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永根

浙大農學院植保系黨總支書記

婁永根,男,1964年11月生。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現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植保系黨總支書記、副系主任。中國生態學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人物簡介


婁永根,1985、1993和1999年分別獲浙江(農業)大學農學學士、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1年12月-2003年11月赴德國Max-Planck化學生態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85年本科畢業后留校從事行政工作,1993年轉入教學科研崗位,任講師、副教授。2003年晉陞為教授,2005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多次赴瑞士、德國、菲律賓等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現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植保系黨總支書記、副系主任。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獲2003-2004年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主要從事昆蟲化學與分子生態學、功能基因組、生物防治以及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專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國際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8篇,包括發表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論文3篇。參編專著1本、教材2本。先後招收和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0多名。

學習經歷


1995-1999: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昆蟲學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
1989-1993: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昆蟲學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
1981-1985: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學習,獲農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06.8-2006.10: 德國Max-Planck化學生態學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5.7-2005.8: 德國Max-Planck化學生態學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3-至今: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12-2003.11:德國Max-Planck化學生態學研究所博士后
1998.10-1999.2: 瑞士Neuchatel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8-2003: 浙江大學應用昆蟲學研究所,副教授
1993-1998: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講師
1985-1993: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辦公室教學科研秘書

教學工作


承擔本科生課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有害生物預測預報
研究生課程:動物生態學,昆蟲行為與化學生態學,昆蟲分子科學,現代昆蟲學論壇
研究生培養:已合作培養博士后2名、博士生2名;培養碩士生8名。目前在培博士生3名、碩士生4名,合作指導博士生4名、碩士生2名。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昆蟲與植物互作的化學與分子生態學、功能基因組、生物防治以及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植物誘導防禦反應的生態學功能、進化及相關基因的分離、克隆與功能分析;植物抗蟲誘導劑的開發;植食性昆蟲唾液中的活性組分及其在誘導植物抗蟲反應中的作用;植物-植食性昆蟲-天敵化學通信的協同進化與機理。

課題項目


水稻間接誘導抗蟲性分子機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浙江省科技廳項目,2007-2008,主持。
茉莉酸信號途徑在調控蟲害誘導的水稻揮發物釋放中的作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07-2009,主持。
蟲害誘導的水稻重要揮發性萜類化合物的生態學功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2009,主持。
天敵與害蟲的互作及控害機制。國家科技部(973專題),2006-2011。
農業害蟲生物防治。教育部創新團隊,2006-2008。
水稻重要抗蟲基因的功能分析與應用研究。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2006-2008,主持。
水稻誘導抗蟲反應中重要基因的克隆鑒定與功能分析。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2007,主持。
茉莉酸信號傳導途徑在水稻抗蟲反應中的作用。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2005-2006,主持。
解析茉莉酸信號傳導途徑在水稻抗蟲反應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4-2006,主持。
水稻-褐飛虱-天敵間的協同進化機制。國家科技部(973專題),2000-2005,主持。
水稻揮發性互益素釋放的信號傳導途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05,主持。
褐飛虱唾液中的激發子及其誘導的水稻揮發性互益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9-2001,主持。

獎勵情況


2009年,973項目“稻飛虱災變機理與可持續治理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
2008年,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2005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
2005年,入選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
2004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4年,獲2003-2004年度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0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
生境多樣性對稻虱天敵的保護利用及生境調節技術。2001年,浙江省農業豐收獎二等獎(第4);
稻虱纓小蜂對褐飛虱與白背飛虱卵的識別機制。昆蟲學報2002年度優秀論文獎(第1);
稻虱纓小蜂對褐飛虱與白背飛虱卵的識別機制。2004年,第一屆中國科協刊物優秀論文獎(第1)。
1998年,獲Novartis基金獎學金;

主要論著


1. Lou YG and Cheng JA. 2001. Host-recognition kairomone from Sogatella furcifera for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01: 59-68 2. Lou YG and Cheng JA. 2003. Role of rice volatiles in the foraging behaviour of the predator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for the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 Biocontrol 48: 73-86 3. Lou YG and Baldwin IT. 2003. Manduca sexta recognition and resistance among allopolyploid Nicotiana host plan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0: 14581-14586 4. Lou YG and Baldwin IT. 2004. Nitrogen supply influences herbivore-induced direct and indirect defenses and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in Nicotiana attenuata. Plant Physiology 135: 496-506 5. Lou YG, Du MH, Turlings TCJ, Cheng JA and Shan WF. 2005.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jasmonic acid induces volatile emissions in rice and enhances parasitism of Nilaparvata lugens eggs by the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1(9): 1985-2002 6. Lou YG, Ma B and Cheng JA. 2005. Attraction of the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 to rice volatiles induced by the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1(10): 2357-2372 7. Lou YG and Baldwin IT. 2006. Silencing of a germin-like gene in Nicotiana attenuata improves performance of native herbivores. Plant Physiology 140(3): 1126-1136 8. Li CB, Zhao JH, Jiang HL, Wu XY, Sun JQ, Zhang CQ, Wang X, Lou YG and Li CY. 2006. The wound-response mutant suppressor of prosystemin-mediated responses6 (spr6) is a weak allele of the tomato homolog of CORONATINE-INSENSITIVE1 (COI1). Plant Cell & Physiology 47(5): 653-663 9. Liu SS, Li YH and Lou YG. 2006. Non-host plant extracts reduce oviposition of a herbivore and enhance parasitism by its parasitoid.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96: 373-378 10. Lu YJ,Wang X,Lou YG,Cheng JA. 2006. Role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rice volatiles induced by the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20): 2457-2465 11. Lou YG, Hua XY, Turlings TCJ, Cheng JA, Chen XX, Ye GY. 2006. Differences in induced volatile emissions among rice varieties results in differential attraction and parasitism of Nilaparvata lugens eggs by the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in the field.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2(11): 2375-2387. 12. Cheng AY, Lou YG, Mao YB, Lu S, Wang LJ, Chen XY. 2007 Plant Terpenoids: biosynthesi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7, 49 (2): 179-186 13. Yu RX, Chen YF, Chen XX, Huang F, Lou YG, Liu SS. 2007. Effects of venom/calyx fluid from the endoparasitic wasp Cotesia plutellae on the hemocytes of its host Plutella xylostella in vitro.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53(1): 22-29 14. Yuan YX, Zhong SH, Li Q, Zhu ZR, Lou YG, Wang LY, Wang JJ, Wang MY, Li QL, Yang DL, He ZH. 2007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ice NPR1-like genes reveals that OsNPR1/NH1 is the rice orthologue conferring disease resistance with enhanced herbivore susceptibility.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5: 313–324 15. Cheng AX, Xiang CY, Li JX, Yang CQ, Hu WL, Wang LJ, Lou YG, Chen XY. 2007 The rice (E)-b-caryophyllene synthase (OsTPS3) accounts for the major inducible volatile sesquiterpenes. Phytochemistry 68: 1632–1641 16. Jiang JF, Li JH, Xu YY, Han Y, Bai Y, Zhou GX, Lou YG, Xu ZH, Chong K. 2007 RNAi knockdown of Oryza sativa root meander curling gene led to altered root development and coiling which were mediated by jasmonic acid signalling in rice.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30: 690–699 17. Zhai Q, Li CB, Zheng W, Wu X, Zhao J, Zhou G, Jiang H, Sun J, Lou Y, Li C. 2007 Phytochrome Chromophore Deficiency Leads to Overproduction of Jasmonic Acid and Elevated Expression of Jasmonate-Responsive Genes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Physiol. 48: 106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