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革命遺址

中國歷史遺跡

天徠福山革命遺址位於文登城區東20公里文登營鎮天福山,屬於紅色教育基地,有著“天賜福地”的美譽。

遺址介紹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建於1974年。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天福山革命精神,2015年,文登區委、區政府對紀念館進行改造提升。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膠東特委在此舉行了威震膠東的抗日武裝起義——天福山起義,創建了膠東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裝——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打響了膠東抗日第一槍。起義部隊在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陸軍第27、31、32、41等英雄部隊的源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天福山革命遺址是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福山革命遺址及周邊環境在保護中不斷優化,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被授予濟南軍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長江水利委員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優秀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先進單位”、“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廉政教育基地”、“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威海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威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威海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
天福山革命遺址管理所負責管理維護革命遺址、遺跡,保護革命文物,舉辦革命文物陳列展覽,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全年免費對外開放。為參觀團體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常規參觀程序:參觀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展廳、林一山治水事迹展、步行至紀念塔、林一山紀念地、特委臨時會址、豎旗地址、紅旗亭。
每年清明節舉行悼念革命烈士大會。“七一”期間組織接待黨員幹部群眾參觀革命遺址,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和老黨員重溫入黨宣誓活動。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威海晚報聯合設立“威晚小記者實踐基地”,與多家小學聯合設立“紅領巾實踐基地”、“紅軍小學”等校外輔導實踐基地,擴大宣傳影響,對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被威海市文明辦、威海市教育局授予“威海市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榮譽稱號。積極開展軍民共建活動。每年不定期舉辦臨時展覽。

歷史沿革


天福山位於文登、榮成、威海衛三縣(市)交界處,離文登城20公里,這裡峰巒連綿,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當地國民黨政府對其控制較松,容易隱蔽地開展革命活動,膠東黨組織初創時期就在這裡開展革命活動,這一帶的村莊在黨內被譽為“小蘇區”。著名的天福山起義就發生在這裡。
紅旗插上天福山
1937年12月初,在煙台被捕關押在濟南的理琪回到了溝於家村,在中共膠東臨時工委的基礎上,成立了第四屆中共膠東特委,並出任書記。他和副書記呂志恆等一道積極籌備起義。12月15日晚,召開了特委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呂志恆、張修己、林一山、柳運光、宋澄、張修竹、王台、於得水等。會議決定於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以昆嵛山紅軍游擊隊為骨幹組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
12月24日,天還沒亮,理琪便率特委領導同志登上了天福山。在玉皇廟裡,大家抓緊時間再次周密地研究天亮后的具體行動。
天亮后,起義儀式正式開始了。理琪莊嚴宣布“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正式成立,並將“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的軍旗鄭重授給大隊長於得水和政委宋澄。緊接著,於得水掏出手槍,向空中連發三槍。
儘管只有80多人,但三聲鳴槍卻激蕩風雲,膠東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飄揚。
嶺上事件
天福山起義當天,林一山、於烺就抗日武裝和統戰工作發表了演說。最後決定張修己、張修竹留在溝於家作聯絡工作;理琪、呂志恆、林一山等主要負責人繼續發動群眾,擴大武裝;新成立的“三軍”一大隊由於得水、宋澄率領向西挺進,進行抗日宣傳。
第二天,“三軍”一大隊就從天福山西去進行宣傳。他們每到一個村鎮,都張貼標語,散發宣傳品,演唱抗戰歌曲,召集群眾開會宣傳黨抗日主張,不少青壯年報名參加“三軍”。
12月30日,當隊伍行至文登西部嶺上村時,突然遭到國民黨文登縣長李毓英五六百名軍警的包圍。我方雖然向敵方曉以民族大義,高呼愛國口號,但他們還是撕毀了“合作抗日”的協議,瘋狂圍捕。除大隊長於得水率部分隊員突圍外,大隊政委宋澄等29人被捕,關進文城監獄。面對敵人的審訊,宋澄、劉中華等嚴辭譴責了敵人破壞抗戰的罪行。後來,后迫於輿論壓力和起義隊伍的壯大,李毓英不得不釋放大部分人。不幸的是,中隊長王洪、邢京昌,小隊長隋清源三位同志因參加過“一一·四”暴動,被捕后被秘密殺害了。
威海起義
抗戰初期威海存在四種力量:一是以“民先”隊員孫端夫為首的國民黨政訓處進步力量;二是以郝道逵為首的國民黨海軍教導隊中間力量;三是國民黨威海專員孫璽鳳,想抗戰但受投降派鄭維屏的控制排擠,一心想離開威海;四是以公安局長鄭維屏為首的投降派。通過理琪、林一山、柳運光、於烺、孫端夫等耐心工作,威海海軍教導隊表示中立;政訓處大部分人員願意參加抗日;孫璽鳳同意我方幫他離開威海,他把倉庫中的武器交給我方的合作協議。
1938年1月15日,特委部分領導人趕到威海,並於當天下午打開專員公署倉庫,取出槍支彈藥。為震懾反動勢力,本來想調於得水帶領隊員前來威海,但路遠聯繫不上,就在大水泊臨時找了一些農民一路聲揚是從昆嵛山下來的,儘管他們到威海后拿起槍還不知怎麼用,但昆嵛山游擊隊的聲威使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一下矮了半截,沒有敢輕舉妄動。16日上午,由從天福山、大水泊趕來的人員及威海政訓處成員組成的起義隊伍,在專員公署大院集會,理琪宣布起義。下午,起義部隊護送孫璽鳳到碼頭,直至離開威海。晚飯後,起義隊伍高舉“三軍”大旗從威海趕往文登。
1938年1月19日,在大水泊成立了中共膠東軍政委員會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理琪任主席兼司令員,呂志恆任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部隊轄兩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孫端夫、政治委員宋澄;第二大隊:大隊長於烺(後於得水)、政治委員林乎加;特務隊:隊長杜梓林、政治委員孫鏡秋。此時,“三軍”擁有300多人,200多條槍。
在天福山起義的影響下,膠東各地相繼舉行抗日武裝起義,起義隊伍紛紛編入三軍,三軍隊伍不斷擴大。
膠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示意圖
膠東特委在派出得力人員西去協助和指導膠東各地組織起義的基礎上,2月5日,又決定在大水泊建立“三軍”留守處,堅持鬥爭,大部隊西上蓬黃掖,開赴抗戰第一線,控制膠東的抗日戰略中心地帶。
血戰雷神廟
1938年2月初,日軍自青島侵佔了煙台。隨後又兵分兩路:一路西犯蓬(萊)黃(縣)掖(縣)諸縣;一路東犯牟平,並成立了牟平偽政權。
1938年2月12日,“三軍”和特委機關到達昆嵛山區的崔家口一帶,接到在牟平城做兵運工作的共產黨員賀致平的信,信中說駐紮在龍泉鎮的原國民黨牟平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張建勛願意和“三軍”一起攻打牟平城。膠東軍政委員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奔襲牟平城,趁敵人立足未穩,粉碎偽政權,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三軍”除由呂志恆率二大隊留守崔家口外,其餘部隊參加攻打牟平城。
當日黃昏,理琪率領“三軍”第一大隊及特務隊由崔家口向牟平縣城長途奔襲。崔家口距牟平城約100華里,部隊經過一夜急行軍,13日黎明到達牟平城外的小山崗。理琪等人一起觀察地形,研究攻城路線,作出了戰鬥部署,理琪、林一山和大隊領導率一、二中隊及特務隊從南門主攻,由各部抽出部分兵力從東門策應並攻城,三中隊在西門外擔任煙台方向的警戒任務。拂曉時分,“三軍”將士迅速靠近牟平城,在敵人沒有發覺的情況下,南路猛攻城門,繳下崗哨的槍,佔領城樓,隨後直逼牟平偽縣政府。東路直取東關,敵人未經接戰,就撤回城裡,“三軍”戰士緊追不捨,將商團武裝人員全部俘虜、繳械。兩路攻城隊伍很快在偽縣政府門前會合,一舉摧毀了偽政權,活捉了偽縣長宋健吾和偽公安局長、偽商會副會長等軍政人員170餘人,繳獲槍支100餘支。上午10時許,“三軍”對俘虜進行教育后,將其大部分釋放,只押著宋健吾等幾個主要官員,攜帶著繳獲的槍支彈藥,撤出牟平城。
攻克牟平城后,理琪、林一山率領“三軍”幹部戰士撤至距牟平城3華里的雷神廟。“三軍”司令部命令部隊休息待命,理琪、林一山和大隊幹部等在廟內南倒廳開會,研究下一步行動。中午時分,雷神廟突然遭到從煙台趕來的近百名日軍的包圍。原來駐守煙台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得到牟平城被襲的消息后,在飛機的掩護下,乘汽車開往牟平城,由於負責阻擊和警戒的部隊缺乏戰鬥經驗,已自行轉移,因此日軍得以迅速將雷神廟包圍。在雷神廟南倒廳開會的理琪等人,聞聲衝出屋外,見敵人已逼近圍牆和大門,形勢十分危急,突圍已經不可能了。面對數倍於己、武器精良的敵人,理琪指揮大家沉著應戰,嚴密防守。幹部、戰士迅速佔領了雷神廟的正殿、東西廂房和南倒廳,嚴密封鎖了南大門。敵人集中火力,瘋狂向大門猛攻,守衛大殿及東夾道的宋澄、張玉華、李啟明,守衛東廂房的林一山、胡秀山、胡春林和守衛西廂房及西南角落的姜克、谷熙純、宋干卿、杜梓林,互相配合,構成交叉火力,向敵人猛烈射擊。在南倒廳的孫端夫、司紹基、袁國華、田野、黃在(女)、夏來(女)、李今輝(女)也死死地把住窗口,嚴密封鎖,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敵人從正門幾次進攻受挫,就變換招數,從屋外爬上屋頂,企圖從上面壓制“三軍”將士。指戰員們毫不畏懼,沉著應戰,嚴密防守。理琪冒著槍林彈雨,指揮戰鬥,后不幸身中3彈,但仍然忍著劇痛指揮戰鬥(突圍后,因傷勢過重犧牲)。林一山手腕被打傷,腿部也中彈,仍堅持指揮戰鬥。杜梓林爬上院牆,向西南方向的敵人猛烈射擊,敵人的火力被吸引過來,正面的壓力減輕了,可他自己卻不幸中彈犧牲。指戰員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數次衝鋒。敵人因久攻不克,瘋狂地放火燒房,南倒廳被燒塌,戰士們轉移到東西廂房繼續戰鬥,堅守陣地。晚上7時許,賀致平看到飛機一直在牟平城上空盤旋,估計可能是“三軍”在進攻牟平城,建議張建勛趕快參戰,張建勛立即率部奔向牟平城進行策應。敵人聽到槍聲,認為是“三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再加上天完全黑了下來,不敢戀戰,就匆匆收兵向煙台方向撤退,宋澄等趁機組織和指揮大家從西南的便門突圍出來。
雷神廟戰鬥從午後打到晚上,激戰六七個小時。“三軍”指戰員二十餘人以簡陋的武器裝備,抗拒數倍於己且武器裝備精良的敵人,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取得斃傷日軍50餘人、擊落一架飛機的重大勝利。戰鬥中,“三軍”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三軍”司令員理琪、特務隊隊長杜梓林等4人英勇犧牲,林一山、宋澄等負傷。
攻克牟平城,血戰雷神廟,是中共膠東特委創建的“三軍”打響的膠東抗戰第一槍,給侵略膠東的日軍以迎頭痛擊,堅定了膠東軍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乘勝西進
“三軍”乘勝西進,1938年9月18日,在掖縣沙河鎮“三軍”和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奉命合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這支英雄的武裝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為4個軍2個師又25個團,在著名將領許世友、林浩、聶鳳智、吳克華、彭嘉慶、劉浩天等指揮下,僅原第41、27、31、32四個軍的不完全統計,殲敵就達到75萬餘人之多(其中抗日戰爭14.6萬,解放戰爭58.5萬,抗美援朝2.1萬),湧現了中央軍委授予的“濟南第一團”、“濟南第二團”,華東野戰軍授予的“濰縣團”,縱隊授予的“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等諸多集體和夏侯蘇民、任常倫、劉奎基魏來國、鮑仁川、程遠茂、黃相和、劉坤、蔡萼等一大批全國著名的戰鬥英雄,以及遲浩田、張萬年兩位軍委副主席為代表的一大批高級將領和黨、國家領導人,為中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代表人物


理琪

理琪畫像
理琪畫像
理琪(1908-1938),原名游建鐸,河南省太康縣新店鎮游庄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春,理琪臨危受命來到膠東領導革命鬥爭,他主持成立中共膠東臨時特委,並被選為特委書記。他是膠東革命的先驅,是發動天福山起義的英雄,是犧牲在膠東抗日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員。1938年2月13日,理琪等20多人在離牟平城東南3里的雷神廟被前來偷襲的駐煙日本海軍陸戰隊包圍。子彈擊中了理琪的腹部,腸子被打斷,血流不止,他忍著劇痛,繼續在槍林彈雨中堅持指揮。天黑后,同志們背著理琪同志突圍脫險,但他還是不幸犧牲,時年只有30歲。2014年,他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理琪為膠東革命作出的傑出貢獻和留給膠東人民的寶貴精神彪炳千秋。

呂志恆

呂志恆
呂志恆
呂志恆(1911—1979),曾用名呂其恩,遼寧省庄河縣人。1932年考入煙台省立第八中學。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膠東臨時工委書記、膠東特委副書記。1937年12月24日,參與發動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1945年8月組織挺進東北先遣隊,後任中共安東(今丹東)市委書記,安東省副主席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瀋陽市委常委、哈爾濱市市長等職。曾當選為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林一山

林一山
林一山
林一山(1911—2007),山東文登人。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平師大地下黨中心支部書記。1937年9月受中共北方局和山東省委指派前往膠東組織領導抗日武裝起義,歷任中共膠東特委委員、中共膠東區委常委兼宣傳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遼南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秘書長。1949年開始從事水利工作,歷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水利部顧問等職,被譽為“紅色水利專家”和“長江王”。

宋澄

宋澄
宋澄
宋澄(1910—1941),原名宋錫奎,又名宋文山,山東榮成人。1930年在燕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2月下旬,建立文登縣第一個共產黨小組,任組長。1932年春,宋澄受組織派遣,到北平門頭溝煤礦負責領導工運。1933年3月,共青團山東省委遭破壞,宋澄受黨組織委派赴濟南擔任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獄中,宋澄創造出敲牆互通情報的暗語信號,打通“犯人”間不能接近的障礙,成立獄中黨支部,在獄中宣傳黨的政策,鼓動獄友堅持鬥爭。“黨的安排就是我的理想,黨的工作就是我的需要。”這是宋澄的格言。宋澄獲釋出獄回到膠東,與理琪、呂志恆等一道,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在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創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宋澄曾任“三軍”第一大隊政委、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政委。1941年,因積勞成疾,病故於魯南革命根據地,年僅31歲。中共山東省委為他舉行追悼會,省委書記黎玉致悼詞,給予高度評價。

張修己

張修己
張修己
張修己(1908—1986),山東文登人。193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膠東特委巡視員、“一一·四”暴動東路第二大隊政委、中共文登縣委書記、中共膠東特委委員、膠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軍械部部長、中共膠東特委保衛局局長、膠東區委民運部部長、膠東各救總會會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國家建築工程部行政司司長、淄博市副市長等職。曾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為山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

柳運光

柳運光
柳運光
柳運光(1918—2016),山東棲霞人。193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膠東特委巡視員、中共膠東臨時工委委員、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二十五旅政委、中共膠東區委統戰部部長。1939年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1945年12月,任中共大連市委副書記兼大連市工會副主席。1949年6月至9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職工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青島市軍管會委員,中共青島市委委員、工業部部長。1953年後歷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工業部副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局副局長、東北工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成都地質學院黨委書記。1983年6月離休。1984年被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聘為理論研究員。

於得水

於得水(1906—1967),山東文登人,7次負重傷、13次受嘉獎的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奇功,是《苦菜花》中於得海團長、《山菊花》中於震海隊長的原型。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文登武裝小組組長、“一一·四”暴動東路第三大隊大隊長、昆嵛山紅軍游擊隊隊長、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旅第十四團副團長、東海行署專員兼文西行署主任、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司令員、膠東軍區武裝部第一副部長、浙江省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浙江省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安徽省第三屆政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1967年2月26日,含冤去世,引起周恩來總理高度關注。1979年2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舉行追悼會,為於得水徹底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於烺

於烺
於烺
於烺(1903—1940),山東文登人。193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24日,參加天福山起義。1938年1月,參與威海起義。之後,任新成立的膠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二大隊大隊長。12月,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同意保留蓬、黃、掖三縣抗日民主政府,委任於烺為掖縣縣長。1939年7月,中共掖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於烺被選舉為縣委委員。1940年4月,掖縣臨時參議會成立,一致推選於烺為掖縣縣長。5月,縣政府保安大隊升級編入主力部隊,縣政府重新組建了保安大隊,於烺兼任大隊長。

張玉華

張玉華
張玉華
張玉華,1916年出生於山東文登,1937年12月參加天福山起義,1938年2月參加雷神廟戰鬥。抗戰期間,張玉華3次負傷,其中一顆彈丸至今留在體內。解放戰爭期間,先後參加遼瀋、平津、衡寶、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率一一八師入朝作戰,該師大膽穿插分割戰術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報表揚。回國后,歷任40軍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等職,1964年晉陞少將。1986年離休后,投身慈善事業,先後向全國各地貧困群眾、學校捐款40多萬元,捐贈大米2萬斤,2012年他獲得“中國好人”殊榮。2015年9月3日,他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主要景觀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1974年,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的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建成並開放。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把天福山起義遺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中共威海市文登區委、區政府對天福山起義紀念館進行改造提升。並重新進行了脈絡整理,採用多重陳展方式,營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並增加聲電光、雕塑、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敘述動人心魄的革命歷程。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展覽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喚醒民眾求解放。第二部分——天福山上舉義旗。第三部分——抗戰勝利奠根基。第四部分——天福鐵軍展雄風。第五部分——人民群眾是靠山。增設了觀眾互動區和電子留言區。
天福山起義紀念塔
天福山起義紀念塔
天福山起義紀念塔
傲據天福山頂的“天福山起義紀念塔”雄偉壯觀,由漢白玉和青石精工構築而成,修建於1972年12月,塔高12.24米,塔上陰刻毛澤東手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書“天福山起義紀念塔”。
會議遺址
臨時會議遺址
臨時會議遺址
起義會址
起義會址
天福山上古樹名木遮天蔽日,半山腰間翠竹掩映下僅存的廟屋5間,是天福山起義時膠東特委臨時會議遺址,遺址屋內陳列著一組重現會議場景的泥塑一組;院內一株歷經一百多年風雨的老梨樹,雖經電閃雷劈,依然枝繁夜茂碩果累累,見證著那段令人難忘、催人奮進的歷史;院牆外的廣場是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發布起義動員令時的起義會場舊址;
豎旗地址
豎旗地址
豎旗地址
東面山頂上是起義時的軍旗豎旗地址和供遊客觀光遊覽的紀念建築紅旗亭等相關紀念建築物。
林一山紀念地
林一山紀念地
林一山紀念地
2009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在天福山起義舊址為已故長江委的創始人林一山修建“林一山紀念地”,並增設“林一山治水事迹展”展廳。並把天福山革命遺址列為“長江水利委員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天福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福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福山國家森林公園

交通


行車路線:初張公路曲軸廠路口東行15.8公里到至大店村(路邊有指示牌)北行1.5公里。
徠威石公路在天福山處加油站出路口,西行3.5公里至大店村北行1.5公里。
客運班車不直達,由文登車站坐文登--天福山-大水泊方向車,在天福山南麓、大店村站點下車,由此向北步行1.5公里到達起義紀念地。
威榮城際高鐵至文登東站,西行4公里至大店村北行1.5公里。