地鐵城郊線的車站分為三個《流光韻彩》、《科技通達》和《征服天空》主題。《流光韻彩》選用色彩對比很大的彩色玻璃,藉助玻璃的透光效果,利用日光營造出五彩斑斕的夢幻效果,象徵鄭州蒸蒸日上、朝氣蓬勃的城市精神;《科技通達》表現了城市交通樞紐和立體化交通方式,體現現代科技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彰顯了綠色、便捷、互通、快速等現代交通理念;《征服天空》是新鄭機場站的車站文化,該車站由兩幅左右各長13米,高3.8米的陶瓷壁畫組成,兩幅作品色彩淡雅明朗,構圖靈動有致,描繪了一系列古今中外航空飛行器,並在畫面中巧妙融入人類航空史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